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SA视角下解析全国中考现代文阅读测评变化

2019-05-30 12:56钱荃陈沛
语文建设·上 2019年1期
关键词:连续性中考考查

钱荃 陈沛

阅读素养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与前提。阅读测试作为语文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测什么”“怎么测”一直是讨论的焦点。近年来,一方面由于国家课程文件的指导,中考语文测试面临着改革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随着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阅读测评项目进入我国语文教育工作者与研究者的视野,全国各省市的中考语文阅读测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值得我们思考探索。

与PISA阅读测试相似,中考语文的测试对象一般为15岁左右的在校学生,现代文阅读部分需30分钟左右,故两个测评项目具有一定的比较价值。下文在梳理PISA阅读测试的基础上,对近5年来中考阅读测试的变化状况进行分析。

一、PISA阅读测试的主要维度

PISA自2000年由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起统筹,每三年进行一次评估。以下从阅读素养、阅读情境、阅读文本与阅读任务角度对PISA阅读测试进行简单梳理。

1.阅读素养:关注阅读的社会功能

PISA2000将阅读素养界定为:“阅读素养是为达到个人目标,增长知识和发展个人潜能及参与社会活动而面对纸质文本的理解、使用和反思能力。”强调阅读的内涵应该是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去“理解”文本,“反思”文本的形式、思想和内容,必要时还应“使用”文本,参与相应的社会生活,突出强调阅读的运用。PISA2009在原有定义中加入“参与”,强调阅读者积极主动的深度阅读。PISA2018则将定义更新为:“阅读素养是为达到个人目标,增长知识和发展个人潜能及参与社会活动而对文本理解、使用、评价、反思和参与的能力。”增加“评价”一词,反映了在数字时代下,PISA对阅读素养提出“甄别和选择文本信息”这一新要求;删除“纸质”一词,表现出PISA对阅读文本外延的拓宽。

梳理PISA阅读素养的定义可发现,一方面,PISA测试的核心是考虑青年人在接受教育后,其阅读素养是否能够应对社会发展的需要,关注阅读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PISA对阅读素养的界定随着时代、研究的发展逐年深化,以适应未来人才发展的需要。

2.阅读情境:强调真实性,关注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PISA认为,尽管大部分的阅读是个人活动,但阅读仍具有社会性,阅读活动不仅包括阅读者,还包括其他内容,例如作者、话题以及设定阅读任务的人。因此,PISA中的情境不仅仅指地点或背景,更多指作者撰文的用途,包括提及的人,(在工作中阅读时)与阅读有关的物。PISA将阅读情境分为四类:个人、公共、工作与教育情境。以下将PISA2000、PISA2009、PISA2015纸质阅读测试中阅读情境的比例进行简单统计:

由表1可知,四种阅读情境均占一定比重,表明阅读情境的完整性;个人情境与教育情境所占比重较大,表明PISA有意识地选择距15岁学生生活较近的情境,强调情境的真实性;公共情境与工作情境占据一定比重,表现出对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需要的关注。

3.阅读文本:适应多媒体时代发展,形式广泛,类型多样

PISA对于阅读文本有细致的划分。PI-SA2000将阅读文本分为形式与类型两类,其中形式包括连续性、非连续性、混合文本,类型包括议论、描述、说明、叙述、指令。PISA2009将阅读文本分为形式、类型、环境、媒介四类,在原有的基础上强调纸质文本与电子文本的区别。PISA2018的阅读文本则包括形式、类型、单位、结构和导航四类,重点突出多文本的文本数量,读者与文本材料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多媒体时代的静态与动态文本。

可以看出,伴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PI-SA阅读文本外延不断丰富,形式广泛,类型多样,既包括传统的文章,更包括一般生活中可能会接触到的各种语言材料,如多界面网页、评论、广告等。这反映出PISA对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回应以及对阅读社会功能的重视。

4.阅读任务:细化阅读认知过程,任务明确,层级清晰

PISA每一轮测试均通过评价框架对所要考查的认知维度进行层级划分。PISA2018用认知过程(Cognitive Processes)代替了以往的认知方面(Cognitive Aspects),新加入了任务管理过程,即元认知对阅读过程的管理监控,以回应当下动态阅读目标的需要。同时,对以往文本处理过程的认知方面也进行了内容的细化(见表2)。

在具体阅读任务的命制上,PISA的行为目标与所要考查的认知过程准确契合,阅读任务明确,考查的认知层级清晰。比如PISA2018中的[牛奶]场景,学生需要阅读两个网页文本,第一个来自一家销售乳制品的企业,标题是《牛奶的营养价值:数不清》;第二个来自一个健康网站,标题为《对牛奶说“不”!》。学生需要以任务的形式解答试题,鉴于篇幅有限,下面仅呈现其中两道例题。

[例1]两篇文章的作者对牛奶在日常饮食中的作用持不同意见,他们主要在哪一点上存在冲突?

A.牛奶对健康的影响和牛奶在人类饮食中的角色。

B.在牛奶中找到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数量。

C.牛奶是经常消费的最佳乳制品。

D.哪一个组织是关于牛奶的权威。

[例2]克里斯托弗、安娜、山姆在讨论两篇文章。

克里斯托弗:不管咖啡店主做什么,我还是会每天喝牛奶,因为它真的有好处。

安娜:我不会,我从今以后会少喝牛奶,既然它不好。

山姆:我不知道,我认为在下结论前,我们需要了解更多。

你同意谁的观点?请至少选择一则文本对你的答案进行解释。

两道例题均考查的是“发现和处理冲突”的认知过程。例1是简单的选择题,题目中已经告知两篇文章的观点存在冲突,学生只需阅读两个网页并确定它们主要的冲突点即可,考查的重点是“发现冲突”。例2为开放的简答题,考查的重点是“处理冲突”,需要学生筛选文本内容以支持答案解释,演示处理冲突的过程。两道题虽然考查的认知过程相同,但各有侧重,考查要点准确,认知难度层级清晰。

二、从PISA阅读素养框架看2014-2018年中考阅读测试变化

2014~2018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考试卷数量在95套左右,本研究根据基本能够覆盖全国各地区、具有差异性与代表性的原则,以分层抽样的方式选取23套试卷作为样本,以PISA为蓝本,从阅读情境、阅读文本、阅读任务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以反映其变化趋势。

1.阅读情境:由单一趋于多样

PISA从阅读目的的角度,将阅读情境分为四类,以PISA“阅读情境”的标准对中考样卷进行重新分类,统计结果如表3:

由表3可知,个人情境的文本几乎占据半壁江山,其次是教育情境的文本,体现出中考语文阅读文本力求贴近学生生活的特点,这与PISA相似。不同的是,PISA在选择四种阅读情境的文本时,会考虑情境类型的完整性,但中考卷在这方面体现得并不明显。值得注意的是,近5年来,公共情境的文本比例呈缓慢上升趋势,2016年、2018年个别省市出现了工作情境类文本。总体看来,全国中考卷的阅读情境逐渐从集中于个人情境、教育情境转向四种情境多样发展。

2.阅读文本:非连续性文本逐年增加,叙述性文本为主要类型

文本形式与文本类型是阅读的载体,分析文本形式与类型,便于考查其在测评中的地位和功用,有助于揣摩命题者的意图。以PISA阅读文本的形式与类型标准对中考样卷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如表4:

从文本形式来看,中考阅读偏重连续性文本。近5年来的数据表明,连续性文本在全国中考阅读测试中所占比重超过一半以上。同时,非连续性文本比例在近5年持续上升,到2018年,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的比重对比大致是3:1。各地中考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重视,符合课标对第四学段学生所提出的阅读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混合文本与多文本所占比例较小,总计约15%。

由表5所列的文本类型来看,在连续性文本中,叙述性文本所占比重最大,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相同,即中考偏重文学作品;之后是说明性文本与议论性文本;指令性文本涉及较少。在非连续性文本中,比重占前三的是图示、表格和图表,特别是图示和表格,在近5年中考试卷中几乎每年都会出现;比重最低的是清单和广告。值得注意的是,非连续性文本的类型也在逐年多样化,2014年只有图示、表格两类,2018年则涉及图表、图示、表格、广告四类。

3.阅读任务:认知难度分布趋于“橄榄形”,试题命制任务化趋势明显

因PISA2018阅读过程提出时间较短,本文从PISA2009提出的认知方面,对近5年的阅读任务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如表6:

横向来看,“整合和解释”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反思和评价”“访问和检索”。纵向来看,中考阅读测试中各认知方面的比重呈“橄榄形”分布,中间水平认知能力所占比重最大,低水平和高水平认知能力所占比例较小;同时,中考作为选拔性考试,必须具备明显的区别甄选功能,因此高水平认知能力比例又略高于低水平认知能力比例。近年来,中考阅读试题也呈现出任务化的趋势,以2018年浙江宁波卷为例:

[例3]如果受报纸版面限制,编辑一般会用下面两种方式对稿件加以处理:

(1)从各段中选取语句作出摘要;(2)保留一段。

现在,这则报道需要围绕标题“‘科幻世界中的新宁波品牌”进行缩减,如果你是编辑,你认为哪种方式更适合?请说明理由。

试题利用阅读材料与题干设计了—个“報纸编辑”的任务,阅读任务重点考查“整合和解释”“反思和评价”能力。任务化的命题方式,既可以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又营造了真实的言语环境,有利于落实对学生真实阅读能力的考查。学生须以“整合和解释”为基础,进而根据情境目的反思评价两种方式的高下。

三、PISA阅读测试对学生阅读素养培养的启示

笔者结合PISA阅读素养测试以及近年来中考阅读试题的变化,从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角度,对未来阅读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拓展学生日常阅读层次,培养学生的“大阅读观”。PISA强调阅读不仅仅是阅读,同时也是学习其他内容,为生活做准备以及参与公共活动的工具,倡导通过阅读进行学习(Learning through reading),同时通过丰富其阅读文本的内涵,以此回应时代对阅读发展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分析2014~2018年全国中考阅读试题,横向来看,中考阅读文本较PISA测试文本在阅读情境、文本类型与形式上均有完整性不足的问题;但纵向来看,其阅读情境逐渐趋于多样,文本类型与形式也在逐年丰富。因此,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单篇精读教学上,只有拓展学生的阅读层次,利用阅读目的有意识地为学生选择不同阅读情境的文本,在阅读、练习、测试的过程中增加图表、表格、图示等非连续性文本,重视多文本阅读,培养学生的“大阅读观”,才能满足学生应对未来测评、生活、工作的需要。

第二,重视阅读理解基础能力,关注学生认知训练。PISA有意识地随时代发展不断更新自身的阅读框架,细化阅读认知过程的层级内容,提出阅读自主监控的新要求,以强调阅读的“目标导向”。通过分析2014~2018年全国中考阅读试题可发现,当前中考阅读命题虽然缺乏独立的阅读能力指标,但从认知难易层级来看,中间水平的认知能力占全国中考阅读试题的半壁江山。也就是说,从中考阅读要求来看,整合与理解等阅读核心能力仍然是中考阅读考查的重点。同时,从命题方式的呈现上,中考阅读任务化趋势明显,真实生动的阅读任务,需要学生根据阅读目的、阅读要求有意识地使用各种阅读策略、元认知策略去完成目标任务,这一趋势与PISA所强调的认知过程一致。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增强阅读认知策略的教学意识,让学生接触各种真实多样的阅读文本与阅读任务,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基本能力,通过各种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启发和引导学生,使其成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者。

猜你喜欢
连续性中考考查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解的非线性连续性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例谈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半动力系统中闭集的稳定性和极限集映射的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