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太多,难成方圆

2019-05-28 00:36尹建莉编辑秀婷设计庞婕
妈妈宝宝 2019年4期
关键词:蒙台梭教具规矩

文/尹建莉 编辑/秀婷 设计/庞婕

经历/教育学硕士,从教多年,现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询工作。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著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在儿童教育中,则是“规矩太多,难成方圆”。童年是一段特殊的时光,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纯美的原生态世界,具有谜一样的潜能和无数的发展可能,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开发这种潜能,并努力保护个人的幸福感。幸福感是生命最大的营养品,“孩子和成年人之所以幸福,完全在于他们能够运用他们的自由”。所以无论从潜能的挖掘还是幸福感的扩容,童年的首要任务不是“学规矩”,而是发展自由意志,这要求家庭生活必须减少约束。

偏执是怎样炼成的

有位学历不低的妈妈,对孩子的培养很用心。从智力到习惯,从饮食到举止,每个方面都要做到尽善尽美,对孩子进行“高标准,严要求”的教育。并说服孩子父亲、爷爷奶奶等家人,一起不溺爱孩子,严格规范孩子所有的生活细节,以期把孩子培养成才。

比如,孩子2岁以后,她就尽量不去抱孩子,告诉孩子说,你是男子汉,不能娇气,以后走路要尽量自己走,只有累了才可以让父母抱。但孩子常常故意耍赖,明明不累,却要妈妈抱,她坚决不答应,任凭孩子怎样哭,都绝不妥协。为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和劳动能力,孩子从4岁开始,被要求必须把天天换下的内裤自己洗干净。哪天孩子不想洗,要放到第二天两个一起洗,妈妈不许,告诉孩子,今天的事情必须今天完成。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修养,吃饭必须在餐桌上吃,偶尔孩子饿了,饭也做好了,可动画片还没演完。孩子想一边看一边在电视前的茶几上吃,妈妈不许。要么强行关闭电视,理由是吃饭的时间必须吃饭,不能一心二用;要么宁可大家都不吃,一直等着,到动画片结束,再把凉了的饭菜重热一遍。无论如何,这碗饭必定要规规矩矩坐在餐桌前吃,并且在吃饭中,要遵守餐桌礼仪,不说话不洒饭粒不可以发出咀嚼声音……诸如此类的规定很多很细,几乎每件事都有一套家长制定的标准。

她的孩子刚5岁,智力出色,确实养成了很多“好习惯”,但慢慢地,孩子表现出越来越严重的偏执,几乎不接纳任何稍有变化的或常识里没有的事。比如有一次姥姥洗好葡萄,递给他一小串,接的过程中,有一颗掉了下来,滚到地上,他就不答应,要求姥姥把这一颗再接回到串上,姥姥说接不回去,他就哭得不依不饶,另给一串也不行。好说歹说都没用,只能以一顿暴打结束他的无理取闹。还比如爷爷每天接他从幼儿园回家都走同一条路,有一天妈妈开车去接,想要绕道去超市买点东西,他不允许,说回家只能走那条路,不能走别的路。妈妈不听他的,把车开到超市,他哭着不肯下车,要求妈妈必须回到幼儿园门口,走原来的路回家……总之,类似的不可理喻的行为非常多。幼儿园老师反映,虽然孩子很聪明,但很孤僻,不合群,一天难得见到他笑一下,总是一脸冷漠,也不会和小朋友玩,总是玩不到几分钟就发生冲突,最后只能躲到某个角落,独自玩一个什么东西。老师甚至小心地提醒家长,是不是应该带孩子去看看心理医生。

教育的对立面是控制

一个年仅5岁的孩子,作为人的自然天性从开始就被压抑,规矩的框子已开始把他的心理挤压得变形,那么孩子所表现出的不体恤,拒绝合作,膜拜“规则”,逆反冷漠等等,几乎是必然症状。如果家长一直对此没有警醒,一直“规范”下去,后果真是令人担忧。面对幼小的孩子,如果家长不能首先想到如何给孩子自由,而是如何对孩子进行规范,尤其在一些无关紧要的生活细节上,向孩子提出大大小小的各种规则和要求,并且经常为孩子不能达到这些目标、不遵守这些规则而去批评孩子、惩罚孩子,那么他几乎不可能培养出一个健康的孩子,只可能打造出一个刻板者、自卑者和偏执狂。

现在,家长们文化程度越来越高,也重视孩子的教育。但奇怪的是,很多家长像上面这位妈妈一样,自身的受教育程度和良好的社会地位没有让他们对儿童教育这件事有更好的领悟,反而抑制了体内的原始本能。面对孩子时,感觉迟钝,既缺少母爱的直觉,又缺少文明进化后的体贴和修养,生搬硬套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把“立规矩”当作教育,使事情陷入本末倒置中。

在我们的文化中,“规矩”太深入人心,“自由”太新鲜。这也是为什么“规矩太多,难成方圆”现在还很难被人接受,因为它和很多人的常识相去甚远。孤立评价每一种“规矩”,似乎都有存在的必要。但儿童真的需要那么多规矩吗?那些规矩对儿童是适宜的吗?“在错误纪律下长大的孩子,变成无关紧要的习惯和礼仪的奴隶,毫不迟疑地接受许多愚蠢的习俗。”真正需要他们学会的人生智慧和能力却无法习得。

被误解的蒙台梭利

有位家长跟我说,她花高价把孩子送进一所蒙台梭利幼儿园,可是没过多久,孩子就哭着不肯去了。后来她了解了一下,发现这个幼儿园有相当多的规则,如:不能在教室里大声说话,孩子们不小心稍大声一点,老师马上会说这样打扰到别人,不礼貌。小朋友玩的时候,偶尔互相做一下踢打的动作,非常开心,乐得哈哈大笑,老师马上制止说这样不文明。如果小朋友回答老师问话时语气不够好,老师不满意,就会让孩子重说,说好几遍,真到老师满意为止。如果孩子之间发生一些小的碰撞,老师会教孩子们说:请你不要碰到我的身体。一个孩子帮了另一个孩子一点点忙,如果对方没说谢谢,老师会把两个孩子叫到一起,要求被帮的孩子一定要谢谢,等等诸如此类的事,弄得孩子们整天小心谨慎,且一个个变得斤斤计较。尤其幼儿园使用所谓的蒙氏教具来上课,在规定的时间大家做规定的事情,孩子们如果做得不好或不愿做,老师就会给予批评,然后耐心地一直陪孩子做下去,直到孩子做好为止。老师们都是善良的,很卖力,很累。孩子们却不快乐,每天早上幼儿园门口一片哭声。

“蒙台梭利”近年在中国幼教界是个时髦词,不知道现在全国有多少家幼儿园在用这个旗号。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给孩子自由”,她发明的教具,只是一些外化手段,是辅助性的工具,只有当它们被恰当地运用,才能体现她的思想。而现在很多挂着她的大名的幼儿园,只借用了她的教具,却把这些教具使用到她思想的反面。

弗洛姆说过:“在一切爱的关系中,自由最重要。”这句话适用于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婆媳关系、恋人关系等。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几乎所有良好的关系都没有太多的教条和琐碎的管制,都是在亲切的相处中为对方留下自主的空间,允许对方按他自己的愿望去做事,允许他做得不够好而较少苛刻。

猜你喜欢
蒙台梭教具规矩
美国蒙台梭利协会的学校标准和认证制度研究
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的科学化之刍议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按规矩办”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规矩立起来 作风严起来 履职实起来
蒙台梭利教学法课程实施的问题研究
新来的主任“立规矩”
女佣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