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丽敏
(鄄城县人民医院,山东 菏泽 274600)
小儿肺炎属于儿科的常见疾病,该疾病若不及时干预,易导致患儿心肌收缩无力,最终导致患儿出现心力衰竭,严重威胁了患儿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1-2],因此,对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实施及时有效治疗尤为重要。我院对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实施常规治疗+小剂量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以探究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的疗效,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以2016年1月15日至2017年10月20日我院58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58例患者分为常规组(29例)、实验组(29例)。实验组29例患儿年龄为3个月~3岁,平均年龄为(1.69±0.56)岁,男女分别为18例、11例。常规组29例患儿年龄为4个月~4岁,平均年龄为(1.67±0.59)岁,男女分别为17例、12例。实验组和常规组患儿的资料经对比显示统计值P>0.05,具有对比性。
1.2 方法:常规组29例患儿应用常规治疗,即遵医嘱给予患儿退热、抗感染、平喘、利尿、化痰、止咳、强心、镇静等治疗。实验组29例患儿应用常规治疗+小剂量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常规治疗的措施同常规组患儿,同时给予患儿小剂量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即使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4 µg/(kg·min)多巴胺+6 µg/(kg·min)多巴酚丁胺,并结合患儿病情调整用药次数,连续治疗7 d。
1.3 评估指标:究对比实验组和常规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心力衰竭纠正时间及住院时间。疗效评估标准[3]:用药6 h内,患儿心力衰竭获得有效控制为显效;用药6~12 h内,患儿心力衰竭获得有效控制为有效;未达到上述疗效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与有效占比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数据进行进行指标对比,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实验组和常规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对比:常规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79.31%,实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100.00%;两组总有效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实验组和常规组患儿的心力衰竭纠正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实验组患儿心力衰竭纠正时间[(5.24±1.35)h]、住院时间[(7.62±0.36)d]相比常规组明显更短,P<0.05,见表1。
表1 实验组和常规组患儿的心力衰竭纠正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表1 实验组和常规组患儿的心力衰竭纠正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注:*表示与常规组相比较(P<0.05)
实验组 29 5.24±1.35* 7.62±0.36*常规组 29 6.95±1.52 9.45±1.35
心力衰竭属于小儿肺炎的常见合并症,且病情进展速度较快,为保证患儿生命安全,需及时对患儿实施有效治疗,而药物疗法是治疗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有效手段[4]。临床常对患儿实施常规治疗,即给予患儿抗感染、化痰止咳、强心等治疗,虽然该治疗方案可获得一定的效果,但患儿的治疗周期较长,因此,较多学者认为,为缩短疗程,有必要对患儿实施联合治疗。本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儿加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其中多巴胺属于内源性儿茶酚胺类药物,其能有效刺激心脏多巴胺受体,增强心肌收缩力,并能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排血量,对纠正心力衰竭症状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5],且不会对心率、心肌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多巴酚丁胺属于临床常用的肺血管扩张剂,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其能有效能够扩张气管,改善肺部通气功能,并能有效兴奋心脏β2受体,激活腺苷环化酶,从而促使机体分泌更多的环磷酸腺苷,对提高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负荷及增加心排血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同时,多巴酚丁胺还能有效扩张肾小动脉,增加肾脏循环血流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儿尿钠的排泄量。
本研究显示,实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100.00%)相比常规组(79.31%)明显更高,且实验组患儿心力衰竭纠正时间[(5.24±1.35)h]、住院时间[(7.62±0.36)d]相比常规组[(6.95±1.52)h、(9.45±1.35)d]明显更短,这提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儿实施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可显著增强疗效,改善患儿心力衰竭症状,促进患儿病情恢复,对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具有较积极的作用。综上所述,对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实施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的疗效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