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佳 安徽省合肥市英蕾教育
绘本,又叫“图画书”,源于西方,诞生于欧美,后传至亚洲,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中国台湾地区起步,八十年代渐入佳境,台湾绘本有六十年的发展历程,近年来内地绘本逐渐蔓延兴起。绘本内容以精美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它不仅是首选的儿童读物,更是国际公认的“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也是治愈大人心灵创伤的良药。
每个人的一生都在完成自己,完成人格的塑形,而人格的形成是一个看不见的过程,输入了什么样的“因”就会出现对应的“果”,而早期教育正是一生当中人格种下因的关键时期。
蒙特梭利认为儿童会积极、专注且自发地吸收外界的一切印象。这种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吸收了周遭种种并根深蒂固的现象,蒙台梭利称为是“吸收性心智”,幼儿对周围的一切进行吸收,不仅能记住还能将这些事物转化为心灵的一部分。这也正是绘本最大的能量和魅力,给孩子由外到内地滋养,由内到外地塑形。
绘本是离孩子最近、离教育最近的一种体验形式,儿童认识这个世界最初是从视觉、听觉、触觉开始的。世界上一切信息首先通过图像方式进入儿童的眼睛。儿童把整个世界当作图像,对图形的敏感性和发现力,远远超出成年人。
在孩子还没有认识文字时,绘本是他们认识这个世界的窗户,也是他们一生阅读的重要的基础和基石。绘本特点中值得一提的是它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绘本中的绘画不再仅仅有辅助文字的作用,有些绘本,一个字也没有,只用绘画来讲故事。绘本文字非常少,但正因为少,对作者的要求更高:精练的文字构筑出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或风趣活泼、或言简意赅、或表达词密度和重复率,绘本作者往往会对文字严谨推敲,再三锤炼。
那些文字不是给孩子们读的,而是给成人读的,所以儿童通过听觉来理解绘本,通过成人的讲述来认知绘本。绘本是儿童通过父母和老师的讲述和自己的图像观察来接触的最初的文学。孩子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感受最初的文学,最初的艺术,最初的来自父母、老师的声音和爱,那也是孩子当下的整个世界。
每种绘本都有它独特的意义,从不同角度和出发点给予了孩子不同的心灵触动和教育价值。绘本非常强调情绪的感受和结构的完整,在寥寥数页之内,形成一个连续的视觉影像和情节感受。一本优秀的绘本,可以让不认字的孩子,通过色彩、画面和细节表达和成人讲读理解其中的意思。此外,绘本较唯美,风格独特,以封面、扉页、环衬、正文以及封底几部分组成,阅读时让幼儿感受一个近乎完美的整体。
《绘幸福》系列绘本中《我觉得》这本无字绘本,大面积色彩的呈现和细节设计直观地带给幼儿各种情绪感受,让他们了解情绪、感受情绪、排解情绪。在特别设置的绘本页去涂鸦和表达,多元的心情体验以及创造力跃然纸上,语言表达和情绪表达一并完成。
《我看见》通过不同的基础形状、充分发挥幼儿主观性,用基础形状可组合、可创意,构建出幼儿自己心中的图画,它不仅是用来阅读的,也是用来创造的。绘本的整个过程也是在训练幼儿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人生中的确有很多需要真正思考的大问题,这些大问题有时恰恰藏在那些最浅显的图画书之中。台湾绘本专家林文宝说:“绘本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它总能用清浅率真的语言去面对深奥的问题,而它饱满的情感和用生命最初的纯粹对待世事人生的态度,也总能让人满心感动。就算你正在遭遇人生中的黑暗时刻,也能从绘本中获得希望和勇气。”
比如疾病,比如死亡,都是人生必须面对的场景,但对从未经历过世事的孩子讲这些是个难题。让幼儿看看绘本中关于生命的故事,让孩子从这些图画和故事中去感受情绪,慢慢明白:疾病和死亡对于人生来说只是一种自然的过程。《绘幸福》系列绘本中《空中花园》在唯美的画面里教会孩子学会爱和对生命最初的思考。
对于成人来说,一生应该有三次读绘本的经历:第一次是童年时,第二次是自己养育孩子时,第三次是进入人生后半期。对于孩子来说,每本绘本都有三个故事,文字的故事,图画的故事,文字和图画的故事。
幼儿在故事中理解文学,在画面中品味艺术,欣赏绘本无疑是一种让心灵愉悦、让精神滋养的美妙体验,对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还有情感发育等等,都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
即使是成人,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很难有足够时间和精力去读那些深奥的哲学,但当他们和绘本相遇的那一刻,却点燃心灵之光,他们重新面对人生、思考生命,这的确是绘本伟大的能力。
诗人惠特曼说过:“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我们相信,通过最初认知世界的窗口,这样有能量的载体,带给每个孩子丰富快乐的童年,终身受益。而大人也会在温暖的绘本中,找寻久违的小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