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本刊记者 刘华彬
赵显坤,1988年出生,高中毕业后就从事农机作业,算是老农机人了,如今是吉林省榆树市新庄镇显坤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合作社于2012年12月成立,出资额400万元,这几年发展很快,成员由最初的5户增加到了现在的61户,大多以土地加入合作社。伴随合作社的发展,年轻的赵显坤也有着多样的经历和纠结的抉择。
吉林省榆树市新庄镇显坤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显坤与新购买的农机
2012年合作社成立的时候,当地农机普遍很少,基本上都是一些老式的拖拉机、收割机。合作社自己种地,除了成员的地,大多是流转过来的,2012年种植了40多垧(15亩=1垧,下同),2018年扩大到150多垧。合作社的农机主要为自己提供服务,在不忙的情况下也对外作业。
合作社主要种植玉米,效益总的来说还不错,但2018年是一个例外。在榆树市,种玉米最怕的是干旱。一般五一前后下种,5月初下雨,玉米开始出苗。但在2018年,一直到6月20号后才下雨,延迟了一个多月。在这一个多月里,合作社与当地大多数农户一样,都选择等待下雨,后来一看情况不对,赶紧打水浇地,花了几万元,但苗情还是很差,最后产量在1.6万斤/垧—1.7万斤/垧,比正常年景减产近一半。2018年,玉米收购价格也低,直到现在当地很多玉米还没卖出去,有的农户嫌价格低也不想卖。
2016年,政府启动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玉米的效益下降了不少。那么除了玉米,种植其他的作物效益又如何呢?赵显坤就做过不少的尝试。2016年、2017年,合作社种了一些大豆。种大豆一垧地能收获5000斤,政府补贴6000元,市场销售价格2元/斤,扣除8000元土地流转费,4000元种子、肥料费,仅剩4000元利润。就是这4000元利润也得不到保证,因为当地政府对大豆补贴实行总量控制政策,根据合作社以往的情形,只有一半的种植面积能获得补贴,那些没有补贴的大豆必将面临亏损的结局。所以到了2018年,合作社干脆就不种大豆了。
除了大豆,合作社每年也种少量经济作物,比如马铃薯、毛葱、夜来香。赵显坤说,种植经济作物最大的问题是市场风险大,赶上行情好时有人来收购,行情不好时只能在家等,有时甚至没人要,只能扔到河沟里。因此,每年具体种植哪种经济作物,都得先看看市场情况再定。
相比之下,种植玉米优势非常明显。玉米产量高,一垧地一般能产3万斤,按2018年的差行情还卖0.65元/斤,一垧地产值1.95万元,刨除买化肥3000元,承包费8000元,种子、农药及作业费2500元,还剩6000元,赶上玉米价格好的时候挣得更多。另外,玉米不愁卖,收购渠道多,合作社自己就收购玉米,又有烘干塔,烘干后销售利润更大,不想出售的话也利于保存。
“种了这么多年玉米,就去年赔了,不论怎么算都比种大豆强。因此,兜兜转转,玉米始终是合作社的主要种植品种。”赵显坤说。
除了种植,赵显坤的视野也曾扩大到养殖行业,甚至连猪圈都盖好了。但是,2018年的非洲猪瘟,让他彻底打消了养猪的念头。“老人们常说‘家财万贯带毛不算’。我们跟前的几个大型猪场,去年全亏损了。有一个猪场刚建2年,就赔了200多万元。”赵显坤摇着头说。
吉林省榆树市新庄镇显坤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收获的玉米
这些年,生产性托管在全国逐渐推开,赵显坤也开始在托管方面发力,2018年合作社全托管加半托管土地达230多垧。“全托管的话,种子、化肥都是合作社出,半托管的话合作社只出机具,收获时把玉米送到农户家就可以了,如果愿意卖给合作社,也是根据市场价来算,非常省事。”赵显坤对托管很满意。
相比之下,对于土地流转赵显坤则颇为烦恼。一是投入大。一垧地一年的流转费在8000元左右,2018年当地农民种玉米赔了钱,流转土地的意愿加强,流转价格下降了1000元左右。除了土地流转费,还有农资、农机等其他费用,种地的投入太大,靠合作社自己的资金和人力,最多只能流转300垧,规模没法再扩大。二是只能流转本村的土地。外村的土地流转价格低,一垧地一年在五六千元,比本村低不少。2018年,合作社以7000元/垧的价格在外村流转了一些土地种玉米,但原先承包的人有气,暗中搞破坏,不是毁掉玉米苗,就是偷掰玉米,这让赵显坤实在支撑不下去。
总结这几年的经验,赵显坤得出了结论:合作社的优势就是有机械,可以提供农机服务,要想把规模做大,只有走托管这条路。托管省心又挣钱,一垧地能挣400元—500元,并且别的村的土地也可以托管。但也面临一个矛盾:农民更愿意流转土地,不想承担种地的风险。
谈及乡村振兴,赵显坤表示现在农村的空心化越来越严重。他举例说,村里和他年龄相仿的人有30多个,小的时候大家一起在村里上学,如今除了他留在村里种地,其他人都出去了,很多人在城里买了房,孩子在城里上学,连带老人陪读也都进城了。
虽然农村留下的基本都是老人,但土地还没有撂荒的情况。当地的土地比较多,人均达2.5亩,种地的收益也不错,比大多数人外出打工要强很多。这几年,当地的家庭农场多了起来,每家自有加流转土地有20垧左右,30垧—40垧的也有,由于自家的农机少忙不过来,往往得找合作社帮忙。
2018年,合作社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入选吉林省全程机械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装备建设实施单位,按照“先建后补”政策,得到了政府补贴300万元。赵显坤介绍说,相比平时购买农机政府补贴30%,入选后农机购置补贴比例提高到60%。300万元补贴中,250万元是农机购置补贴,50万元是机库棚建设补贴。利用这次政策机遇,合作社购置了收割机、大型拖拉机、旋耕机等先进的机具,农机具总数达30多台,机库棚也盖起来了。
有了这些新农机,赵显坤发展托管的底气更足了。他说,农民的土地只要托管给合作社,什么事都不用管了,合作社从种到收服务到底。另外,旋耕一垧地,别人要600元,合作社只要400元;打药一垧地,别人要200元,合作社只要100元。既然国家给了合作社补贴,合作社就可以让利给老百姓。
当然,赵显坤也想多流转点土地,希望政府能帮忙解决融资问题。同时,他对现在合作社单一的种植模式比较担忧,打算多出去学习看看,为合作社找到一个更好的发展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