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红星
(聊城市中医医院,山东 聊城 252000)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变态反应性疾病,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常见的症状为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关节液渗出、关节酸痛、肢体或躯干麻木、关节肿大、关节强直、膝关节疼痛、发热伴关节肿痛等[1]。类风湿性关节炎起病较急,病因病机比较复杂,因此治疗的时候十分的棘手。为了更好的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使用中医辨证治疗的疗效,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40例,女50例;年龄20~74岁,平均年龄(49.2±7.5)岁;病程1~49年,平均(6.1±1.5)年;辨证分型:21例气血疲阻、20例湿热蕴阻、25例肝肾不足、24例寒湿痹阻。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包含:维生素C(生产厂家: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12020171),1次1~2片,1日3次;维生素B(生产厂家:广东恒健制药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14204416)110 mg,1日3次;消炎痛(生产厂家:上海信谊九福药业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31021016)25 mg,1日3次。对于病情较重、血沉快、白细胞升高及炎症比较严重的患者可以静脉滴注5%GS 250 mL,1次/天。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治疗方式,具体方式如下:①气血疲阻患者治疗时可以采取活血通络、宣痹止痛的方式改善症状[2]。处方为:红花、秦艽、桃仁、生地、丹参各为15 g,元胡、川芎、五灵脂、川牛膝、地龙、香附各为10 g,没药为6 g。②湿热蕴阻患者治疗时主要是清热通络、祛风除湿[3]。处方为:赤小豆、连翘、黄柏、秦艽各为10 g,薏米、滑石各为15 g,络石藤、鸡血藤、银花藤、青风藤各为20 g。③肝肾不足患者主要是补益肝肾、养血祛风[4]。处方为:甘草为6 g,狗脊、人参、白芍、骨碎补、续断、故子各为10 g,熟地、桑寄生各为15 g,黄芪20 g。④寒湿痹阻患者主要是温阳散寒、通痹止痛[5]。处方为:细辛为5 g,炙甘草为6 g,熟附子9 g,肉桂、皂刺、独活各为10 g,熟地、海风藤、黄芪各为15 g。观察组患者按照相应的症型选取合适的处方煎药服用,每日1剂,分2次服用。连续治疗2个月。
1.3 评价标准。显效:患者症状明显的改善或消失,各项检查指标均正常,有效:各项检查指标好转,相关症状有所改善,无效:相关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出现恶化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2.22%(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疗效比较[n(%)]
类风湿关节炎一般病程时间较长,发病时不仅有外邪侵袭,还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正气不足。因此在治疗的时候不能一味的注重驱寒、除湿驱邪等。要适当的扶助正气。早期以祛邪治疗为主,后期可以将扶助正气与祛邪联合治疗。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主要是由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造成的。外因是由于风、寒、湿等入侵所导致。内因是由于患者肝肾亏损,气血亏虚所导致。因此在临床治疗的时候多注重补益肝肾,而养肝荣筋、祛寒化湿、活血通络、壮骨补节等方式多作为辅助治疗。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病因为感受外邪与正气虚弱。因此,此次研究的对象主要以散风为主。处方中的黄芪、川芎、当归可以补血益气,熟地、茯苓、山药可以滋阴补骨,丹参、地龙等可以和黄芪连用,有益气助血运的效果。本次研究的90例患者中,实施中医辨证治疗的患者效果显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2.22%(P<0.05)。
综上所述,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方式治疗效果显著,可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