探析幼儿深度学习的方式

2019-05-30 17:02曹霞顾红云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梯子竹竿批判性

曹霞 顾红云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习”的观点得到教师的普遍认同,以往教师更多关注环境和材料,现在他们着重关注幼儿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如幼儿参与的主动性和坚持性、操作的方式方法、技能的提升等。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们也有这样的困惑:以幼儿为主体的探究往往是浅尝辄止,获得的经验多是浅表化和散点式的。幼儿在游戏和生活环境中怎样学习,可以达到什么程度或样态,教师的认识还很模糊。

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术年会上作了《区域游戏中的深度学习》专题报告,给我们提供了开启幼儿学习方式研究的新视角。深度学习是与浅层学习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学习者在理解的基础上,以高阶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积极主动地、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且能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并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我园尝试从“理解与批判、联系与建构、迁移与运用”等维度剖析并指导幼儿的游戏和探究活动。通过大量实践总结,发现幼儿的深度学习方式主要表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一、思维品质具有批判性

在具有适度挑战和明确目标的情境中,幼儿不再“人云亦云”“唯教师至上”,表现出更多的批判性。他们能够更加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材料和同伴,敢于突破常规、乐于尝试,善于提出自己的疑问,能理解和包容不同个体和文化,又勇于质疑同伴、教师以及其他成人的观点,必要时能坚持自己的意见并主动多方求证等。

案例1:在摘石榴的过程中,幼儿面临“石榴长得太高、很难用手拽下来、摘下来的石榴放哪里”等问题。大家一致认为需要寻找合适的采摘工具。他们借到了剪刀、钢丝钳,童童还把门卫爷爷捡垃圾的火钳带过来。面对同伴疑问的目光,他解释说:“这个长,可以夹住石榴。”在废旧物品搜集箱里,多数幼儿选择了纸质手提袋,婷婷则拎起一个竹篮说:“竹篮子结实,石榴放篮子里也更好看”。

在寻找攀高工具时,幼儿搬来了木梯、油桶和塑料大方块。滔滔和亮亮发现操场边有一个从废旧滑梯上拆下来的波浪滑道。两人上前试了试,搬不动,于是跑到门卫室请保安叔叔帮忙,遭到拒绝。两人耐心说服:“把滑梯靠在树上,石榴可以直接滑下来,就不会摔坏了。”“叔叔,帮帮我们吧。等会儿摘完了,请你们一起吃石榴。”最终两位保安叔叔帮他们把滑道搬到了石榴树下。

思维的批判性品质,来自于对思维活动各环节、各方面进行调整、校正的自我意识,它具有分析性、策略性、全面性、独立性等特点。案例1中,幼儿能够对事件的发生做出合理预期,拟定寻找工具的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不拘泥于计划,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充分说明自己的观点。特别是滔滔和亮亮在面对保安叔叔的质疑和拒绝时没有轻易放弃,采用进一步说明理由、提出交换条件等方式达成目的,体现了较强的自主性和策略性。

二、经验联结具有整合性

幼儿能够突破原有生活、游戏经验和领域知识的界限,将感官认知、材料运用、信息收集、人际互动、表征表达等原有经验进行由点到面的横向联结,聚焦于游戏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从而达到知识经验由浅入深的纵向联结与突破,实现个体在该情境下的认知系统立体构建。

案例2:面对难摘的石榴,幼儿各显神通。聪聪将塑料大方块搭成台阶,顺利爬到油桶上。他用小剪刀使劲剪石榴,没有成功。于是大喊:“谁帮我拿一下老虎钳?”琳琳答应着跑来递老虎钳。不知是聪聪手劲太小还是钳子生锈的缘故,钳嘴很难张开,聪聪想了想,握着老虎钳在石榴蒂部用劲敲,很快就把这个石榴敲下来了。

站在梯子上的滔滔眼看着手边就有一个石榴,可怎么够都差一点。他低头发现角落里有一捆竹子,于是下来抽出一根,爬上梯子挥动竹竿。但竹竿比较长,底部总是碰在梯子上。滔滔往下退了一级,挥动竹竿,还是不行。他放弃梯子,站到平地上挥舞竹竿,终于可以碰到那个石榴了。打了好一会,石榴并没有落下来的迹象。滔滔放下竹竿,又取了火钳爬上梯子,夹着石榴往下拽,但依旧失败。最后,琳琳搬了梯子过来帮忙拉着树枝,滔滔才终于摘下了石榴。琳琳举着石榴大叫:“老师快看,我们的石榴又大又红,最漂亮!”她看着石榴说:“小石榴,圆又圆。红红的,真漂亮。”

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幼儿充分调动感官,对石榴距离、采摘力度做出初步预估。他们根据以往对工具的认识,合理使用剪刀、钳子、火钳、竹竿等工具,相互协作,共同完成采摘。运用语言表征经验,请求同伴帮助,或即兴表达感受,说明幼儿在采摘过程中主动对原有的零星经验进行组织和加工,使各领域经验、新旧经验产生联结,从而实现经验的不断积累。

三、经验迁移具有创新性

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形成的影响。在感兴趣的探索主题中,幼儿往往能够更好地调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社会化经验,使之得以外化、迁移和运用,创造性地解决眼前的实际问题。

案例3:面对堆成小山的石榴,幼儿讨论后决定,让全园24个班的小朋友都来分享自己采摘的石榴。怎么分配呢?林林建议道:“我们要先数一数石榴有多少个。”于是大家开始围在小车旁清点石榴。有的一个一个点数,有的把自己数过的放到车外,结果每个人数出的总数都不一样。丁丁着急了,大声说:“我們可以像数小碗一样,10个放在一起,就好数了。”大家依计而行,凑不到10个就喊起来:“我这里还要两个!”“我只有7个,不够。”经过一番调整,10个一堆的石榴很快数好了。最后一堆只有9个,细心的雯雯找了张纸,写上大大的数字“9”放在上面。林林围着石榴走了一圈,大声宣布:“一共有109个。”

那到底怎么分呢?大家把问询的目光投向了教师。教师计算后告诉大家:“每个班4个,还多一些。每个班5个,不够。”萱萱建议:“就每个班4个吧,多余的我们可以送给门卫爷爷和保安叔叔,他们帮我们搬东西的。”“还有晨检的姚老师。”“还有食堂的叔叔阿姨,天天帮我们做饭”……讨论结束,开始分石榴了,昊昊又叫起来:“你们不能都拿大石榴,剩下的都是小石榴怎么办?”大家都停下来看着他。昊昊看看石榴说:“我们把大石榴和小石榴分开,每个班两个大石榴、两个小石榴。”为了区分大小,孩子们开始给石榴排队,有人从大到小排,有人从小到大排。最后,顺利地为每个班选择了4个石榴,高高兴兴地分头去发送了。

所谓“学以致用”,是指当前获得的经验都是为未来的生活与学习作知识、技能和社会化积累,在未来可迁移、运用以解决具体情境中的实际问题。分石榴的过程,是幼儿运用数学经验解决具体问题的综合体现,涉及分类计数、累加、排序、等分等知识点。其中最为特别的是丁丁迁移了日常生活中“值日生10个10个数小碗”的生活经验,为清点石榴数量提出了富有创造性的关键建议。从学习论的角度看,这体现了幼儿对事件本质和规律的基本认识,有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相较于没有目标、不见问题、难以进行知识迁移的浅层学习,深度学习重在培养学习者主动投入、积极思考、乐于交流分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从摘石榴的案例中可以看出,要在一日活动中改变幼儿学习的方式,关键在于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促进幼儿深度参与和体验;营造自主开放的氛围,提升幼儿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引导幼儿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适时运用退后等待、提问引导、经验支持等策略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坚持开展深度学习的研究,幼儿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探索能力等核心素养就能得以生长,未来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美好蓝图便能徐徐铺开。

猜你喜欢
梯子竹竿批判性
木梯子
你们扛着梯子去干吗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梯云纵
取旗
长竹竿的帽子
梯子使用常见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