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托克《献给孩子们》里的和声、复调

2019-05-27 14:19王鹏凯
戏剧之家 2019年11期
关键词:巴托克

王鹏凯

【摘 要】《献给孩子们》钢琴作品集诞生于巴托克创作的“成熟时期”,从作品名字解读也能看出,这部作品是巴托克广泛吸收匈牙利民族音乐,从中提炼出来的儿童钢琴教材。虽然是为儿童所作,但它凝聚了巴托克多年来对匈牙利、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民族音乐的研究,也是巴托克这一时期这一风格创作实践的展现,具有深远的影响。其民族音乐的吸纳、民族音乐教学法、民族音乐调性和声运用、复调织体渗透等,是一座丰厚的宝库。本文就《献给孩子们》写作背景、调式和声、复调织体进行论述。

【关键词】《献给孩子们》;巴托克;调性和声;复调织体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1-0041-01

一、《献给孩子们》创作背景

巴托克生于晚期浪漫主义乐派过渡到现代主义乐派时期。早先求学时,巴托克在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学习作曲,传统作曲技法为巴托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时期,各种乐派、新风格出现,巴托克不止一次尝试找寻不同于传统风格的音乐表现,却又不脱离传统。在接触到巴赫作品后,巴托克找寻到自己的创作基石,民族民间音乐像肥沃的土地,任凭他的植根吸纳养分。随后的数年间,巴托克成为音乐史首屈一指的将民族音乐融汇成母语进行创作的作曲家。他曾在寄给母亲的信中说到,民族音乐像“无价之宝”,他把挖掘民族音乐、发展民族音乐作为毕身的追求。《献给孩子们》这部作品集,每首小作品都蕴含着民族音乐的元素,有些是节奏律动,有些是五声调式,有些虽然直观上没有民族音乐元素,却也涌现出巴托克吸纳民族音乐后的创作思维。

《献给孩子们》毕竟是为孩童创作,巴托克巧妙地在融入民族风格的基础上,选择新颖的和声色彩,简洁的弹奏技巧以及复调音乐的手法,能够在提升琴童演奏技术同时还能深深被其吸引。在学习过程中,增强琴童的民族音乐感,潜移默化地培养儿童“音乐母语”的意识。

二、调式和声

调式和声这一概念,包含两种含义。一种指“大小调和声体系”。另一种是,在调式的基础上建立的以调式的同主音,调式的同音列为调式交替的和声。对于前者而言,其和声体系的核心是属功能的支持,确切来讲是属功能组里的导音对主音的支持。在传统和声功能里,Ⅶ级音(导音)十分重要,它是大小调体系得以建立的重中之重。然而,很多非大小调音阶,是没有导音的,更谈不上其倾向性。巴托克正是立足这一点,没有在民族音乐的创作中强行采用大小调和声语汇,从这些民族旋律出发,深入研究、实践,广泛吸纳非传统大小调和声手法,最终找寻到与民族旋律相印衬的和声语汇。《献给孩子们》这部作品,调式的交替运用众多,它包括调式同主音以及调式同音列的运用。

(一)同主音

同主音是指在原调的基础上,用调式的同主音建立起的调式,形成调式的交替,丰富原本调式和声。在《献给孩子们》No.24曲中,第六小节处出现降b音,它并不是变化音,而是d多利亚调式的Ⅵ级音。再如第二卷No.9,这首作品中出现不同的Ⅳ级音,降e与还原e,這是伊奥利亚与利底亚的同主音交替。

(二)同音列

同音列交替既表现为旋律内部的交替,即旋律除去主音外其它音级上的交替(在这一音级上构成的临时调式);又表现为某一段旋律用不同的调式进行配置,但这一调式和原调的音列必须相同,例如一首D多利亚调式,用G混合利底亚进行配置。《献给孩子们》中这种用法十分多见,例如第一乐句Ⅲ级(G五声调式)并不隶属于原调,最后乐曲结尾终止在e爱奥尼亚,形成典型的同音列调式交替。

《献给孩子们》中的和声语汇看似复杂多变,其实可以归总为三类:第一类是调式和声的运用。第二类是从和声的色彩(音响)进行考虑。第三类是旋律横向上的进行。

三、复调手法

以几个独立旋律纵向结合为特点的音乐,就是复调音乐。所谓独立旋律,就是这些旋律自身在音调进行、节奏设计、线性走向、起止分句、高潮设计等特点,它们之间相互构成对比、整体上又互补和谐。《献给孩子们》中复调手法很常见。

(一)对比式

简言之,不同旋律的同时出现就是对比式。例如第28首,作品前部分左手弹奏的旋律是A大调,右手弹奏的旋律是C大调,以一个“五度循环关系”作为调式设计;再比如第64首,左手的旋律与右手旋律相比,晚了一个小节,右手旋律在长时值静止的时候,左手旋律在运动,二者交替着向后进行。

(二)模仿式

相隔一段时间旋律的重复出现,是模仿式。例如第39首11-13小节模仿9-10小节。第69首,5-6小节右手的旋律,在6-7小节左手部分以模仿的方式出现。

(三)复对位

复对位是指各对位声部的高低对比,通常有双重对位,三重对位等。《献给孩子们》毕竟是为孩子所作,仅运用了双重对位。例如第39首,第76首。

四、总结

《献给孩子们》是巴托克留给世界的宝藏,它吸纳了匈牙利、斯洛伐克等东欧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丰富了传统调式和声语汇,复调手法巧妙的运用,简洁却不浅显的弹奏技巧,无不彰显着巴托克为孩子们能接受、树立民族音乐母语的观念而付出的践行。

参考文献:

[1]张译潋.一座未被发现的“金山”巴托克《献给孩子们》钢琴曲集解读[D].江西师范大学,2009.

[2]葛岩.浅谈巴托克《献给孩子们》的和声特点[J].黄河之声,2010(7).

[3]胡楠.简述巴托克《献给孩子们》的音乐特点[J].艺术教育,2011(2).

猜你喜欢
巴托克
探究巴托克钢琴音乐的创作和演奏风格
巴托克创意曲与巴赫创意曲对比研究
试析巴托克《小宇宙》作品中的半音阶调式及其特征
作为爵士音乐家和教育家的巴托克
——论其对爵士乐的影响及其编订的《莫扎特钢琴奏鸣曲》
浅析巴托克钢琴“组曲”《在户外》和声特点
巴托克《小宇宙》之历史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