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水源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他强调,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30%的人还在农村生活。新一代年輕人是未来农业生产的承担者和接班人,其务农积极性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新生代农村人口非农就业已经是主流,如何引导部分高素质农村青年回归农村、回归农业,已经是当务之急。
笔者通过实证研究表明,有利的农村社区环境和社会政策有利于激发年轻人的务农意识。与老一代农村人不同,当代农村青年在追求高收入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社会服务质量和个人生活品质。城市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条件、教育教学资源以及社会保障与福利已经成为吸引他们进城的重要因素。由于村民大量外出,部分农村社区陆续合并或撤销了地方学校、卫生所等机构,而这又使得城市优质公共服务条件对年轻人的拉力进一步增强,形成负向循环。农村劳动力务农行为决策受以下几个方面影响:
家庭收入的影响。务农选择作为家庭集体的行为决策,受到家庭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家庭规模对务农选择的影响并不显著。承包土地面积增加意味着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提高了务农增收的可能性,有利于激励年轻人留守务农。家庭收入更高的年轻人更倾向于非农就业,这可能是因为高收入的年轻人往往更有能力脱离农业生产进入其他行业。当前农业部门与非农部门的劳动报酬依然存在较大差距,非农就业年轻人家庭收入平均比务农年轻人高出近1.5万元,青年劳动者更愿意也更有能力通过非农就业获得更高收入。
生活社区的影响。乡村社区是务农人口生产生活的主要载体,村庄的基础设施、福利服务和文化氛围的建设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并可能进一步影响其留守务农选择。社区福利和服务水平提高对新生代人口务农的促进作用显著。务农年轻人的社区的低保标准平均为553.22元,明显高于非农就业年轻人所在的社区。务农者的社区医疗卫生条件和医保覆盖水平也都更高。这表明除劳动者自身素质外,社区条件也可能是影响新生代农村人口务农选择的重要因素。农村社区生活条件改善和福利水平提高能有效引导他们的务农决策,提高务农积极性。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重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福利水平,这将成为激励青年务农的重要因素。
医疗卫生的影响。社区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励新生代群体从事农业生产。由于成长环境不同,当代农村年轻人比年老一代更重视生活质量和生活幸福感,这也成为除增加收入之外农村青年参与非农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基层社区尤其是农村社区的医疗服务质量不高,因而年轻人更倾向于在医疗水平高的城市生活。改善农村社区的卫生服务水平,有助于缩小城乡医疗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城市社区对农村青年的拉力。
健康因素的影响。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生活质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风险。对新生代群体而言,以合作医疗为代表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能有效提升他们在农村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进而增强他们留守农村参与农业生产的可能性。
农村青年身强体壮,学习能力强,劳动效率高,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能否愿意并有能力承担农业生产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青年务农对中国农业的维系和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要加强政策创新,为新生代农村劳动力参加新农村建设提供政策支持,以新生代农村劳动力为重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形成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
(一)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村的吸引力。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转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促进务农收入的关键所在。农业部门想要留存足够的农业劳动力,必须采取措施提高农业劳动报酬,切实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
(二)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乡村社区是务农人口生产生活的主要载体,村庄的基础设施、福利服务和文化氛围的建设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社区福利和服务水平提高对新生代人口务农的促进作用显著,农村社区生活条件改善和福利水平提高能有效引导他们的务农决策,提高务农积极性。农村社区应当积极改善本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对道路、水电、绿化等进行修缮,营造宜居农村人居环境,同时努力提高社区服务质量,满足新生代农村人口的服务需求。
(三)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升农民福利水平。要改善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条件,提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医疗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城市社区对农村青年的拉力。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和福利保障政策,让政策惠及更多农民,有效增强新生代农村人口对农业农村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