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大蚝天然苗种和人工繁育苗种生长的初步分析

2019-05-28 09:23钟方杰严雪瑜覃波忠
农业与技术 2019年9期
关键词:养殖技术

钟方杰 严雪瑜 覃波忠

摘 要:通过对钦州大蚝天然苗种和人工繁育苗种进行生长比较试验,定期分别测量壳高和壳长等生长指标。试验结果显示,2种大蚝苗种生长状态良好,壳高和壳长等生长指标变化均呈上涨趋势,且均较试验初始阶段显著增加(P<0.05);大蚝人工苗种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天然苗种(P<0.05),表明人工苗种能很好地适应当地海域,为合理开发利用大蚝人工繁育技术提供参考数据,同时可为当地发展大蚝产业遇到的苗种生长缓慢问题寻求解决途径及方法。

关键词:钦州大蚝;茅尾海;人工育苗;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S9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515008

*为本文通讯作者 钦州大蚝,学名香港巨牡蛎(C. hongkongensis),又称“近江牡蛎”(O. rivrlaris)[1],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干肉中含有蛋白质45%~57%,脂肪7%~11%,糖元 20%~40%,被列为钦州“四大海产品”之首,素有“海中牛奶”之美称[2]。钦州是著名的“中国大蚝之乡”,钦州大蚝养殖历史悠久,广西茅尾海[3]是全国单一海区最大的大蚝天然采苗区(基地),年产苗种约1.5亿串,对南方牡蛎养殖产业有重要贡献[4]。近年来,随着钦州城市港口不断南向扩张,海域资源环境呈下降趋势,野生大蚝亲本不断减少,导致天然苗种的长势出现明显下降,生长周期不断延长,直接影响产业发展。当前,钦州大蚝人工育苗技术取得一定突破,但由于缺乏人工苗种生长数据支撑,推广工作严重受阻。本文通过对钦州大蚝天然苗种和人工繁育苗种进行生长比较试验,记录大蚝人工苗种与天然苗种生长数据,探寻大蚝苗种产业发展新途径,为政府管理部门及科技工作者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本试验吊养地点设置在大风江炮台村海区(N21°41′38.55″,E108°50′38.35″),选取规格为附着25d左右的人工牡蛎苗种和天然牡蛎苗种进行生长对比试验,养殖过程严格执行无公害食品-近江牡蛎养殖技术规范《NY/T 5155-2002》,试验周期6个月。在实验期间,每隔1個月对吊养的大蚝苗种进行生长监测,分别随机采集人工苗种和天然苗种各10个,用游标卡尺测量其壳长和壳高的大小并记录数据。

1.2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均采用 Excel2016 和 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及图片绘制,试验结果用平均数±标准差(即 Mean±SEM)表示。对试验数据进行单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表示组间差异显著(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牡蛎苗种壳高生长变化

人工牡蛎苗种和天然牡蛎苗种壳长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2种苗种的初始壳高大小差异不显著(P>0.05),分别为0.33±0.02cm和0.31±0.02cm。2019年1月的最后一次监测结果显示,人工苗种壳高的平均值为4.73±0.13cm,壳高长度整体增加4.39cm,总增幅达1318.9 %;而天然苗种的最终壳高长度为2.81±0.19cm,增加了2.50cm,总增幅为795.5 %,增幅小于人工苗种。除2018年8月外,2018年9月—2019年1月,人工苗种壳高长度均显著大于天然苗种壳高长度(P<0.05)。此外,2018年8—9月,人工牡蛎苗种壳高增长最快,增长率为154.7%;而天然苗种在2018年11—12月期间增长率最大,为112.3%。

2.2 牡蛎苗种壳长生长变化

人工牡蛎苗种平均初始壳长为0.28±0.02cm,监测最终的平均壳长为2.73±0.17cm,整体增加2.44cm,增幅为863.3 %;而天然牡蛎苗种的初始壳长为0.31±0.03cm,最终的平均壳长为2.08±0.17cm,整体增加1.77cm,增幅为578.5 %,低于人工苗种的生长幅度。在检测期间,人工苗种和天然苗种壳长生长变化差异不明显,仅在2018年9月和2019年1月的测量中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人工苗种壳长增长最快时间为2018年9月,增长率为117.0%;人工苗种和天然苗种壳长在2018年11月中均表现出较快的增长率,分别为83.0%和95.3%。具体结果如图2所示。

3 讨论与结论

长期以来,钦州大蚝苗种主要依靠在天然采苗区进行半人工采苗方式获得,严重受到海区大蚝亲本及天气环境制约[5]。近年来,大蚝采苗成功率出现急速下降及苗种长势缓慢现象,直接影响大蚝产业发展。目前,大蚝人工育苗技术通常选取性状优良的大蚝作为亲本,繁育过程中严格控制环境条件,并提供丰富适口的饵料,保障大蚝幼体前期发育所需能量来源,为移离育苗池更好适应海域环境提供保障。在大蚝人工育苗技术还可通过人为选择生长性状良好的亲本进行留种和选育,可使优良性状得到稳定地遗传[6]。此外,大蚝人工育苗技术可选择性控制亲贝性腺发育,延缓其产卵期、增加育苗的次数,达到分批育苗的目的。

本次监测结果显示,人工牡蛎苗种在6个月壳高可生长4.39cm,壳长增加2.44cm;而天然苗种壳高和壳长则分别增加2.44cm和1.77cm,2个指标的增长幅度均小于人工苗种,且其壳高生长显著低于人工苗种,表明人工苗种长势优于天然苗种,可为当地发展钦州大蚝集约化育苗及推广提供数据参考。

参考文献

[1] 宋忠魁,蔡小辉,童潼,等.广西茅尾海常见牡蛎的分子鉴定[J].海洋科学,2010,34(8):11-16.

[2] 钟方杰.广西茅尾海香港巨牡蛎半人工采苗技术研究[D].广西大学,2013.

[3] 宋德海,鲍献文,朱学明.基于FVCOM的钦州湾三维潮流数值模拟[J].热带海洋学报,2009,28(2):7-14.

[4] 苏天凤.华南沿海养殖近江牡蛎的分类研究[J].南方水产,2006(06):72-75.

[5] 潘英,李坚明,黄伟德.广西贝类养殖现状及产业发展策略建议[J].海洋科学,2015,39(11):132-137.

[6] 任晶莹,王卫军,徐涛,等.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多代近交与自交家系遗传差异及生长性状比较[J].海洋与湖沼,2018,49(3):630-637.

猜你喜欢
养殖技术
农区舍饲羊规模化养殖技术
林下土鸡养殖技术
南通地区海蜇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