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藏族舞蹈审美发展

2019-05-27 14:19杜佳璇
戏剧之家 2019年10期
关键词:审美动作

杜佳璇

【摘 要】藏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它是中国少数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藏族舞蹈的审美研究是基于藏族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它是中国唯一一个从奴隶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事物的发展有着稳定性和变异性。舞蹈的审美意识也在潜移默化发生改变,在保留好藏族深层舞蹈文化底蕴的同时创作发展当代藏族舞蹈新气象,立足藏族舞蹈发展有面向现代社会之审美,将传统藏族文化与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藏族舞蹈正在这发展的趋势中迎接挑战,而这种转变正是与世界文化交流发展的必然,推动藏族舞蹈的发展持续性,创作出更多更好藏族舞蹈,让中国少数民族舞蹈事业蓬勃发展。

【关键词】藏族舞蹈;审美;动作

中图分类号:J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0-0105-02

藏族舞蹈以它特有的舞蹈风格,浓郁的舞蹈特色在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中占有着重要的一席之地,它拥有自己独特的舞蹈风格和艺术形态。对于藏族舞蹈审美艺术的分析从艺术追求美到现代的审美意识,都体现着审美情趣。在人类语言还没有出现之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工具就是舞蹈动作。舞蹈动作是在人类最初时期,不经意间产生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个民族受自己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舞蹈风格,有含蓄柔美的;有豪迈洒脱的;也有刚毅直爽的,这些都构成了各个少数民族舞蹈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特征。

一、藏族舞蹈介绍

藏族是个古老的民族,其舞蹈动作风形成源于生活环境、气候、宗教等诸多因素,在藏族舞蹈动作中其上身前倾,对双膝、腰、手、头、眼都有配合统一及运用;“颤”“开”“顺”“左”“绕”是各类不同藏族舞蹈的共同特点,在藏族舞蹈中我们经常看到的“跺”“拖”“点”“蹭”等步伐展现藏族人民的洒脱。“一顺边”是高原农牧文化民间舞蹈的特征之一,突出动作平稳、和谐统一。藏族舞蹈就是对藏族生活的真情实感的反应,如《酥油飘香》是对生活场景劳作的表现。

藏族自娱性民间舞蹈主要分为“谐”和“卓”两大类,“谐”为歌舞,“卓”为舞蹈,由于地区不同,“谐”或“卓”在表演时,也有地区的差异性。在藏族舞蹈中受宗教影响也颇深,我们经常看到藏族围圈而舞,顺时方向行进。《羗姆》就是宗教舞蹈中衍生而出的宗教寺庙舞蹈,一般在祭祀礼仪中表演。

二、传统的审美意识

藏族在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以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识,浓郁的民族舞蹈风格,让藏族舞蹈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藏族人民把民间的藏族舞队形、节奏、力度、姿态等因素成为藏族舞蹈审美感的构成,并逐步开始强化这些特征的美感,这便是舞蹈审美意识产生。“上身动作像雄狮,腰间动作要妖娆。四肢关节要灵巧,肌腱活动要松弛。这是要求藏族舞蹈表演者全身姿态要柔美,表情要傲慢。举止要像流水缓慢流畅,膝窝曲节要颤动松弛。脚步脚尖要灵活洒脱,普遍要求英姿雄壮。”从这段话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体在藏族舞蹈中的运用情况及具体要求,同时反应出藏族舞蹈的基本美学思想。藏族舞蹈强调手、肩、头、胸、脚、膝、腰、眼的配合及统一运用。例如藏族牧区的练习,强调上身带头,动作的S弯,在藏族“依”的训练中胯部的扭动,动作流畅。在藏族舞蹈“谐”(“谐”也称为弦子)中,对腰部运动产生的上弧线,形成人体的线条美,这些都包含了藏族舞蹈的审美意蕴。

藏族舞蹈审美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在腰部,在藏族舞蹈中我们经常强调“S”弯曲线,由腰部带动上身变化姿态或动作。在拖步练习中,头部随腰部“S”曲线摆动,形成上弧线路线,与腰部形成方向一致的摆动。腰部动作的运用非常丰富,常在“谐”“卓”中都可看到,甚至在一些优美的舞姿中,突出了造型的立体感和美感。以踏脚的点子为主的“堆谐”,讲究线条富有动感的“谐”。“胸腰”“大腰”“旁腰”等系列腰部动作,在热巴中经常出现,例如击鼓翻身。在北京舞蹈学院民间舞系的作品《藏族热巴鼓舞》的快板中,我们通过一连串的翻身动作,看到藏族女子刚毅、干脆的性格特征。

藏族舞蹈中膝部的运用也有着另一种美。在藏族舞蹈中,膝盖的运动无论是快或慢,必然要遵循“无屈不成动,欲动必先屈”的动作规律,形成自上而下的顺势的美感。有区别于其他的民族舞蹈,在东北秧歌中我们也看到上下动律,但因为文化、地域、情感表达等的不同,在上下的动势中产生不一样的动作美感,东北秧歌强调艮、一拍到位。膝盖形成的屈伸动律会随着各个地区的审美情趣在节奏、动作发力中产生不一样的情绪表达。而藏族对膝盖的运动要求强调连绵不断,即便是颤膝,也要求是碎而小的均匀的颤动。藏族众多舞蹈的膝盖动作的确是一个最具典型的,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动作之一,也是最能表现内心情感和舞蹈动感的表现手法之一。

三、当代的审美意识

藏族舞蹈的传统审美意识构成了藏族舞蹈独特的当代审美意识。人们通过舞蹈动作表达对当代审美对象的认知和感受,在传统审美意识的基础上,演变为当代的藏族舞蹈审美标准。五十多年来,西藏发生着巨大的转变,在改革的春风中意气风发的走进新时代,人民的生活得到不断改善,人民的文化和意識形态进一步解放。随着时代的步伐,舞蹈这一文化现象也发生着变化,舞蹈的审美意识也在潜移默化的发生改变。

藏族民间舞蹈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其多样性以及群体的复杂性,决定了藏族舞蹈在继承其特有的舞蹈审美同时,还在探寻着新的变化。《心声》是第十届桃李杯中舞蹈比赛中的获奖作品,该作品编导大胆创新,突破陈规的创作手法,运用夸张的舞蹈动作,使舞蹈富有时代的气息。舞蹈中,动作轻松、欢快,舞姿柔美、张弛有度,给人以积极向上、充满朝气的精神风貌。同时,在作品的尾声部分音乐出现《唱支山歌给党听》的主旋律,紧扣时代主题,使传统与当代、过去与现在紧密联系起来,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作品表达了藏族民间舞蹈的质朴与厚重,融合了时代气息,编导勇于创新,对动作的幅度、力度进行了夸张与变形的处理。我们现在经常看到藏族舞蹈中“捂嘴”的动作,就是新发展出来动作,来源于当代藏族人民日常生活习惯,并被越来越多的舞蹈运用。冬天的西藏寒风凌冽,因鼻腔容易受冷而感到不适,就会用厚厚的袖袍捂嘴抵御寒冷。编导用敏锐的眼光发现了这看似平常的动作,通过当代藏族舞蹈的审美意识进行美化和修饰,让它富有了新的审美意识。

从早期舞蹈作品《洗衣歌》到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创作的作品《源》,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藏族女性形象也发生了改变,从传统的一群藏族年轻姑娘,到现在富有当代审美意识的现代女性。在舞蹈的动作上,由传统藏族的“三步一撩” “点地步”等动作元素,到现在步伐、上身体态、手臂等变化都融入了新的动作元素,包括水袖的运用,都呈现着当代审美的变化。

在舞蹈服饰上,服饰更加时尚了、美丽了,加入了更多的装饰元素,色彩更加明亮艳丽。在舞蹈动作语汇上,体态摇曳生辉,动作爽朗自信。其中,有两个核心动律在作品中贯穿始终,一个是腼腆前倾打酥油的动律体态,一个是仰身后倾步伐动律,将西藏特殊的民俗民风展现的淋漓尽致,不落俗套。同时上身仰身后倾,并带动步伐,一改过去低头弯腰,被压迫的形象,充分表现出新时代藏族人民幸福欢乐、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令人耳目一新,富有生命力和激情。藏族女性动律所表现出来的不仅有女性的柔美还有动作的力度,刚柔并济。随着开放文化间的交流,文化与文化间的交融,势必对藏族舞蹈审美意识有一定影响。当代藏族舞蹈动作幅度加大、夸张,摆脱了传统元素对舞蹈的束缚,在原有的传统藏族舞蹈语汇中提炼、强化、升华,融入现代语汇,从而达到了风格上的统一与融合。

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审美意识产生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并随着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包括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思维能力、对客观事物的美的认识,尤其是艺术的发展变化而逐渐变化、发展、丰富和完善。在藏族舞蹈创作中,构建舞蹈作品的基础,构思的把握,取决于编导的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既受时代、民族、阶级影响,又受个人的独特性、差异性影响,同时又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比如对于藏族舞蹈的热爱,对事物的形象捕捉,用艺术美的手法将藏族舞蹈质朴和强烈的艺术形态表现出来。

20世纪90年代的作品《母亲》,舞蹈者身体前倾90度,步伐蹒跚、老态龙钟,生动刻画了一位善良温柔的藏族老阿妈的形象。作品深入人心,在情感和体态上,表达了辛苦劳作的母亲形象。这个时期创作方式以展示民族风格为主,同时,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塑造。在当代的藏族舞蹈创作中,舞蹈编导的审美意识伴随着观念和时代的变化,创作意识富有更多的时代气息,以本民族传统舞蹈语汇为根基,更注重发挥人体语言的感染力和对舞蹈动作解构、重构以及再创作。

作品《心声》让观者产生了与过去藏族舞蹈不一样的感觉,有了“新”意,让大家觉得眼前一亮。作品反映了当代藏族人的自信爽朗,当代藏族女性的风采,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和喜爱。这不能不说是当代文化对藏族民间舞蹈的影响,对舞蹈编导创作意识的影响。正式有了藏族舞蹈创作题材上的多样性,才诞生了有表现藏族人民生活的《牛背搖篮》;有了表现藏族时代精神的《心声》,使藏族舞蹈突破了军民题材,更多的表现生活、表达自己,另外,还有藏族舞蹈作品《源》、《翻身农奴把歌唱》等等。越来越多优秀舞蹈作品的呈现,优秀艺术形象的塑造和表达,是以当代风格、当代人物为原型进行刻画,将创作主题和艺术形象融合成生动鲜活的艺术作品。

在保留藏族深层舞蹈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当代藏族新舞蹈元素、舞蹈风格的产生,体现了藏族舞蹈审美意识在潜移默化的发生转变,而这种转变正是世界文化交流、发展的必然。舞蹈审美意识转变是时代发展的展现,是藏族文化意识形态的当代化转变,我们必须紧紧把握住这种变化,不断发展和发扬藏族民间舞蹈,用舞蹈动作规律、动作语汇的风格化,突出藏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进行大胆的创新,创作出越来越多的经典藏族舞蹈作品。事物的发展是具有必然性的,传统与创新紧密的结合,将藏族舞蹈的审美意识融入贯穿于作品始终,用舞蹈最直接、最强烈的身体语言表达出藏族人民情感,有利于推动藏族舞蹈发展持续性,创作出更多更好藏族舞蹈,促进中国少数民族舞蹈事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云登加措.藏文古籍[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

[2l吕艺生.舞蹈美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

[3]楚歌.藏族舞蹈中“曲背哈腰”的动态文化分析[J].大众文艺,2017,(24):39.

猜你喜欢
审美动作
下一个动作
动作描写要具体
让动作“活”起来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