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樑 赖彩琉
摘要:当前城市发展中普遍面临着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发展问题。本文以整体保护和有机更新理论为基础,从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的角度分析保护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性,从城市规划建设的角度切入,在保护历史文脉的前提下寻求地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探讨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保护策略和有机更新策略。
关键词: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有机更新
中国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9)11-0087-02
1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概况
1.1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沿革
上下杭与三坊七巷、朱紫坊同列为福州三片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地处闽江北岸和台江区南部,是在具有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福州老城区和现代西方文化元素的仓山城区两大核心区域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典型的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历史文化街区,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下杭在明代中后期商贸繁荣发展,加之闽江江面变窄,福州的商贸货运中心从处于乌龙江畔的洪塘逐渐向水陆交通便利的上下杭南移,形成福州早年的商业中心、航运码头和闽北物产集散枢纽,码头功能和商贸功能发展至民国时期臻于鼎盛,出现了“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的繁荣局面,成为福州“闽商精神”和“福建海洋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有“福州传统商业博物馆”的美称。民国后至今几经沉浮,特别是福州城市中心在改革开放后的北迁,上下杭又一度成了建筑残缺、道路破损、随意搭盖和卫生堪忧的居民密集的旧屋区,商贸功能、航运功能弱化,逐渐为工业功能和居住功能所取代。
1.2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发展现状
福州市城乡规划从功能结构的角度将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规划了7个功能分区,包括“上杭路商贸会所区、下杭片商业休闲区、三捷河休闲旅游带、龙岭顶民俗休闲区、文化展示区、商业体验区、创意街区[1]。随着对街区的不断重视,保护的方法也逐步丰富起来旧。在保护历史街区的同时不仅保护了历史文化,也给城市带动了经济[3]。但笔者在查阅相关文献、实地走访调查后发现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总面积31.73公顷,现有总户数约3210户(截至2018年),居民成分以在附近上班的外来租户和留守老人为主,同质化情况严重,街区功能仍以居住为主,商业在很大部分为低端零售业。特别是原住民的迁移容易导致历史街区的活动方式和需求趋向单一化,从而造成街区的衰败和活力的消逝,现有改造并未明显唤醒商业功能。其次,街区内的居住用地占总用地的63.6%,人口密度过大,不少院落内随意搭盖、违法建筑现象仍然存在。另外不少建筑属于清代、民国所建,年代相对较久且缺少维护,外墙斑驳、侵蚀严重,危房数量仍占一定比例。再次,交通条件等基础设施薄弱。当前街区内交通较为饱和,加上缺乏支路和分流性次干道,容易造成交通拥堵,停车空间的缺乏限制了旅游的发展。最后,在改造过程中,由于移交机制的漏洞、施工过程的疏忽等,导致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和内部部件遭到误拆和破坏。另外不少沿街老房子内部已由原先的土木结构改为钢结构,原本雕花木窗户也更换成金属窗户,忽略了“修旧如旧”,历史痕迹没有得到很好的保留。
2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策略
整体保护是我国文物保护进程中探索实践的一种重要保护理念和方式,是文物保护从单一的项目性保护转向与孕育项目相关的自然和人文生态的整体性保护领域。整体性保护的内涵,不仅仅限于单项的文物及与之相关联的诸种条件,也包含了文物及与之构成传承链条的文化、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等因素的系统整体。
2.1整体保护目标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背靠南禅山、彩气山和大庙山,与烟台山隔闽江遥相呼应,域内三捷河(也称星安河)贯穿整个街区,与闽江相同,呈现出“一水三山”的山水格局。以传统院落为主体形成“两横一纵”的鱼骨状空间结构肌理:“两横”为东西走向、大致平行的上杭路和下杭路,“一纵”为南北走向且联结上下杭路的隆平路,其间穿插星进巷、总管巷、潭尾街、星安桥巷、三通桥巷、南园巷、万隆弄、中兴巷、金源弄、汤房弄和圣君弄等。如上所述,街区是以港口航运、商业贸易为背景而形成和发展,现遗存有大量清末、民国以来的商业会馆(8座)、祠堂、钱庄、商行、民居(275处)和宫庙建筑(14处)等,因此必须保护以上建筑风貌和改善其所处的环境。保护并延续街区所留存的各類历史文化、民俗等;充分发挥街区的“闽商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寻求历史文脉与经济发展的契合点。
2.2整体保护原则
调查发现,福州上下杭目前存在许多问题:由于上下杭街区中的商业建筑年代多为民国时期以砖木、砖混结构为主,年久失修;街区中的房屋产权多为私人所有,且多数商铺几易其主,产权关系不明确,已很难查清房屋的真正主人;街区内道路设施薄弱,下杭路与隆平路,路幅均较窄,路况差,机非混行,通行能力低。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建筑自然环境保护应遵守以下原则:
1)自然环境保护原则。上下杭历史街区在绿树掩映下的三捷河,经过干塘清淤、鹅卵石铺砌、截污、调水补水后,水质逐步改善。绿化美化沿河景观、清理两岸不协调建筑物,真正打造水清、河畅、景美的内河风光,为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注入独特韵味。保证传统自然环境肌理不被破坏。
2)人工环境保护原则。上下杭历史街区建筑立面上应保证沿街建筑立面的整体协调性,如木材及砖墙,尽可能按照传统工艺铺设方式进行,对具有重要价值的装饰特征和工艺应注重保留与继承。历史建筑文物保护的意义在于不仅要维持其历史原貌,更要合理利用它,充分发挥其社会价值。当文物的社会价值得以充分发挥的同时,也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从而为文物保护提供物质保障,使文物得以永久保护和发展。
因此,政府应先行制定文物保护方案和平面图,明确文物保护等级、范围、地点等,保护现有有价值的名人故居、会馆饲堂,如杨鸿斌故居、建宁会馆、寿宁会馆、高氏文昌阁、曾氏祠堂、商会八角亭、龙岭顶关帝庙、咸康药行等,妥善处理现代化进程中的文物保护,避免牺牲长远利益来牵就眼前利益。
2.3整体保护策略
在延续城市街区空间肌理的基础上,有机更新理念更加注重个体层面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发掘和保护街区的传统风貌,是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街道的立面形式、空间尺度和街区处理方式,成为历史街区不同于现代街区的独特特征。更新策略强调保护街区特色建筑形式、街道空间规模和街区立面。同时,对新建筑的要求是风格的统一,在功能、肌理、色彩、风格上寻求平衡,通过细节塑造,保证街区传统风格和特色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防止大拆大建、大肆破坏文物的现象。
3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策略
“有机更新”理论是我国著名学者吴良镛先生在对中西方城市发展历史和“新都市主义”等理论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对北京市旧城规划建设进行长期研究,特别是其在1979-1980年主持什刹海规划中结合中国实际而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是对“大拆大建”改造模式的深刻反思。理论认为城市中的建筑伴随城市的发展而不断剔除、更新和补充,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主张“按照城市内在的发展规律,顺应城市肌理,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的更新与发展”。
3.1街区内街巷空间肌理的有机更新
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和保护是动态的过程,是在对街区文化历史脉络的保护的基础上实现街区的有机更新。因此在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过程中,必须在保护原有“两横一纵”的空间结构肌理基础上,深入挖据“鱼骨状”空间格局的精神精髓,妥善处理好街坊与外围城市道路、街坊内部之间的联结,合理、适度增加域内路网密度。同时注意延续和保留原来以步行为主的方式,对可通行非机动车的部分街巷采取限制停车策略,将停车场设置在街区外围,而对机动车则采取限制通行措施,从而在根本上保护街区的安静和空间完整性。
3.2街区建筑的空间布局的有机更新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内需有机更新与保护的建筑可分为文保单位、历史建筑、风貌建筑和不协调建筑四大类,因此必须采用分类整治的措施。对于文保单位、风貌保存较好和质量高的建筑,如省级文保单位,上下杭商号建筑群包含:咸康药行旧址、黄恒盛布店旧址、罗氏绸缎庄旧址、生顺茶栈旧址、福州商务总会旧址、采峰别墅等,建筑坚持保护和“修旧如旧”的原则,给予原貌保护,个别构件的更换、修缮则应以存其真。对于不协调建筑则采取拆除方式,特别是那些违章私自搭建、风貌差的影响空间布局的建筑。另外必须根据传统街区建筑的色彩、体量和肌理等完善街区功能,在传统商业区加以局部插建。
3.3街区整体环境的有机更新
整体环境的有机更新,有利于历史文化街区整体风貌的更新。针对街区大部分居民生活环境差、传统建筑设施落后的情况,因此在街区改造过程中既要做到尊重历史原貌、保护传统风貌,又要协调街区的风貌,加强街坊绿地、公共绿地和宅间绿地的多层次、多样化绿地建设,从根本上提升街区环境品质,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从而实现有机更新。
4结语
本文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及其他它相关学术研究着手,通过对上下杭街区现状的充分调查和研究,从传统空间格局、传统建筑功能、基础设备总结出其现状的主要问题及矛盾所在。针对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提出了整体保护与有机更新的策略,以解决街区现状矛盾及问题,从传统空间格局、整合业态功能、传统建筑保护更新及基础设施这几个方面对街区提供保护更新的措施与方法,并通过小规模的有机更新对街区中其他保护更新提供参考。
本文系201 7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编号:JAS170855)。
参考文献
[1]福州市城乡规划局.关于公布《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公告[EB/OL]. http://www.fuzhou gov.cn/zgfzzt/lswhmcgwh/Iswhmc/mcgh/201705/t201 70519 514814. htm
[2]祝莹.历史街区传统风貌保护研究——以南京中华门门东地区城市更新为例[J].新建筑,2002 (02):9-12
[3]张俊贤基于保护视角的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研究——以西安鼓楼历史街区为例[D].南开大学,2009
[4]国家图书馆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M]//,吴良镛.总结历史,力解困境,再创辉煌——纵论北京历史名城保护与发展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5:336.
[5]福州市台江区政府,福州市台江区政协福州双杭志[M].方志出版社,2006:1
作者简介
宋国樑/1982年生/男/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福建福州350715)
赖彩琉/1984年生/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视觉艺术设计(福建福州35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