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半旱式稻菜轮作示范研究及技术推广建议

2019-05-28 02:58
耕作与栽培 2019年5期
关键词:厢面轮作稻田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 401329)

水稻是重庆市的主要口粮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70万hm2,占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0%;稻谷总产约500万t,占全市全年粮食总产量45%[1]。传统的一季中稻生产不仅未能充分利用秋季温光资源、增加种植效益,还与日益增加的蔬菜种植需求产生了争地矛盾,导致水稻播种面积徘徊下降,进一步依靠高化肥和农药投入提高单产。2017年,笔者对重庆永川、合川、铜梁等地的水稻生产调研表明,大面积水稻生产的纯氮施用量平均为142.5 kg/hm2,氮利用率在25%~30%之间。同时,水稻施肥结构不平衡、不合理,重化肥、轻有机肥,重大量元素肥料、轻中微量元素肥料,重氮肥、轻磷钾肥的“三重三轻”问题突出。大面积水稻生产的病虫草害防治次数一般为3~4次,且主要是化学防治,防治对象包括螟虫、纹枯病、稻飞虱和杂草。大量的化肥农药施用虽然稳定了水稻总产,但对稻田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前人围绕重庆地区水稻绿色增产增收开展了研究,但主要集中在中稻(再生稻)、稻油轮作方面[2-5],而对于稻菜轮作仅对品种、施肥做了少量探索[6]。以重庆市璧山区丁家街道、正兴镇,垫江县沙坪镇为基地,示范半旱式稻菜轮作栽培技术,比较水稻、儿菜产量和种植效益。提高重庆稻田复种指数,保障以水稻为主的粮食安全和儿菜为特色的蔬菜供给,减少化肥和农药对稻田生态环境的污染,实现丘陵山区稻田绿色增产增收。

1 重庆半旱式稻菜轮作示范效果

2010—2017年,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在重庆璧山区、垫江县开展了半旱式稻菜轮作栽培技术示范,水稻和儿菜的产量结果见表1。2010—2012年,在璧山区丁家街道连续开展了17.8 hm2的小面积技术示范,水稻实际产量介于10.28~11.83 t/hm2,儿菜实际产量介于36.77~48.51 t/hm2,均实现了小面积稻菜周年高产。2013—2015年,在璧山区丁家街道连续开展了大面积技术示范,水稻实际产量介于9.10~10.58 t/hm2,儿菜实际产量介于30.28~32.75 t/hm2,均实现了大面积稻菜周年高产。2016—2017年,在璧山区正兴镇和垫江县沙坪镇分别开展了大面积技术示范,水稻实际产量分别为10.44 t/hm2和13.77 t/hm2,儿菜实际产量分别为34.70 t/hm2和35.44 t/hm2,均实现了大面积稻菜周年高产。从示范效果看,Q 6优28、渝优7109、渝香203等水稻品种的产量较高,早富一号、渝星一号、丁家杨儿菜等儿菜品种的产量较高。

表1 2010—2017年重庆市稻菜轮作示范片水稻和儿菜的实收产量

注:表中的产量数据源于同行专家田间测产验收意见。

2 重庆半旱式稻菜轮作关键技术

2.1 产地环境

在重庆500 m海拔以下地区,选择交通便利、光照充足,土壤质地疏松、有机质丰富、pH值为6~7,水利设施配套的稻田作为稻菜轮作生产的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T 391-2013的规定。

2.2 品种选择

水稻宜选择通过国家审定或重庆市审(认)定、引种备案,适宜于重庆海拔500 m以下地区种植,且抗逆性较好的中迟熟优质稻品种,如渝香203、渝优7109、Q 6优28等。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的规定。儿菜宜选择通过国家、重庆市登记(鉴定),或在当地多年应用、产量品质稳定、抗逆性较好的中早熟优质儿菜地方品种,如早富1号、渝星一号、丁家杨儿菜等。种子质量应符合GB 16715的规定。

2.3 稻田耕作

根据田块实际大小和水稻机械化种植要求,将稻田按厢宽3 m或6 m、9 m,厢沟宽0.3 m,厢沟深0.3~0.4 m的规格开沟作厢,以后一直保持稻田呈半旱式耕作状态。每季作物种植前,根据需要,人工适当清理沟中的泥土填补厢面。水稻移栽前7~10 d,采用微型耕整机械对稻田半旱式厢面进行1次浅表旋耕,然后灌水泡田,沉实泥浆,以备水稻机插作业。水稻机收后,将稻草全量还田。儿菜移栽时,连续2~3年实行稻田免耕,直接在土壤表层撬窝移栽。

2.4 培育壮苗

2.4.1水 稻

3月上中旬播种,机插育秧,秧田与本田的面积比例为1∶80~100,秧龄30~35 d,采用播种器或工厂化育秧流水线精量播种,每盘播种干种子65~70 g。苗期注意防治立枯病、青枯病、蚜虫、蓟马等病虫害,注意控制土壤水分,预防秧苗徒长,提高毯苗秧块质量。

2.4.2儿 菜

8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育苗。每666.7 m2大田准备苗床25~30 m2,用种量15~20 g。当75%幼苗子叶平展时,应注意抗旱保苗,并预防幼苗徒长。当幼苗出现第2片真叶时,进行第1次匀苗和追肥,苗距保持3~4 cm。当出现第3片真叶时,进行第2次匀苗,苗距保持6~7 cm。当出现第4片真叶时,进行第2次追肥。苗床前期适当保持湿润,中后期以土壤适当干燥疏松为宜,以利炼苗,注意防治立枯病、蚜虫等病虫害。

2.5 合理密植

2.5.1水 稻

秧苗4叶1心期,采用机插秧方式种植,宜选用四行式插秧机,行距为30 cm,窝距为18~21 cm,每窝栽插2~3苗,每666.7 m2基本苗达到3万。水稻栽插质量应符合NY/T 2192-2012水稻机插秧作业技术规范。

2.5.2儿 菜

当幼苗出现4片真叶且苗龄达到40 d左右,采用人工撬窝移栽,行距为60 cm,窝距为50~60 cm,每窝定植1株,每666.7 m2定植1 800~2 200株。

2.6 水分管理

2.6.1水 稻

通过半旱式厢沟灌排水。移栽后至分蘖期保持厢面2~3 cm浅水层,促进分蘖发生和生长;群体茎蘖数达到12~13万苗时晒田控蘖,提高分蘖成穗率;抽穗扬花期保持厢面2~3 cm浅水层,缓解高温伏旱危害;灌浆结实期保持厢面湿润,促进籽粒灌浆;成熟期排水晒田,利于机械采收。

2.6.2儿 菜

定植后浇1次定根水。定植成活后,如遇秋季阴雨,利用半旱式厢沟排除积水,保持厢面干燥,土层疏松。如遇秋旱少雨,则利用半旱式厢沟适量蓄水,保持土壤墒情。

2.7 养分管理

2.7.1水 稻

中等地力田块,施氮量6~7 kg/666.7 m2,氮、磷、钾元素比例为1∶1∶0.6。其中,氮肥70%作基肥,结合耕地时施入,30%作分蘖肥于移栽后7 d左右施用;磷、钾肥作基肥1次性施用。肥料施用应符合NY/T 394-2013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2.7.2儿 菜

中等地力田块,定植前7~10 d,每666.7 m2撬窝施入腐熟堆肥1 000 kg(或腐熟干猪粪500 kg、腐熟干鸡粪200 kg)作基肥,注意基肥应施于窝旁距菜苗7~10 cm。定植成活后,追施1次清粪水;定植后35 d左右,每666.7 m2追施纯氮1~2 kg、有效磷2~3 kg、有效钾1~2 kg;定植后60 d左右,每666.7 m2追施腐熟人畜粪水或沼液1 500 kg和纯氮2~3 kg。肥料施用应符合NY/T 394-2013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2.8 病虫害防控

半旱式稻菜轮作栽培模式下,由于半旱式水分管理和化肥的减施,水稻和儿菜的病虫害均较少,特别是水稻纹枯病、儿菜软腐病和杂草明显减轻。如发生病虫害,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生物、物理、生态等非化防技术措施,减少病虫害发生基数,优先使用种子处理、带药移栽、土壤消毒等预防措施,强调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相融合,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且农药使用应符合NY/T 393-201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其中,水稻主要防控二化螟和两迁害虫。儿菜的病害主要有立枯病、软腐病、病毒病和霜霉病,虫害主要有蚜虫、跳甲和地蛆。

2.9 适时收获

当全田稻谷九成黄熟时,及时抢晴天机收水稻。当儿芽突起,超过主茎顶端,完全无心叶呈罗汉状重叠,即是最佳采收期。采收时,应分次采收、采大留小。采收时间可根据当地市场需求及售价等综合确定。若采收过迟,为保护儿芽的鲜嫩品质不劣变,应将外苞叶折弯盖心。

3 半旱式稻菜轮作栽培技术的推广建议

2010年以来,在国家和重庆市的科研专项支持下,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联合璧山区、垫江县、永川区等区县的农技推广部门,大面积推广应用了半旱式稻菜轮作栽培技术,年均推广应用超过2万hm2,累计推广应用24万hm2,为稻田绿色增产、肥药减量增效、粮菜保供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2月,中国园艺学会长江蔬菜学会授予璧山区“中国儿菜之乡”荣誉称号。2011年11月,国家批准对“璧山儿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14年6月,由重庆绿雅蔬菜专业合作社申报的9 000 t儿菜,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获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定。2015年7月,“璧莹儿菜”获重庆名牌农产品称号。2017年12月,璧山儿菜入选《2017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但从推广应用效果看,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推广服务机制、模式,加大推广应用力度,特别是要在重庆沿江河谷和渝西地区、四川成都平原、川中丘陵地区等地推广应用,根据当地气候生态条件和生产方式,研究明确本土化的技术参数。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种粮主体,绘制出简单实用的栽培模式图、农事旬历、技术手册,发布适用微信等小程序的技术视频,加大科普宣传。

4 结 论

半旱式稻菜轮作栽培模式可显著增加单位面积稻田的收益,实现稻田绿色增产增收,适宜在以重庆为代表的西南丘陵山区海拔500 m以下地区大面积推广。

猜你喜欢
厢面轮作稻田
栽培羊肚菌土壤及其消毒方式比较试验
农民瓜菜“接茬轮作”增效益
稻田摸鱼记
不同覆膜栽培羊肚菌比较试验初报
油菜机械直播作业厢面地表粗糙度测量与分析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稻草人
稻田迷宫
轮作休耕,让土地歇一会儿
耕地轮作效益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