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和亮
摘 要: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为了紧跟科技的发展,中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的更新频率相对较高,教学方法也应随之调整,教学是一门艺术,信息技术教学刚刚起步,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探讨,共同完善。
关键词:信息技术;兴趣;生活;学生
信息技术课一直以来都是学生最受欢迎的课,往往上节课刚下,顾不上课间休息,就早早到了机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高涨的积极性、濃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索欲望。当学生坐到计算机前,难抑操作欲望,往往我在前面操作演示,学生想尽设法脱离监视,自行上网、玩游戏。教学效果往往收获甚微。正因为信息技术课这一特殊性,如果高效率地上好这门课,一直是让我困扰的问题。
一、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求知欲的源泉,也是启迪学生积极思维的手段。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对学生加以引导、扶植和培养,注意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点拨学生的每一个困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会和会学中不断取得进步,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教他们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碰到的一些实用性东西。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采用兴趣激励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知识的动力,使学生在浓厚兴趣的推动下学习,不仅效率高,还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价值感、荣誉感和喜悦感,从而学习兴趣进一步深化,形成良性循环。
二、丰富教学内容,并使之生活化
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为促使学生“乐学”,教师应该从教学内容方面着手,以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而且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并且容易被他们接受。信息技术课程在生活化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现阶段,信息技术应用的十分广泛和普及,包括生活、学习、娱乐和工作等都需要。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在丰富教学内容时,对实例进行扩充讲解与精选十分重要,同时需要注意隐蔽性的课程,这也是丰富教学内容的有效途径之一。在通常情况下,隐性课程指的是教材和课堂之外的相关信息技术知识,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对于信息时代的今天来说,信息技术知识含有丰富的隐性课程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信息技术知识、校园网建设中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课程整合中的信息技术知识,教师应该针对这三个方面进行挖掘和生活化。
三、提倡合作学习,鼓励“独行独往”
为了在共性的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我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各种合作学习,如设计集体讨论、分组讨论、小组协作完成任务等学习形式。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向强者学习,向对手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思维,改善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发挥集体的智慧合作“攻关”,为小组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来。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下,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得到了很好的统一,学生在不断的探讨和争论中,不仅能更好地合作完成自己小组的作品,而且求异意识及创新思维就能在课堂教学的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在学习了如何设计网页后,我安排学生几个人一组分工合作制作一个网站。学生们确定主题以后,由组长根据自己组员的特点,给每个组员分配任务去采集资料,有的摘抄、有的下载、有的自创,忙得不亦乐乎。在对网页进行布局时,有的学生提出:使用表格进行布局的方法很繁杂,一旦出错,整个页面的布局几乎就要推倒重做,希望尝试使用层来布局。对于学生这种看法我表示肯定,并建议组长专门安排一个页面由该学生设计。大型作品的创作正是体现了学生们个性特长的发展和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学生们的协作分工,制作技艺的吸纳和完善,无不激发学生们的创作灵感和创造意识,同时也正是通过这种合作学习模式,才使得学生们的学习更趋于自主化和创新性。
四、注重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信息技术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实践性很强,一定不能用教师的讲来代替学生的学和动手,要大胆让学生去探索、去操作,要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知识,熟练基本操作技能和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应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对于从未操作过电脑的同学,是老师教学过程中较为难处理的一个方面。采用上述教学方法后,平时上课辅导的重点,我会放在操作基础较差的同学那儿,对他们的作品制作要求也相对低一些。事实上,电脑基本操作也就只有建立一个文件夹、复制与粘贴、保存一个文件等。通过一对一的指导,从未操作过电脑的同学也能很快地掌握这些基本操作。而对于上网、搜索、下载及Word制作上的操作,即使这些同学当时未掌握,但当他要用到的时候自然会去问周围的同学,因此这些同学如果在主题内容的策划上下点功夫,单元成绩不一定比操作熟练的同学低。学生们在围绕自己学习主题的制作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总之,在信息技术这门新兴学科的具体教学中,采取哪种教学方法,不仅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实际情况来选择或加经综合应用,更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总结,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培养具备一定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信息能力的学生,这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任重而道远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