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品第”“溯流别”中的士庶观

2019-05-27 14:19魏朝霞
戏剧之家 2019年11期
关键词:钟嵘

魏朝霞

【摘 要】“定品第”和“溯流别”是钟嵘《诗品》的特色,也是其重要的批评方法,作者基于对家世显赫和现实之悲的体验,在著作中流露出对门第观的复杂心理。“定品第”中对诗人不论男女,不论贵贱,只论诗才的广泛选录,是作者对门第观的蔑视;而“溯流别”对某一作家文学风格形成源头的追溯则体现出他对先人遗留的清流地位的维持,对家学继承与发扬的决心。

【关键词】定品第;溯流别;钟嵘;士庶

中图分类号:J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1-0242-01

钟嵘《诗品》所开创的对诗人及诗歌“定品第”“溯流别”的批评方法被历来的学者赞赏与研究,然而在这看似简单的品评方法背后,却暗含着钟嵘对当时盛行的等级门第的矛盾心理。《南史·钟嵘传》写到“晋侍中雅七世孙也”其父为“齐中军参军”,钟氏家族,从汉代钟皓起,已是郡中望族,为时钟繇,官至太傅,封定陵侯。可见钟家的显赫家世到其父已经呈衰败之势,到钟嵘已“位末名卑”。他在官场上的力不从心和心中光耀门楣的渴望使其在政治上严格维护士庶界限。而家世门第对“好学有思理”的钟嵘来说又是无形的枷锁,加上“尝求誉于沈约,约拒之”的打击,使他又从心里蔑视士庶等级观念,这种内心的矛盾在危机四伏的官场只能以著述的形式加以抒发。

一 、“定品第”——打破士庶观念

《诗品》中选录的诗人非常广泛,不分尊卑、性别、胡汉,只以诗才为标准,不仅有“三曹”谢氏家族这样的王权氏族,还录入了僧人道猷上人、释宝月,并评道“庾、帛二胡,亦有诗情”;对女诗人班昭、徐淑,评道“《团扇》短章词旨清捷,怨深文绮” “文亦凄怨” “徐淑叙别之作,亚于《团扇》矣”;本为胡人在士族家庭里充任“幹”“作长”的区惠恭,钟嵘也借谢惠连与彭城王刘义康之口说到他很有才华。

《诗品》上、中、下品的划分也以诗才作为唯一的准则,把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诗人同归一品或者同列一条,这在“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魏晋时期可以说是一个壮举,是对身为望族却在生活中屡遭打击的情感宣泄。如作为魏文帝的曹丕被列为中品,作为魏武帝的曹操、魏明帝的曹睿被列为下品,同为曹门的陈思王曹植却以“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被列为上品;顶级门阀谢瞻、仆射谢混与屡犯上颜死于狱中的王僧达,素无宦情的王微,被刘劭所害的袁淑列为一条,并认为五人“源出于张华”“殊得风流媚趣”且相较于其他四人王僧达最为突出。此外刘桢、阮禹、陆机也并非豪门望族。值得一提的是列入中品的陶渊明所属的陶氏一族,因其为小族,《世说新语》与之后的《文心雕龙》都只字未提,而钟嵘敢于将他置于中品,可见至少在钟嵘的文学观里,是无尊卑贵贱之分的。

二、“溯流别”——对士庶等级的维护

尽管在《诗品》“定品第”中钟嵘流露出对士庶观念的蔑视,但这只是热爱诗文、仕途受阻时的情感宣泄,家族的荣誉感与尊卑有序意识在他的思想中始终存在。从《南史·钟嵘传》看,他在政治主张上有极强的士庶门第观,天监初年,由于永元之乱,权要卖官鬻爵、制度松弛,致使市井无赖纷纷穿起官服,门第贬值,士庶不分。对这现象,钟嵘深恶痛绝,他上书梁武帝说:“臣愚谓永元诸军官是素族,士人自有清贯,而因斯受爵,一宜削除,以惩浇竞。若吏姓寒人,听极其门品,不当因军遂滥清级。”而新创的“溯流别”的诗歌批评方法则是钟嵘政治上重门第的延续。

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说到“《诗品》深从六艺溯流别也”,钟嵘也说“昔九品论人,《七略》裁士,校以贵实,诚多未值。至若诗之为技,较尔可知。以类推之,殆均博弈” 。但是钟嵘却没有意识到,“溯流别”作为诗品的特色和重要的批评方法,其形成也是“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是他现实遭遇后更重门第谱系,更偏爱世家所传之学的表现。《世说新语·言语》篇,刘注引用《魏志》“繇家贫好学,为《周易》《老子》训”,裴松之注引钟会母亲的传记,说夫人重教训引导,所以钟会“十一诵《易》……十四诵成侯《易记》,十五使入太学问四方奇文异训”,《三国志·钟会传》说“会尝论《易》无互体、才性同异”“初,会弱冠与山阳王弼并知名。弼好论儒道,辞才逸辩,注《易》及《老子》”,《南史·鐘嵘传》说到“明周易”,可见周易乃钟氏之家学。而与钟会“并知名”的王弼在《周易略例·明彖》中说到“众之所以得咸存者,主必致一也,动之所以得咸运者,原必无二也。”“物无妄然,必由其理。统之有宗,会之有元,故繁而不乱,众而不惑”,这是钟嵘“溯流别”的批评方法的源头。正是源于对家学《周易》的热爱,才吸收了王弼的思想,形成了《诗品》的内在体系,所以在此前提下钟嵘只能是士庶等级观的维护者。

钟嵘的《诗品》是他处于动荡不安的生活环境下的矛盾心理的外在表现,没有深刻的情感体验,不会创造出“定品第”“溯流别”这样值得世代人品味咀嚼的批评方法,所以对作家暗含于作品下的思想观念的把握更加有助于我们对作品本身的解读。

参考文献:

[1](梁)钟嵘著,徐达译.诗品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

[2]张伯伟. 南京大学学术文库:钟嵘诗品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晋)陈寿著. 三国志[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钟嵘
浅析《诗品》对沈约品评
郑文焯词学理论体系的审美之维
钟嵘“寓言写物”的诗学意义
钟嵘论赋、比、兴
论钟嵘《诗品》中的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