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摘 要】在我国西南边陲,居住着临沧耿马傣族,因为特殊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造就其民族舞蹈文化的独特风格。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傣族舞蹈的特点是具有丰富形式、独特的风格和柔美的动作。借助于傣族舞蹈,我们能对傣族人们的精神风貌和生活习俗清晰的了解。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在全民族和谐统一背景下,如何更好的传承和创新傣族舞蹈文化。
【关键词】傣族舞蹈文化;风格;特征;传承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1-0103-02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云南临沧耿马傣族隶属云南省临沧市,县城耿马镇居县境中部,这里的人民生活和平、安定而又自由。一直以来,云南临沧耿马傣族都有着璀璨的舞蹈文化历史,其舞蹈形式丰富多彩、舞蹈风格趋向平稳和悠然。其中,象脚鼓舞、孔雀舞等,都是比较典型的舞蹈。耿马傣族舞蹈具有舒展、含蓄和内在的特点,在舞蹈的动律上展现出“三道弯”,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孔雀舞,表现了傣族人们具有“孔雀”般的民族性格,因此对孔雀无比衷情。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来文化和国际舞蹈文化对我国民族舞蹈文化带来了巨大冲击,也不可避免地对傣族民间舞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何更好地创新和传承舞蹈文化,是需要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一)安详、舒缓的动律。“一顺边”与“三道弯”是傣族舞蹈舞姿造型的主要特点,通过融合多种优美的线条和舞姿,对傣族舞蹈舒缓和安详的动律进行了展现。云南临沧耿马犹如世外桃源,在这里人们淡然自得地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载歌载舞,对一天的劳动成果进行分享。在傣族人们心中,有着对幸福生活的无限憧憬。舞蹈是他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云南临沧耿马傣族人们有着“天人合一”的思想,这种思想在舞蹈中有着充分展现,对舞蹈的动律范围进行着营造,舒缓而又安详。
(二)“一顺边”与“三道弯”的舞姿造型。云南临沧耿马的生活环境,直接影响了傣族舞蹈的风格特征。傣族舞蹈“一顺边”的舞姿源自傣族地区的劳动生活环境,人们劳动时手与脚同出一侧,正是这个特点,造就了“一顺边”的舞蹈造型特征。作为傣族舞蹈舞姿的“一顺边”,又是源于当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傣族人民喜欢动物,尤其崇拜大象和孔雀等。对孔雀和大象的图腾崇拜,主要是源于在千百年发展历史中,认真观察孔雀的生活和动作,发现孔雀的自然形态也有“三道弯”的特点。而傣族舞蹈通过融合“三道弯”和“一顺边”,对傣族民族审美情趣进行了展现。
(三)孔雀和象的意境。云南临沧耿马傣族生活的自然环境山清水秀,长期在这里居住,人们会经常看到孔雀、蛇、大象等珍奇野兽。其中孔雀和大象,最为人们所重视。在傣族,人们都会跳“孔雀舞”和“象脚鼓舞”。通过跳舞,能展现人们内心的情感。由此可见,孔雀和大象已经成为傣族人民的精神支柱。
二、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文化的美学意义
云南临沧耿马傣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诞生了舞蹈文化这一宝贵的财富。傣族舞蹈优美而又丰富,在傣族的生产生活、礼仪、观念中,都体现了舞蹈的艺术价值和美感。只有对舞蹈形象中存在的美学价值深入研究,才能对其独有的美学内涵进行挖掘,对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给予满足。
(一)意境之美。傣族舞蹈中最为流行的是“孔雀舞”和“象脚鼓舞”。傣族的先辈们以动物为伍,因为崇拜珍禽,所以对动物的生活习惯和动作密切观察,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机结合舞蹈和动作,由此使傣族的舞蹈意境得到进一步升华,并对傣族舞蹈独特的文化底蕴进行了展现。傣族的民族特征,就是大象和孔雀。傣族人们追求和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愿,通过“象脚鼓舞”和“孔雀舞”得到了展现。正是因为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造就了傣族舞蹈动静结合、刚柔并济的特点。
(二)情感之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是傣族舞蹈的主要取材。通过强烈的人体动律情绪化,人们能切身感受到舞蹈的韵律,并陶醉在美的漩涡中。利用舞蹈强大的感染力,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舞蹈的生动多彩和动作旋律的流畅,展现了舞蹈的情趣美和形式美,并由此赋予舞蹈强烈的生命力。
三、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的发展现状和保护传承的必要性
在我国民族舞蹈中,傣族舞蹈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国非物质文化宝库中绽放着异彩。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有着漫长的发展过程和悠久的历史,体现了人们乐观向上的品质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既展现了傣族人民的民族精神,同时也丰富了傣族人民的日常生活。正是因为傣族舞蹈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性,因此需要我们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傣族舞蹈文化。
在肯定这种舞蹈形态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认识到,傣族舞蹈正面临着严峻的威胁和挑战。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傣族民间舞蹈也受到各种娱乐休闲方式的严重冲击。同时,由于傣族舞蹈发展前景不明,面临着“缺乏年轻继承人”的局面,傣族舞蹈的保护和传承也因此遭遇瓶颈。为此,亟待完善各项措施,构建人才培养机制,以实现对傣族文化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广大。
四、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文化的传承路径
(一)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壮大传承队伍。构建科学有效的舞蹈文化保护机制,是传承傣族舞蹈文化的有力保障。要想对傣族舞蹈文化之美有更好体会,就需要培养更多的舞蹈人才。老一辈艺术家的坚持和宣传,是傣族舞蹈表演行业得以存在的关键。而为了使傣族舞蹈文化得以很好的传承和光大,则更需要培养年轻的传承者,能深入了解傣族文化,同时又具有深厚的舞蹈功底。各级政府也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努力提升从事傣族舞蹈文化表演的艺术家们的待遇,为其提供优越的舞台环境,以便更好地传承傣族舞蹈文化。同时,还要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到傣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宣传中来。
(二)增添傣族舞蹈元素,迎合大众需求。制定傣族舞蹈文化未来发展方向,是传承傣族舞蹈文化的关键,使傣族文化更好地适应当今的艺术发展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带动更多的人,学习和了解傣族舞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由此对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也更愿意去了解。为了更好地迎合观众的审美需求,相关的舞蹈表演應充分运用傣族的文化特点和人文环境,创作的民间舞蹈作品,能充分展现傣族风情。
早期都是通过文字资料或影像记录傣族民族舞蹈,借助于这部分原始资料,能使人们对傣族文化有充分的了解。为了更好地学习传统舞蹈形式,相关舞蹈艺术团可以认真研读傣族原始舞蹈资料,进而在日常的表演中为观众呈现出来。同时,记录重大事件,是傣族舞蹈最初的作用,因此在未来的创作中,可充分运用这一特点,将适合现代观众审美需求的元素添加到傣族舞蹈中,使观众欣赏傣族舞蹈独特的舞台风格和优美的舞姿时,还能充分了解傣族曾经发生的历史事件,从而更加深入了解傣族文化。
(三)寻求舞蹈形式创新,展现傣族舞蹈风格。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傣族舞蹈文化,需要不断融入创新元素。既要对傣族舞蹈的传统血脉进行保护,还要在保留原有精神风貌和风格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形态,真正实现傣族舞蹈的与时俱进。
首先,在保护傣族舞蹈文化的基础上,发展文化产业,由此不仅能对云南临沧的经济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还能更好地传承傣族舞蹈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的傣族舞蹈形式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为此,为了实现对传统的突破与创新,在保留傣族舞蹈独特文化特点的前提下,应不断创新舞蹈形式,以迎合观众口味。例如,最初的孔雀舞是一种自娱性舞蹈,主要是源于模仿孔雀的动作。随着人们不断改进的生活方式,对自然科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为了更好地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神灵的敬畏,开始不断创新孔雀舞的表现形式。通过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完美结合先进的舞蹈道具和灯光,使傣族孔雀舞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视听体验。
其次,随着不断传入的国外歌舞剧表演形式,人们对于舞蹈的欣赏要求越来越高,由此更需要不断创新傣族舞蹈形式。例如,将部分歌舞剧元素添加到传统的舞蹈文化中。在这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是杨丽萍老师,她完美地结合了传统傣族舞蹈表演和现代舞台技术,所表演的《雀之灵》,优美的舞姿惊艳全场,使越来越多的人深刻认识到浓郁的傣族舞蹈风格。
最后,为了更好地传承傣族舞蹈文化,我们还需要构建博物馆式的保护机制。傣族舞蹈的艺术特点是具有鲜明的语汇,但也极容易丢失该舞蹈的优质基因。所以在活体传承的过程中,有必要构建博物馆式保护。如对傣族舞蹈艺术形式的变化、生态环境的变迁等,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文字描绘进行保存和记录。由此能形象生动地记录傣族文化,也能使年轻学习者对傣族文化有更好的学习和了解。
五、结语
云南临沧耿马傣族舞蹈文化是傣族人民的宝贵文化,也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随着社会的变迁,傣族舞蹈文化也遭遇传承人断层的危险。如何实现对傣族舞蹈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刻不容缓的责任。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既要对傣族舞蹈文化的精髓进行保护,还要不断谋求发展和创新,加大对人才培养的力度,对傣族舞蹈的发展也要大力扶持,并将现代元素添加到舞蹈表演中,使得观赏者们能对傣族舞蹈文化内涵有充分了解,同时还能感受到其国际化气息,使傣族舞蹈更好地与世界接轨。
参考文献:
[1]喻力娟.浅析云南白族“绕三灵”舞蹈的历史渊源与发展现状[J].黄河之声,2014.
[2]喻力娟.浅析傣族舞蹈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
[3]高莎.探析傣族舞的艺术魅力——以《水乡》为例[J].大舞台,2015(03).
[4]王金子.浅析傣族舞蹈中表现的宗教信仰与图腾崇拜[J].文学界(理论版),2012(05).
[5]魏重华.浅谈现代舞的发展趋势[J].艺术教育,2009(11).
[6]瞿美子.浅谈当代傣族舞舞蹈风格在原始傣族舞里的创新[J].科技资讯,2008(31).
[7]庄毅南.杨丽萍《雀之灵》的艺术评析[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4).
[8]常云昆.现代舞与中国民间舞的关系[J].云南藝术学院学报,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