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的定名、选购与保养

2019-05-29 01:52招博文
质量与标准化 2019年2期
关键词:玉质和田玉玉石

文/招博文

“玉,石之美者。”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中,为玉石这一华夏文化的精神图腾写下了精辟而深刻的四字注解。大约2000年后的今天,在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16552《珠宝玉石 名称》中,当代专家学者们对“玉石”所下的定义——“由自然界产出,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性和工艺价值,可加工成饰品的矿物集合体”,依然忠实地传承着“石之美者”的内涵。在诸多玉石品种中,最富有历史沉淀与韵味的,当属数千年以来独具魅力的和田玉。

“和田玉”与“软玉”的命名缘起

我国大规模开采使用和田玉的历史长达数千年,对和田玉的称呼在不同时期也数经变动。先秦时期,和田玉因多产于昆仑山而被称为“昆山之玉”;后因其产地位于“于阗国”境内而被称为“于阗玉”;直到清光绪九年(1883年)在新疆设立和田直隶州时,才终于拥有了“和田玉”这一流传至今、广为人知的名称。

1846年,A.Damour(法国矿物学家)对来自中国宫廷的玉器进行研究,发现这批玉器主要分为两类,一类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钙镁质闪石,Damour将其命名为“Nephrite”;另一类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钠铝质辉石,被命名为“Jadeite”。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学者引进了Damour的研究成果,根据nephrite和jadeite在摩氏硬度上的微小差异,以汉字将二者分别命名为“软玉”和“硬玉”。其后,我国现代地质学先驱章鸿钊先生引用了这一汉字译法,在其1921年出版的《石雅》一书中首次进行了阐述,开启了“软玉”一名在中国近百年的使用历史。

近代以来,人们惯以“软玉”称呼矿物成分符合透闪石、阳起石组分特征的玉石品种,而和田玉,正是由闪石矿物族中的透闪石、阳起石为主要成分的玉石品种,属于“软玉”。遵循产地命名是我国传统做法,如: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软玉被冠以“和田玉”之名,青海地区出产的软玉被称为“青海软玉”或“青海玉”。

然而时至今日,软玉产地呈百花齐放之势,国内有新疆、青海、辽宁、四川、贵州、广西等地,国外有俄罗斯、韩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若继续遵循产地命名法,无疑将导致市场信息的过度繁杂,不但大大增加普通消费者的认知成本和学习难度,也给不法商家以混淆视听、偷梁换柱的机会,无益于市场的长远发展。

由于玉石品种名称“软玉”一词具误导性而饱受争议,2003年,GB/T 16552《珠宝玉石 名称》在1996年初版的基础上进行了首次修订,将“和田玉”列入天然玉石基本名称附录表,同时规定“附录表中列出的带有地名的天然玉石基本名称,不具有产地含义”。其后,2010年和2017年的标准修订版本均沿用了这一命名规则,意味着“和田玉”这个全国人民耳熟能详的文化符号,不再是新疆和田地区所产软玉的专属名词。

和田玉选购误区

1. 籽料=好玉?

根据和田玉原料的产出状态,可将其分为山料、山流水、籽料、戈壁料四大类。因古代缺乏大规模开采山料的技术能力,和田玉籽料自古便是良玉的代名词。由于经历了流水的长期搬运冲刷,在物理磨蚀和水岩反应的作用下,籽料表面往往形成一层皮,皮下的玉质手感光滑,光泽油润。

古代对质地优良的籽料,多去其皮而赏其肉;而今随着人们的审美取向由内敛转为外放,对籽料皮色的追捧,使得玉匠在雕刻籽料时,不再将皮去尽,而是多作巧色雕琢,甚至刻意留皮作为籽料的“身份证明”,这股风潮进一步推高了籽料的价格。

左上:优质洒金皮羊脂白玉籽料右上:中档籽料,裂隙较发育左下:低档籽料,玉质一般,块度小,价值不高右下:优质山料雕件

尽管籽料的市场热度逐年上升,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卖家与藏家认为赏玩籽料重皮而轻肉,有舍本逐末、买椟还珠之嫌。和田玉的价值基础,其核心依旧在于玉质本身,即从质地细腻、颜色洁白、光泽油润、完美无瑕4个方面考量。无论山料还是籽料,其玉质皆是鱼龙混杂、良莠参半,需要买家擦亮双眼细细挑选。若仅仅盯着“籽料”的名头而忽视玉质,最终往往是购得次品而不自知,与赏玉的初衷背道而驰。

2. 新疆和田玉=上品和田玉?

自“和田玉”一词不再具有产地意义后,为区分不同产地出产的玉料,多在“和田玉”前附上产地名称,如“新疆和田玉”“青海和田玉”“俄罗斯和田玉”等,亦简称为“新疆料”“青海料”“俄料”。由于不同产地和田玉的成矿过程机制和微量元素含量不尽相同,其出产的和田玉料在颜色与质地上也千差万别。在常见产地中,总体来说,新疆和田玉具有较好的润度和油性;青海和田玉的色调偏灰,透明度较高,“水线”较为发育;俄罗斯和田玉的白度极佳,但油润度稍差;贵州与广西和田玉则透明度较低,具有特别的瓷器质感。

珠宝玉石行业中,产地常常与宝玉石的价值挂钩,譬如最珍贵的红宝石出自缅甸,蓝宝石则出自克什米尔。和田玉也未能免俗,作为历史悠久、出产上等玉料的著名产地,新疆的“产地光环”往往能赋予和田玉更高的价格。然而,对一件玉器进行科学的产地鉴定却并非易事。尽管如前文所述,不同产地的玉质特征具有总体趋势上的差异,但各产地的玉质特征范围之间也多有重叠,对于非典型产地特征的玉器进行产地判定,仍是悬而未决的科学难题。自然成矿过程的复杂多变、行政区划与地质构造划分的错位,以及全球范围内新产地的不断发现,都进一步增加了问题的难度。

另一方面,尽管新疆料中的羊脂白玉以其“白如截肪”而闻名,但其他产地同样有优质羊脂白玉出产,如青海野牛沟料、俄罗斯黑皮山料等,无论颜色、质地、油性,皆丝毫不逊于新疆料。应当承认,新疆的“产地光环”中包含了一定程度的先入为主的历史因素。作为普通消费者,不必刻意追求“新疆”的产地标签,以玉质作为选购和田玉器的首要标准,便是购得称心美玉的正确途径。

和田玉的盘玩与保养

和田玉的摩氏硬度略低于石英,为6~6.5,具有较好的耐划伤磨损性能。其化学稳定性较好,可以耐受短时间的酸碱试剂接触。透闪石虽是含水矿物,但其结构水的失水温度约为750 ℃~1000 ℃,日常的高温日晒并不会导致水分脱失。和田玉独特的毛毡状纤维交织状结构更是赋予其极高的韧度,恰是“君子百折不挠”精神的映照。尽管和田玉具有如此优异的特性,在长期日常佩戴的过程中,依然应当悉心保养,尽量避免磕碰、坠落,回避极寒与高温环境,远离明火。玉器久戴后表面附着污垢油渍需要清洗时,使用清水冲洗,辅以白色软布擦拭或软毛刷清洁即可。由于和田玉在加工过程中常会涂浸矿物油或液体石蜡,以改善光泽或掩盖瑕疵裂隙,因此清洗和田玉时切忌使用酒精、肥皂或其他洗涤剂,以免涂浸的油或石蜡流失,而使得瑕疵裂隙变得明显。

左上:俄罗斯黑皮山料右上:青海野牛沟山料左下:新疆且末米达山料右下:新疆和田籽料

俗话说“人养玉,玉养人。”和田玉虽非活物,但在长期的佩戴过程中,其外观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这也恰是佩玉把玩的乐趣之一。与出土古玉因长期埋藏于地下,在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作用下,表面矿物成分与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包浆不同,新玉经过长期盘玩所形成的包浆,本质上是和田玉与皮肤、织物或皮革接触,经过长期摩擦而形成的精细抛光态,加之人体分泌的油脂覆于和田玉表面,并浸入和田玉的微孔隙,从而赋予和田玉以一种独特的温润光泽。

应当注意的是,佩戴与盘玩过程中应尽量保持皮肤干燥,避免和田玉与汗液接触。由于汗液中含有氯化钠、尿素、乳酸、脂肪酸等成分,长期接触会对和田玉有轻微腐蚀作用,破坏和田玉的光泽;汗液渗入和田玉微孔隙中后更是会导致玉色泛黄,从而影响到和田玉的外观美感。

猜你喜欢
玉质和田玉玉石
石性与玉质
和田玉子料特征
玉质天成
浅谈和田玉文化保护与产业发展
点赞首届丝绸之路玉石文化产业博览会
浅谈和田玉的发展前景
审人之美
“疯狂”和田玉泡沫了吗
玉石和铺路石
公主传奇(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