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钝夫:家在柳湖之阳的乡愁

2019-05-29 01:26彭成秋
艺术品 2019年4期
关键词:淮阳乡愁

文/彭成秋

(本文作者为彭钝夫之子)

彭钝夫 宫桑图

先父彭钝夫(1900——1968),名昭义,字钝夫(书画以字行),号梨园居士,又号果庵。他的一方自治印“家在柳湖之阳”既印证了他生于河南淮阳,也让我们感到他对家乡柳湖的眷恋和游子思念故土的乡愁。

淮阳是镶嵌在豫东平原上的一颗明珠,他因据淮河之北而得名,史称宛丘,又称陈国,是一个古老而神奇的地方。

彭钝夫 山中对话图

六千五百年前。太昊伏羲氏率领部落从甘肃天水沿黄河西向东迁徙,逐水草而牧,历尽艰辛,行至今天河南淮阳地界,见四周湖水中隆起一片陆地,望去形似一个倒扣的碗,中间高,四周低,水草环绕,是适宜人居之乐土,便建都于此,成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古称宛丘的淮阳。后来炎帝神农氏继太昊之旧墟建都,易名为陈。《尔雅·释丘》曰:“丘上有丘为宛丘,陈有宛丘。”就是以淮阳的古地形命名的。

彭钝夫 花丛墨竹

六千年过去了,淮阳仍保持着“城在湖中,湖在城中”的形貌,现在环城之湖是由柳湖、东湖、南坛湖、弦歌湖四部分组成。俗称万亩龙湖。

正是由于龙湖的存在和滋养,才有了伏羲氏的文明初创之功。《易经·系辞下》记载,伏羲“做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始画八卦”,他教民结网罟、养牺牲、兴庖厨,使部落生存有了根本保障;他定姓氏、制嫁娶、画八卦,肇始了华夏文化;他造干戈、饰武功,诸夷归服,以龙纪官。为实现各部落的大融合,他综合各个部落的特点创造了龙的图腾,中华民族始称“龙的传人”,奠定了中华民族血脉之根。

后人为感念伏羲的功德,春秋时期在淮阳城北、蔡河之滨的一片古槐翠柏之中,便建有“太昊陵”,是伏羲安息之地。历经三千年不断增制完善,成今日之“太昊庙”,俗称“人祖庙”。

父亲记述:“民国六年清明回乡祭祖,曾到太昊庙观瞻,远远望去,太昊庙果然金碧辉煌,气势恢宏,宛如一座古代宫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午朝门”,门上高悬“太昊陵”匾额,笔锋雄浑,遒劲刚健。昊者,名也,“太昊”是赞颂伏羲的圣德如日月同辉。过了午朝门,依次通过玉带桥、道仪门、先天门、太极门,便到了统天殿。大殿红墙黄瓦、檐柱高擎,在烈日的辉映下华丽而又凝重。走进殿内,只见迎面高大的神龛内,供奉着伏羲的塑像,身披黄色兽皮,加穿绿色树叶,蓬头跣足、袒胸露乳,手托八卦,神态浓重,目光安详地注视着远方。在那茹毛饮血、穴居群婚的荒蛮年代,他用先天的智慧和感悟,启蒙了一个民族的文明迈步。

伟哉羲皇!一画开天定阴阳、八卦天书放异光。当今电子计算机便是根据八卦二进制原理制成,中华民族当为此感到自豪和荣光。

柳湖之阳以文化为魂,升起了中华民族第一缕文明的曙光,孕育了《诗经》里的十首“陈风”,其中“彼泽之陂,有蒲有荷……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是对三千年前柳湖美景的真实描写。孔子曾四次到宛丘,虽身遭厄运,在陈绝粮,依然坚持弦歌讲学,诲人不倦。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在《次韵子由柳湖感物》中咏道:“惟有柳湖万株柳,清阴与子共朝昏……柳虽无言不解愠,世俗乍见应怃然。”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正是美丽神奇的柳湖,引燃了历朝历代文坛巨匠的激情,他们倾情而作,用瑰丽的诗歌,装点了如梦如幻的柳湖,传唱至今。

彭钝夫 柳湖静舟

彭钝夫 凭窗望梅图

彭钝夫 惜花图

柳湖之阳不止足以化育自然之万物,也足以陶冶世间英才,可谓人杰地灵。在这种地域文化的大背景下,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先父彭昭义出生在河南淮阳的一户中医世家,他自幼聪颖好学,受家庭文化的熏陶,喜爱吟诵唐诗,临习碑帖,翻看《芥子园画谱》摹其所爱。十岁时随父母定居天津,后就学于著名的教会学校“新学书院”,因他英文口语特佳,毕业后被荐于北京“中法储蓄会”工作。

青年时代的彭昭义志为人杰,求知欲极强,他望着高高的前门,飘飘有凌云志。“谭鑫培的京腔”“王石谷山水”他都喜爱,当时银行里的职员以能唱几口皮黄为时尚,不久他便迷上了京剧,工余入“熙春社”票房,工文武老生,为了能彩唱《八大锤》中的双枪陆文龙,他曾经请人说戏,苦练舞台动作、腰腿功夫,在与京剧名伶同台献艺中,他深知京剧这个行当不易,凡科班成名为“角儿”的背后,都需有惊人的刻苦甚至是磨难,于是他带着这种感悟,全身心投入到中国传统书画之中。

1920 年民国初期,国画界最有影响的金城(字北楼),在北京出面组织“中国画学研究会”倡导传统的中国书画并亲自课徒教画,彭昭义闻讯受业于门下,“山水学石谷,花卉师南田”在京城三年,他以天资的颖悟和苦学的精勤奠定了坚实的绘画基础,得到了金城师的称赞。

1922 年彭昭义被调上海,任“中法储蓄会”会计主管,好学之心不减,工余参加“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活动,结识了会长任堇书(任伯年之子),经任先生引荐,师从海派名家冯超然研习山水人物、仕女,转攻“明四家”,并上溯宋元诸家,眼界大开,画风为之一变。历经数年磨砺,他的画作得到画坛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肯定,收录进《墨林挹秀录》并入选《中国美术家人名词典》。

1932 年日寇发动“一·二八”淞沪战争,战乱使他遭遇丧妻和失业的突变,无奈返回天津卖画谋生。当时《北洋画报》以“海上名家彭昭义”为题刊登画作予以报道,不久便与在津主持湖社分会的陈少梅一见如故,纵论“南北宗”切磋艺事,留下许多难忘的往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积极投入经济建设,在外贸单位做会计工作,曾因协助税收有功,受到政府表彰和奖励。1956 年下放到河北深县农村工作,终因年老体衰抱病回津。

彭钝夫 松下高士

彭钝夫这位从河南淮阳走出的游子,以画缘游走津、京、沪,结识了一批当时的顶级画家,同时他在书法、山水、人物、仕女、花鸟等领域显露了不凡的技能和过人的才华,一生留下多幅佳作,令人怀念。尤其是他晚年(1964)所绘一幅《柳湖静舟》,垂柳之下,一高士静坐舟头,侧身而望,湖水浩渺,寂静之中思绪涌动,是他假高士之身寄托自己的乡愁。此画苍劲有力,清秀洒脱,明丽透爽,是“南风北骨”结合之佳作,感悟之情油然而生:

父亲的乡愁,是这幅《柳湖静舟》画卷,

那静坐舟头的高士,有他思绪涌动的心弦。

父亲的乡愁,是幅水墨《水村图》长卷,

他笔下的江南水乡,有对故乡柳湖的思念。

父亲的乡愁,是一幅《采莲图》的扇面,

盛夏柳湖,仕女采莲,摘一朵莲花寄托眷恋,

父亲的乡愁,是书画育人,隐含教诲,

“淡薄明志,宁静致远”,诸葛亮《诫子书》之名言。

猜你喜欢
淮阳乡愁
永远的乡愁
淮阳方言中的时间词汇
乡愁
你越来越关注细微的事物
淮阳泥泥狗艺术形式在现代服饰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九月的乡愁
激活人大代表工作的淮阳实践
淮阳:在“进”的态势中谱写开局新篇章
寻找乡愁
乡愁凭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