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国华
为中小学生减负,长久以来都是社会热点、舆论焦点。5月20日,河南省教育厅等九部门联合印发《河南省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等四个方面着手,列出30条具体举措,切实减轻中小学生、家长过重负担。
笔者认为,真正给学生“减负”,并不是一个地方、一个部门所能左右的事情,而是需要打好“組合拳”才能奏效。
从学生升学考试入手。“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儿。”这是几代人学生时期最耳熟能详的一句话。目前,多数学校仍实行应试教育,为考出好成绩、高分数,学生只有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除了正常上学,还要像赶场子一样参加各式各样补习班。对多数学生和家长而言,绝非发自内心意愿,而是形势所迫。显然,给学生“减负”不是一个行政指令就能做到的,因为涉及学生学习的评判标准,以及学生未来发展方向乃至整个人生,从学生到家长都不敢马虎。所以,要想治标治本,须从学生考试入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从根本上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标准。
从学生未来发展入手。学生从小学升入中学之后,慢慢会感到高考的压力,甚至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劲头。为什么?因为参加高考,很大程度上是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比较,而且往往对学生未来就业产生直接影响。比如:一些单位招录人员时,不仅对专业作出严格限制,还对“985”“211”等学校提出严格要求,这就意味着其他学校毕业的学生即使再优秀,也会被排除在录用大门之外。此类录用“歧视”如不能从根本扭转,减负恐怕难以真正落实。而做到这些,并不是一个地方或者部门的事情,而是需要国家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打破这些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土规定、老做法,并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氛围。
从学校评价体系入手。学校教学质量如何,与老师的辛勤付出密切相关,也与学生优劣密不可分。如何抢得更多优质生源?升学率无疑是最关键的一环。提高升学率,除了正常的教学之外,补课也是一种有效方法。同时,一些任课老师也会像比赛一样布置海量作业,致使一些学生的“家庭作业”变成了“家长作业”。因为学生学习成绩好坏与老师的教学评价直接挂钩,所以,老师往往也会层层加码,最终导致学生学习任务繁重。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是完善学校、老师评价体系,不以升学率分胜负,不以分数说高低,而是从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作风纪律、心理素质、身体状况等多方面进行科学评价,才可能得出正确结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给学生“减负”,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能只喊口号,而是要拿出实际行动。哪怕每天只做一件事,只要朝着既定目标,锲而不舍地做下去,学生、老师和学校的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就会更加科学,减负的目标也就自然而然会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