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发展民族声乐文化?重构高师声乐教学体系探究

2019-05-27 14:19张锦锋
戏剧之家 2019年10期
关键词:高师民族教学

张锦锋

【摘 要】本文以弘扬发展民族声乐文化与重构高师声乐教学体系为基础,对弘扬发展民族声乐文化的必要性、弘扬发展途径及问题等进行分析,为民族声乐文化更好地融入高师声乐教学体系,提供部分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弘扬发展;民族;声乐文化;高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0-0167-02

现今,弘扬民族声乐文化发展,加强高师声乐教学体系建设,成为高师音乐教育发展的主要形势,为更好地将民族声乐文化特征在高师声乐教育方面得以充分显现,需不断加强民族声乐文化教育探索,改变传统高师声乐教育思想,提高民族声乐文化教育融入性,为我国新时期的声乐文化教育发展夯实基础。

一、弘扬民族声乐文化及重构高师音乐教学体系必要性

高师声乐教学,是现代声乐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区别于传统的歌唱表演教学,高师声乐教学,要求演唱者在掌握综合技巧的同时,可以将自身的声乐表演经验进行无实体化传导,通过掌握声乐教育技巧,了解各声部基础发声特点,以此提升舞台表演感染力与凝聚力,并可适用于多种不同声乐演唱表演环境,能充分了解自身声乐表演优势,随表演要求的改变,做出一定程度的声乐表演、音调、音律调整,有利于更好地进行声乐表演角色的转换,实现声乐表演的低瑕疵或无瑕疵化。

民族声乐文化的弘扬,是指在现有西方式声乐教学体系基础上,将部分民族声乐唱法、演唱技巧等融入高师音乐教学体系,使高师音乐教学更适用于东方声乐教育演唱。从而在弘扬民族声乐文化传统的过程中,建立更适用于我国民族文化发展的高师音乐教学模式。

二、弘扬民族声乐文化及重构高师声乐教学的基本原则

高师声乐教学体系下民族声乐文化弘扬,必须重视音乐文化内容推广的整体性,确保民族声乐文化弘扬,在教育体系应用方面的自然性特征,避免文化内容的融入过于突兀,应从音乐文化的基础原则入手,将民族声乐文化,作为一种教育传播形式,纳入高师声乐教学体系,以此,在不改变高师声乐教学主体结构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民族声乐文化教育优势。

(一)民族性原则。民族性原则,是指将我国传统民族声乐特征,以最原始的形态,在高校声乐教学方面加以立体化呈现,采用分层教学、逐级递进的办法,循序渐进地将民族声乐文化内容进行融合,有效化解传统民族声乐文化与西方声乐文化的矛盾,尽可能避免文化教育排斥,最大限度体现民族声乐文化特征。

(二)学术性原则。学术性原则,是指通过民族声乐文化的渲染,拆分现有的部分高师声乐教育结构,在保障高师声乐教育学术性的前提条件下,将民族音乐内容融入到各个主要的教学节点,并针对民族声乐文化特征,对民族声乐文化内容进行细致化处理,使民族声乐文化的融入对高师声乐教育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推动高师声乐教育的全面化发展,重视民族声乐文化的定向引导,降低声乐教育出现文化排除的可能性,为民族声乐文化的高师教育体系融入,开辟新的教育路径。

二、弘扬民族声乐文化及重构高师音乐教学体系面临的问题

高师音乐教学对民族声乐文化的融入,在部分教育发达地区已有所引用,且教育效果显著,但在部分教育欠发达地区,则仍采用全盘西化的高师声乐教学模式,尚未广泛地将民族声乐进行一体化融合。导致该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教育思想方面,未能充分认识到民族声乐文化在高师声乐教学体系方面应用的主体优势。因此,其基础教学模式,已不再适用于新时期的高师声乐教学发展,需在现有教育基础上,进行民族声乐文化教育思想革新,从而更好地将民族声乐文化纳入现代高师声乐教学体系,实现高师声乐教学体制应用的进一步完善。二是各地区未能形成完善的民族声乐文化推广机制,在声乐教育方面,高师声乐教学对民族声乐文化发展的认识,存在一定的歧义。甚至有人认为,民族声乐文化不适用于高师声乐教学,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教育认知,我国已有部分民族声乐文化内容成为地区舞台声乐表演的重要构成。因此证明,我国民族声乐文化完全可以进一步运用于高师声乐教学,其本质不仅是对文化的有效传播,而且是对声乐表演、学习的再次升华。

三、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及重构高师音乐教学体系的途径

民族声乐文化起源相对较早,相比于传统西化的声乐表演形式,民族声乐文化内容更为丰富,且经过长年的传承积累,各民族间的民族声乐文化,已具备一定的文化共通性,可以利用多种不同民族声乐文化融合,改进现有的高师声乐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民族声乐文化教育内容,利用高师声乐教学的包容性特征,实现民族声乐文化的弘扬推广。

(一)重视多民族音乐文化融合,建立多元化民族声乐教育体系。声乐表演学习,需要利用声带、口腔、鼻腔等多个器官,不同器官所产生的音律、音色等各有不同,需通过各器官的协调配合,以达到最佳的声乐表演效果。我国由于民族优化悠久,且民族声乐种类繁多,对各声乐器官的运用也各项不同。因而,为更为科学地将民族声乐文化融入高师音乐教学体系,必须通过对多民族声乐文化内容资源的搜集,将其进行信息化归类,根据声乐表演、学习需求及表演者的个体素质等,合理配置教学项目。一方面可以保障民族声乐文化融入多样性;另一方面,也为高师音乐教学资源的丰富提供了多方面的民族声乐文化支持。

(二)加强民族声乐文化普及,推行民族声乐文化的高师一体化教育。民族声乐文化普及,是夯实民族声乐文化传播基础的重要途径。民族声乐文化普及,不仅要做好对民族声乐文化内容的理论研究,同时,要切实在声乐教学方面,让学生群体感受到民族声乐文化的魅力,提高民族声乐文化的实际感染力,以被教育主体为核心,延展民族声乐文化内容,从思想意识方面,改变对民族声乐文化发展的错误理解,加强民族声乐文化教育实践,使民族声乐文化与高师声乐教育体系的融合不受到基础教育环境的限制,為民族声乐文化更好地运用于声乐专业教育作好铺垫。

(三)优化高师声乐教育细节,注重声乐教育民族文化内涵构建。优化高师声乐教育细节,有利于民族声乐文化的科学融入。高师声乐教育,要求能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音乐特征,更好地发挥自身声乐表达优势。而民族声乐文化的教育融入问题,则受到学生教育个体声乐表达条件的影响,无法适用于全面性的声乐教育推广。因此,注重度高师声乐教育细节的优化,显得格外重要。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声乐学习特征,选择适宜的民族文化内容加以融合,并不断将现有的高师声乐教学细节进行打磨,从而,以更完整的教育形态,在高师声乐教育方面展示民族声乐文化内涵。

(四)改变传统声乐教学模式,创新民族声乐高师教学方法。改变传统声乐教学方法的目的,是提高民族声乐文化的带入性。虽然民族声乐唱法无法在短期内得以普及,但可汲取部分民族声乐文化元素,融入到高师声乐教学体系以内。例如,我国部分民族的山歌文化,包含多种声乐发声演唱模式,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可以选出最适宜当前环境的民族声乐文化原色,加入高师声乐教学概念,对民族声乐文化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继而弥补民族声乐文化在高师声乐教学方面的不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弘扬发展民族声乐文化,可进一步完善高校声乐教学体系,对丰富高师声乐教学内容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推广民族声乐文化方面,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是我国未来阶段,高师声乐教学体系建设的必然趋势之一,对促进东西方声乐文化发展、加强声乐文化教育交流,弘扬传统声乐文化等,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沈静.试论少数民族地区高师音乐教育本土化改革实施方略[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2(2).

[2]杨加力.论民族音乐文化与高师声乐教学的关系[J].艺术教育,2006(6).

[3]蒋莉.加强民族器乐教学 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民族器乐教学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价值[J].中国音乐,2009(1).

猜你喜欢
高师民族教学
我们的民族
多元民族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高师钢琴教学模式创新问题的思考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论高师复调课“微格教学”的可行性——柯达伊多声音乐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师复调课教学模式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由技入道”与“由理入道”——对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