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凡成
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需要有与之相应的语文课程内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版高中课标”)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通过学习任务群的形式,细化课程内容,使课程目标获得内容支撑。高中语文课程设计了18个学习任务群,这些学习任务群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以满足高中生学习、生活和日后工作对语言运用基础能力的需求,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课程的实践能力。
把握学习任务群的特点有助于深入理解学习任务群的相关要求,便于在教学中落实学习任务群。笔者将学习任务群的特点概括为综合性、情境性、结构化、实践陛四个方面。
一、综合性
21世纪初,语文课程改革一度忽视课程内容的建设,以至于语文教学失去了应有的抓手,成了虚假的人文教育的跑马场。随着课改的深入,人们认识到课程内容建设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开始重视语文知识学习。但抽象化与碎片化的知识学习、孤立的文本理解,效果并不见佳。为此,新课标重建课程内容,突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不再强调单一的某一知识点的建构,而是突出由语文知识、技能、思维与价值观构成的立体的“群”。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运用语言文字解决问题,需要高度融通各种文本、多样情境、诸多语文知识与技能、言语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来完成特定的语文任务。基于此,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需要设置具有综合性特点的学习任务群来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学习任务群的综合性体现在它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多方面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如“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学生喜欢阅读整本书、学会阅读整本书为任务,整合了阅读视野、阅读经验、阅读方法、阅读鉴赏能力、閱读习惯、文化学习与思考,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
学习任务群由若干学习项目组成,这也体现了学习任务群的综合性特点。学习项目面向学生真实的语文生活世界,通过整合语文知识、语文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语言运用情境以及语文课程目标等相关内容,形成一定的学习门类。如“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包括的学习项目有:“(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这四大学习项目中,学习项目(1)是文学理解活动,(2)是审美鉴赏活动,(3)是文学创作活动,(4)是评论探究活动。其中每一个学习项目又综合了多样的学习内容。
综合性特点还体现在学习任务不是仅仅涉及语言学习素材与运用范例,而是将语言学习素材与运用范例、语文实践的话题与情境、语体与文体等整合在一起,综合覆盖了古今“实用类”“文学类”“论述类”等基本语篇类型。如“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中,学习任务涉及的语言学习素材与运用范例包括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语文实践的话题与情境要求为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等;语体与文体则包括文艺语体和诗歌、散文、小说、剧本、文学评论等文体,综合覆盖了“文学类”“论述类”等基本语篇类型。
综合性特点还体现在18个学习任务群可以根据专题学习的需要进一步整合。尽管不同学习任务群相对独立,但在学习内容和培养目标上又存在交叉融通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要避免孤立看待单个学习任务群,避免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上的简单重复,注意通过整合任务群的核心内容,处理好任务群学习广度和深度的关系,达到互相渗透、互相支撑的效果。正是基于这种认识,18个学习任务群可以进一步整合为“文史阅读与创作、科学阅读与探究、文化参与和实践”三大类专题。其中“文史阅读与创作”可以整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汉字汉语专题研讨、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等学习任务群,“科学阅读与探究”可以整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学术论著专题研讨等学习任务群,“文化参与和实践”可以整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等学习任务群。如此整合,就将18个学习任务群进行了打通处理,便于在课堂教学中融通落实。
二、情境性
学习任务群具有情境性特点,是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根据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定义,素养本身就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语文核心素养与具体的情境紧密相连,正如2017年版高中课标所指出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可以说,“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据此,学习任务群要求根据情境、利用情境培养学生得体的言语交际能力、正确的理解能力和适宜的言语表达能力。无论是“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还是“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都指向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将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相沟通,使语文核心素养能够回应现实生活的各种需要。
在学习任务群中,体现“情境性”的相关内容无处不在。学习任务群要求“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将学习情境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资源联系起来,使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与特定语境相联系,而非游离于语境之外。其中涉及的“语文实践的话题与情境、语体与文体等”因素都属于广义的语境因素。足见学习任务群与语境关系之紧密。如“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在“教学提示”中建议:“(1)教学以社会情境中的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为主,合理安排阅读、调查、讨论、写作、口语交际等活动。(2)社会交往类内容,在社会调查与研究过程中学习。(3)新闻传媒类内容,在分析与研究当代社会传媒的过程中学习。如自主选择、分析研究一份报纸或一个网站一周的内容。分析其栏目设置、文体构成、内容的价值取向,撰写文字分析报告,多媒体展示交流。推荐最精彩的一个栏目,不同体裁的精彩文章1~2篇,并说明理由。尝试选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写作”,这些都是语文学习情境的体现。可见学习任务群的具体内容和教学实施反映了真实生活情境中真实的语文生活,能够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激活学生学习的需求。
在语文课程中,“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表现为语境,语境是与具体的言语交际行为密切联系的、同言语交际过程相始终的、对言语交际活动有重要影响的条件和背景,包括情景语境、虚拟语境、上下文语境、社会文化语境和认知语境等。其中情景语境指由当下交际现场直接呈现出的语境因素所构成的语境,包括交际现场的交际目的、交际对象、交际关系、话题、角色、时间、地点、场景、体态以及副语言(如声调、语调、语气、停顿、着装)等。虚拟语境指由交际主体按照言语交际的相关要求而创设的假想语境。虚拟语境来源于情景语境,有明确而具体的虚拟的交际目的、交际内容、交际对象、交际关系、交际场景、上下文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在情景语境和虚拟语境中学习语文,将语文学习与生活相链接,容易使学生意识到語文学习是生活的真实需要。如在写作教学中,注意提供现场的或虚拟出的特定背景下的写作任务和读者对象,可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学习任务是情景语境和虚拟语境中具体的交际目标,它以真实的面貌具体地、真实地存在着,伴随着言语交际活动的整个过程,随着课堂交际活动的展开而变化。学习任务能够使学生意识到学习语文知识、掌握语文技能就是在做事,就是为做事服务的,因而身处其境的学生会意识到语文学习是学会生活的需要。如“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提出:“为‘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读书报告会做一份文案设计;在读书报告会上,推荐一部现当代作家作品,并说明理由;制作一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读情况调查问卷”,这些学习任务具有明显的情境性特点。
三、结构化
结构化指将逐渐积累起来的知识加以归纳和整理,使之条理化、纲领化。知识是逐渐积累的,但知识在头脑中不应该是杂乱无章的堆积,而应该是有组织、有系统的,而且能够按层次和一定内在关系排列,从而具有结构层次性。当头脑中的知识以一种层次网络结构的方式进行储存时,可以大大提高知识应用时的检索效率。但当知识只是处于水平排列,零散而孤立的状态时,除了给人徒增记忆负担外,对能力和素养的形成没有任何好处。
学习任务群通过两个方面的努力,实现语文课程内容结构化。一方面是提供结构化的语文知识。学习任务群通过实现内容重组,做到知识点有组织、有系统地按层次排列,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形成内在联系,呈现一定的网络结构层次,大大提高语文知识应用时的检索、提取效率,便于学生实现知识学习概念化、条件化、结构化、自动化和策略化,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由“语体”引出口头语体、书面语体,由书面语体引出艺术语体、政论语体、科学语体、事务语体、报道语体,再由各类语体引出相关的文体,再将各种具体的文体概括为“实用类”“文学类”“论述类”等基本语篇类型,将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并形成一定的结构。
语文课程内容结构化强调通过反映语文学科本质的、特殊的、关键的知识,将一系列知识贯串起来,达到提纲挈领之功效。如,由“语用”引出语用原则、语境分析,由语用原则引出“目标一意图”原则、合作原则、得体原则,由语境分析引出根据上下文、情景语境、社会文化语境、认知语境和虚拟语境相关要求分析相关话语和语篇。
另一方面是要求学生注意积累、梳理相关知识,自己将知识结构化。如“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汉字汉语专题研讨”学习任务群,特别强调通过积累、梳理与探究,将语言知识结构化,深化对汉字汉语规律的掌握。
四、实践性
语文课程需要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提供包含语文实践活动方面的课程内容,使学生有机会通过积极的语文实践,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及学生身边的各种资源和实践机会,以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中心,将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整合到一起,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根本条件,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更多地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突出语文学习的实践性特点。
每一个学习任务群都指向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要求学生参与的语文实践活动有:“(1)聚焦特定文化现象,自主梳理材料,确定调查问题,编制调查提纲,访问调查对象,记录调查内容,完成调查报告,就如何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等专题展开交流研讨。(2)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开展社区文化调查,搜集整理材料,对社区的文化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生活演变等进行分析讨论,增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通过各种传媒,关注当代文化生活热点,聚焦并提炼问题,展开专题研讨,解释文化现象,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高对各种文化现象的认识能力和阐释自己见解的能力。(3)建设各类语文学习共同体(如文学社团、新闻社、读书会等),在阅读、表达中探析有关文化现象,拓展视野,培养多方面语文能力;通过社会调查、观看演出、参与文化公益活动等,丰富语文学习的方式,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这些语文实践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转变语文学习方式,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有效积累言语经验,掌握语文运用规律,学会语文运用方法,提高语文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