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菊
(本溪市铁路医院 眼科,辽宁 本溪 117000)
斜视属于临床眼科常见病,主要是指双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1],该疾病若不及时医治,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美观,还可对患者视功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手术是目前治疗斜视的有效手段[2]。我院对斜视患者分别实施显微斜视矫正手术、传统手术治疗,以探究显微斜视矫正手术的疗效,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以2016年7月16日至2017年6月17日我院66例斜视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结合66例斜视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显微组(35例)、传统组(31例)。显微组35例患者年龄为12~53(24.89±2.73)岁,男女分别为22例(62.86%)、13例(37.14%);斜视度数为13°~57°,平均为(35.24±2.61)°。传统组31例患者年龄为11~54(24.78±2.67)岁,男女分别为20例(64.52%)、11例(35.48%);斜视度数为12°~56°,平均为(35.18±2.57)°。显微组和传统组患者的资料经对比显示统计值P>0.05,具有对比性。
1.2 方法:显微组35例患者应用显微斜视矫正手术治疗,对患眼实施麻醉处理(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待麻醉效果满意后,对患眼实施开睑操作,在显微镜下观察患者的斜视类型及程度,结合了解情况对患者实施斜肌断腱切除术、直肌后徙术、直肌缩短术等,在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时,应注意保护患者肌鞘,确保其完整性,对患眼实施缝合处理(使用6-0双针可吸收缝线),于结膜下埋藏线结,手术结束后,对术眼进行包扎。传统组31例患者应用传统手术治疗,即在肉眼直视下对患者实施斜视矫正手术。
1.3 评估指标:随访半年,研究对比显微组和传统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疗效[(治疗后,有效完成正位,斜视度数降至5°或以下为治愈;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改善,斜视度数降至5°~10°为有效;未到达上述疗效标准为无效[3]。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对比:显微组患者手术时间[(19.24±7.67)min]、术中出血量[(8.26±3.15)mL]相比传统组明显更少,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对比(±s)
注:*表示与传统组相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显微组 35 19.24±7.67* 8.26±3.15*传统组 31 37.98±10.61 16.24±5.87
2.2 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显微组患者总有效率(94.29%)和传统组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
2.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显微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71%)相比传统组明显更低,P<0.05,见表3。
目前,临床治疗斜视以恢复眼外肌肌力平衡为目的,手术疗法是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方法,以往,临床对斜视患者实施传统手术治疗,即在肉眼直视下对患者实施手术操作,但较多研究显示[4],该种手术的安全性欠佳,患者术中、术后可能发生出血、肌肉滑脱、穿透巩膜等并发症,对患者术后恢复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且该手术无法对病变位置进行确定,不便于手术医师开展手术操作。
表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革新,显微技术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本研究对斜视患者实施显微斜视矫正手术治疗,研究发现,在显微镜下对患者实施手术操作的难度更小,手术医师可有效、全面观察患者的眼球构造及病变位置,清晰度更高,可最大限度减小手术误差,对减少并发症及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较积极的意义[5]。
此次研究数据显示,显微组患者总有效率(94.29%)和传统组(90.32%)无显著差异,但显微组患者手术时间[(19.24±7.67)min]、术中出血量[(8.26±3.15)mL]相比传统组明显更少,且显微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71%)相比传统组(22.58%)明显更低,这提示显微斜视矫正手术治疗斜视可获得和传统手术相当的效果,但显微斜视矫正手术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更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眼内组织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显微斜视矫正手术治疗斜视具有较好的疗效,有助于降低患者斜视度数,且并发症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