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永福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公共体育教学部,云南 丽江 674199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体育的作用越来越引起家长、学生和社会的共同关注。运动会是体育运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学校体育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二十条明确指出:“学校应当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课外训练和体育竞赛,并根据条件每学年举行一次全校性的体育运动会”。[1]2007政府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该意见中强调:“学校每年要召开春、秋季运动会,因地制宜地经常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2]
学校运动会是指以学校成员为主体参与者,按运动会的比赛要求和章程进行的学校内部或者校际之间的运动项目比赛。学校运动会的开展不仅能检验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工作的效果,而且能起到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全民健身意识以及终身体育意识,具有传播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功能。[3]毛振明教授认为,学校运动会是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途径与最好检验,是推动群众体育广泛开展,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参与体育活动热情的重要措施,是全民健身的大势所趋。[4]翁艺坚认为,通过开展学校运动会不但可以激发全校师生员工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体验锻炼的乐趣,培养体育兴趣和爱好,还可以让师生们树立新的体育理念和科学健身方法,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使体育成为人们健康的生活方式。[5]林俊认为,举办学校运动会不仅能极大地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对于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克服困难、调整心态等均具有积极的作用。[6]综上可见,学校运动会作为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形式,它对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内许多研究者对中小学校运动会开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取得了丰富的调查成果。然而各地在学校运动会举办的宗旨、举办次数以及特色性方面仍明显不足,尤其是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校运动会在竞技性与全民性、普通性与地方特色性相统一等方面较大差距。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地处横断山脉三江并流区域,地形地貌复杂、民族多、历史久。目前,有关丽江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运动会的调查研究文献尚没有报道。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丽江地区中小学运动会开展情况进行调查,为进一步促进丽江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运动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以丽江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校运动会为研究对象,并对相关的一些体育教师、专家进行访谈。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北师大图书馆、中国知网、维普期刊、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等平台查阅国内外关于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运动会的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当前该领域的研究动态。
1.2.2 问卷调查法
1.2.2.1 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本研究中的问卷调查法主要以随机抽样为主,根据调查对象的身份不同,将问卷设计为“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并对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的检验。
教师问卷邀请了10位体育方面的专家(见表1、表2)对问卷设计的总体评价,监测结果显示本次调查问卷的设计有效。在丽江中小学校抽取了10名教师和20名同学进行相同的问卷调查重测,测重的时间中的间隔为15天,对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汇总统计,所得出2次的信度的指数分别为0.851、0.824,数据表明学生和教师所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具有符合标准的调查可信度(见表3)。
表1 专家对问卷设计的总体评价(n=10)
表2 专家对问卷内容设计的评价(n=10)
表3 问卷可信度调查汇总表
1.2.2.2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基于丽江市的地理位置分布、经济发展状况等综合因素,力求争取调查的覆盖面积,根据抽取了丽江市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宁蒗彝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的市级、县级、乡镇等不同性质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15所小学、15所中学展开调查研究。在调查中主要针对学校体育老师和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展开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参照被调查的中学和小学生人数的总量,分别对中学、小学各阶段学生随机实地发放问卷,问卷发放填写完毕当场收回。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过程中,因中学生总数和小学生总数大致相等,故此,在中学发出500份问卷,小学校发出500份问卷,共计1000份学生问卷,回收学生问卷994份,有效率97.5%。针对教师的问卷调查过程中,在中学和小学教师中同时发放调查问卷50份,所发放的教师问卷共计100份,同时统计所回收的教师调查问卷共10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具体情况详(见表4)。
表4 调查问卷发放回收情况统计表
学校运动会具体的比赛是以比赛项目和比赛内容进行呈现的,也是运动会开展是否充实丰富的核心内容,为此对学校开展有关运动会项目设置情况调查(见表5)。
表5 学校运动会项目设置情况调查
对学师进行调查各自所在运动会比赛项目数目调查,有35%的被调查者所在学校举行运动会时设置有田径类项目,32%的被调查者所在学校举行运动会时设置有球类项目,13%的被调查者所在学校设置有趣味类项目,13%的被调查者学校设置有集体类项目,8.3%的被调查者所在学校设置有民族类项目,但整体上丽江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仍然以传统的田径项目为主。
表6 学生参与运动会形式调查
中小学校运动会是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参与的数量是运动会举办是否达到目的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此就运动会学生参与情况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参与学校运动会项目数调查中,有超过50%的学生并没有参与到所在学校的运动会中,学生参赛率较低(见表6)。
学校运动会属于中小学校中的大型学生活动,中小学校运动会的顺利进行需要经费保障,在关于学校运动会经费保障情况的调查中,针对100位教师的调查获取的数据见(见表7)。
表7 学校运动会经费情况调查
数据显示,在关于学校运动会经费保障情况的调查中,仅有33%的受访者认为经费勉强充足,而67%的受访者认为学校运动会经费不够甚至严重短缺。
传统学校运动会以田径运动为主体模式开展需要相关的基础设施,在针对100位教师关于学校运动会径赛场地调查中,获取的数据见(见表8、表9)。
表8 学校400米标准跑道情况调查
数据显示,在关于是否拥有标准的400米标准跑道调查中,只有41%的受访者所在学校有400米标准跑道,而13%的受访者所在学校甚至没有田径跑道。
表9 学校体育器材情况调查
学校运动会的开展离不开相关比赛器材。数据显示,在有关学校体育器材情况调查中,只有22%的受访者学校有标准的器材,而64%的受访者学校体育器材无法达标,甚至有14%的受访者学校缺乏相应的器材。
郑绘美认为,当前我国中小学运动会突出的问题是领导不重视学校运动会的举办,其根源在于学校领导还没有认识到学校运动会的价值和意义,导致学校运动会开办不力,为此他提出的策略是应该通过教育部门的组织培训和行政手段,让学校能够重视学校运动会。[7]贾洪洲认为,不能正确认识运动会的功能和价值是目前在开展运动会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造成部分学校没有开展运动会、或者没能充分发挥运动会的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8]本研究通过访谈得知,丽江地区中小学的领导只是在开、闭幕式参加,其它过程参与很少,这说明领导在自己的身体力行方面对运动会支持度不够,对学校运动会的举办只是充当一个象征性的意义,并没有积极的融入到学校运动会的整个过程中。因此,应加大对学校领导的培训力度,转变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学校运动会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对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让他们在工作部署中高度重视学校运动会,从而保证学校运动会高质量顺利开展。
调查显示,35%的被调查者所在学校举行运动会时设置有田径类项目,32%的被调查者所在学校举行运动会时设置有球类项目,13%的被调查者所在学校设置有趣味类项目,13%的被调查者学校设置有集体类项目。可见,丽江地区中小学大部分学校运动会依然开设田径类和球类项目为主,趣味类项目明显不足。毛振明教授认为,学校运动会项目的设置偏陈旧,而且偏重于正规的田径运动项目,集体项目偏少,项目大都是“个人英雄主义”式的,运动中的集体配合少,代表集体的因素也不会强。[4]
学校运动会的宗旨是为了提升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争取全员参与性,为了让每个学生在运动会中都能得到乐趣,就应该注重比赛项目设置的多样性。首先通过比赛项目多样性,可以在传统比赛项目如田径、篮球、乒乓球为主的基础上,开设一些踢毽子、立定跳远、三足跑等学生容易参加、对场地要求低的运动项目,争取让更多的人融入到比赛中来。总之,每个学校应该根据自己学校学生的情况设置适合学生参与的项目,侧重比赛的竞争性和趣味性,把培养学生的体育热情、锻炼意识和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当做学校运动会开展的首要目的,而不仅仅局限于“选拔体育苗子”和“评价与检测学校体育工作”。同时各中小学应当将运动会的效应长期化,积极探索将运动会的大型集体项目的训练日常化,达到长期育人的目的,让学校运动会能够体现健身娱乐功能,实现项目多元化发展,满足国家对学校运动会的总体要求。
调查显示,8.3%的被调查者所在学校设置有民族类项目,可见,丽江地区中小学大部分学校运动会开设民族类项目明显不足。朱忠锋认为应该开发本地区的民族体育文化资源,把民族体育项目融入到学校运动会中,可以丰富运动会项目,学校体育运动具有科学性、多样性、可行性特点,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运动会可以融入具有当地民族特色体育项目,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9]张瑞存认为中小学体育教学在教学目标中强调应该根据地方特色和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应该通过融入地方传统民族项目体育项目,尤其是应该积极开发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丰富和发展学校运动会,也是对少数民族运动项目的继承和发展。[10]吴兆红认为,当前我国民族区域地区的中小学并不重视民族体育项目的融入,无论从体育项目开发、运动会的融入等方面都不足。[11]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源是我们的体育项目和比赛规则都被西方的项目体系占据,比如体操、田径、球类运动,导致我国的民族体育项目长期被封存,失去了融入学校运动会的机会。贾洪洲认为民族体育融入学校运动会应该通过提升对民族体育运动项目的认识,然后根据比赛规则对这些体育项目适当的改编,然后让他能够融入到学校运动会中。[8]
丽江少数民族地域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具少数民族特色的民间体育项目,这些项目在民众日常的娱乐和体育训练中发挥重要的功能,从国家提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和融入地方特色体育项目的精神指引下,应该做好丽江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体育项目的融入工作。应该加强对民族体育项目的选择和改编,让这些民族体育项目更好地与学校体育相适应,在丰富学校体育文化的同时,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
调查结果显示,丽江市民族地区中小学运动会经费严重短缺,场地器材缺乏。仅有33%的受访者认为经费勉强充足,而67%的受访者认为学校运动会经费不够甚至严重短缺;只有22%的受访者学校有标准的器材,而64%的受访者学校体育器材无法达标,甚至有14%的受访者学校缺乏相应的器材。周伟良认为限制我国学校运动会在中小学中开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受制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学校资源配置问题,他认为中小学的经费是有限的,大部分经费都投入到文化课中,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学校运动会中,为此他提出应该设置学校运动会专项资金,确保这部分资金能够满足学校运动会的需求。[12]毛振明教授认为:现阶段中国学校体育场地器材配置问题是学校体育场地器材配置问题八大问题之首。[13]
不管是运动会投入经费不足,还是场地、器材受限问题,归根结底就是钱的问题,这已经成为丽江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工作发展的首要问题。对于资金的来源问题,政府教育部门的角度应该给予学校更多的资金倾斜,甚至拨付专项资金用于学校体育工作。同时,学校可以探讨融入商业赞助、公益赞助等多种形式解决资金问题。由于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环境的制约,丽江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运动会很多条件目前难以改善,需要丽江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因地制宜,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变革途径,突破传统模式中小学运动会开展所受到的诸多客观限制。
根据丽江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运动会目前存在的问题,应因地制宜,加强改革,促进学校运动会的发展和建设。
丽江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丰富的东巴跳、摔跤、秋千、打跳、芦笙跳、拔河、蹴球、高脚竞速、民族武术等近二十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些体育运动项目在传统祭祀、婚嫁、庆典等重大节日中经常开展,在增强身体素质、构建民族团结、丰富百姓的娱乐生活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学校运动会开展受到客观限制的情况下,丽江少数民族地区应当有效利用传统民族体育运动项目的文化、地理优势,积极开发、整理民族项目,引入到学校运动会中去。同时,应注意引入项目的竞技性,突出集体性、观赏性,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登上体育世界的舞台,展现自己的天赋,收获体育的快乐,真正调动学生参与运动会的积极性,并注重学生平时训练、选拔、参与过程,不以名次、结果论“英雄”。
在中小学积极推广丽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此营建校园体育文化,彰显文化育人的体育教育价值,为学校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在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班级互动,年级互助的教学、训练模式,打破常规运动会无教练指导,临时参与,效果弱化的不利因素,彰显丽江少数民族地区运动会的体育教育价值,建立特色传统体育项目建构的长效机制。
民族体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形成和传播过程中具有其独特的感染力和文化影响力,通过运动会的开展不仅唤醒学生的民族意识,而且增强民族凝聚力。丽江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运动会对于传统民族体育项目竞赛的设置,不但让学生自觉承担了传承民族体育的中坚力量,更扩大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在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力。
丽江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运动会在积极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建立特色传统体育项目建构的长效机制的基础上,应当积极深化丽江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运动会的内涵建设,一方面改变传统模式的运动会不受社会关注的现状,另一方面,当将学校运动会的举办放在一个崭新的高度去建构,将增大经费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机会。同时,针对运动会资金不足的问题,也可以探讨融入商业赞助、公益赞助等多种形式解决资金问题,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能够给学校运动会的开办提供基础保障的良性循环机制。总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体现着各民族的精神面貌和道德风尚,丽江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通过运动会的形式将各民族的一些文化、精神、风尚等进行传承,提升了人们的道德品质和爱国情怀,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范,具有明显的社会意义。
学校运动会作为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构建校园氛围和承载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对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丽江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运动会存在学校领导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运动会项目设置不合理,团体、趣味类项目明显不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不力、运动会经费不足,场地、器材明显受限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学校运动会的开展质量。因此,应对传统校运会进行改革,摒弃传统中小学校运动会弊端,因地制宜,变革传统中小学运动会的实施方案,以特色运动会为窗口项目形成长期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整合地域资源,进一步丰富丽江地区运动会运动项目,同时进一步弘扬和发展地方特色民族运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