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朕樾
【摘 要】高校声乐教学除了关注学生技能与素养提升之外,还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促进学生内外兼修方面,促进学生声乐理论与实践技能的综合发展,与此同时立足学生的心理特征,指导学生科学选取学习方法,掌握声乐学习规律。为了在新时期将高校声乐教学改革推向高潮,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思路,把声乐心理学融合应用到声乐教学中,考虑并且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最大化满足学生的声乐学习需要。
【关键词】声乐心理学;高校;声乐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1-0184-01
声乐心理学属于音乐心理学的分支,也是一门新学科,研究的是与声乐相关的心理规律,能够有效进入学生的精神层面,优化学生的声乐学习心理状态与心理活动,进而给声乐教学提供助力,也为学生声乐综合素质的发展打下基础。将声乐心理学融合应用到高校声乐教学中,是一次创新尝试,能够从心理科学的角度探究人在歌唱时的思维与心理,并以此为基础创新声乐教学方法,通过改进声乐教学策略的方式,建立高效的声乐课堂。
一、融合声乐心理学培育学生良好心理导向
心理因素和声乐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声乐学习成效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对于声乐教学指导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基于学生的个性差异,高校声乐教师要善于从声乐心理学出发,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指导与支持,培育学生正确的心理导向,使得学生能够始终明确自己的声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质量。例如,在对性格内向的女生进行声乐教学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和赞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声乐心理学的角度看,心理内向害羞的学生,常常会在声乐演唱时被消极心理束缚,不能敞开心扉全面发挥,影响到声乐演唱水平。对于此类学生,教师需要在声乐教学时给予经常性的激励和表扬,强化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得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完成声乐演唱,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融合声乐心理学提高教师心理素质能力
为了促进声乐心理学与高校声乐教学的融合,努力提升教师的心理素质水平也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措施。教师在声乐课堂上扮演着指导者和引领者的角色,只有保证声乐教师在心理方面能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够发挥教师的职责与作用,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声乐教学和其他专业教学有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对于教师心理素质的要求也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声乐教学主要选用的是一对一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创造性与针对性强,另外,要求教师拥有较高的综合知识素养,可结合学生的差异化特征因材施教。对此,高校声乐教师要认真学习声乐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以及教学实践方法,恰当处理声乐心理学和实际教学之间的关系,通过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调动学生的积极心理,与学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对于声乐艺术的热爱之情。
三、融合声乐心理学有效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就高校声乐教学而言,优良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在提升声乐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声乐演唱效果方面有着突出作用。和谐师生关系,能够调动学生的知识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真实表达自身的心理感受,从而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与障碍,优化师生间的互动沟通。声乐心理学在优化声乐教学氛围、打造良好教学环境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确保声乐心理学的应用价值,教师需要以科学的理论作为基础,积极引入富有感染力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音乐曲目,同时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层次和多角度地掌握声乐曲目的内涵,塑造科学审美观。而在声乐鉴赏环节,教师要和学生共同欣赏作品,并适时启发和指导学生共同欣赏作品,打造和谐的心理环境以及教学氛围,为学生优化心理状态和提高声乐演唱质量打下基础。
四、融合声乐心理学促进师生双向交流互动
对于声乐教育而言,师生和谐互动可以让声乐教学事半功倍,而且课堂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声乐心理学同样也要求声乐教学要以优化师生关系,促进声乐教学中的师生密切互动作为重要突破口,使得师生间进行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地投入教学中,达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声乐艺术素质。
为了激励学生主动与教师交流,教师可以积极运用声乐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开展针对性的情感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让学生认识到师生互动的价值。除此以外,教师要经常性地和学生交流,了解學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在声乐学习当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这样就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动态化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声乐素养。
总而言之,声乐心理学是改革高校声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更是从根本上分析和掌握学生的声乐学习规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声乐理论掌握能力,促使学生积极运用声乐实践方法。高校声乐教师要把声乐心理学放在重要地位,注意将声乐心理学融合应用到声乐教学的各个环节,培育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强化师生间的沟通互动,也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力,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欣彤.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的运用[J].黄河之声,2017,(11):46-47.
[2]刘新义.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黄河之声,2016,(2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