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卫辉 姚艳龙
摘要:本文从课程的性质和专业的特点入手,结合教学实践的经验,分析了传统的《设计构成》教学模式的弊端,并提出应从增强体验教育、感悟教育,强化学生思维训练,引入新的设计工具,设置交流讨论环节,增强与专业方向的结合等五个方面进行工科类工业设计《设计构成》教学改革的思考,探讨《设计构成》教学的改革方向。为《设计构成》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向,对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设计构成;教学模式;工业设计;创新人才
中国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9)11-0036-02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工业设计作为我国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重要推力,对于人才的创新性要求更高。作为现代设计基础课程的《设计构成》,对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造型能力、审美能力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传统的设计构成教学方法过于陈旧,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1]。因此,对于《设计构成》这类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剧顺应时代,积极创新。
1《设计构成》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1.1传统的教学模式制约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目前,很多院校对于《设计构成》的教学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老师讲,学生画。这种教学模式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有利于教师把控教学进度,但不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没有深入思考的时间,从而造成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不能活学活用。同时,这种模式通常以学生手绘训练为主,在手绘过程中,由于要兼顾画面表现效果,要求学生绘制过程中小心翼翼,保持画面的干净整洁。学生的大量时间、精力都用在了绘图和保持卫生上面,导致对于作品的构思时间不够,完成的作业质量不高,很多都是临摹照抄。
1.2传统教学模式与专业方向契合度不够
《设计构成》课程内容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个部分。其理论、概念往往比较抽象,工科类背景的学生难以理解。除此之外,课程内容往往与专业知识的衔接不够,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的教学内容更加偏向视觉传达,工业设计学生往往容易轻视;立体构成像是手工课,与实际的产品设计相去甚远,学生不明白学习本门课程的重要性。课程结束之后,在之后的专业设计中,学生往往也不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的构成知识来帮助自己进行专业设计。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课程针对性不强,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3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不够
首先,工科类工业设计学生入学前没有接受过系统地美术训练,其思维方式主要以逻辑思维为主,重分析、轻理解,缺乏美学修养。其次,设计构成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形式美法则,能够在设计中灵活运用。对于缺乏审美能力的工科类工业设计学生来说,贯穿课程整体的形式美法则是一种玄而又玄的概念,他们不能很好地理解,更加谈不上应用到设计当中。再次,目前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讲解+学生制作”的模式,评分主要根据学生作品的质量进行,往往侧重于技法的训练,以及程式化的原理的应用,忽视了学生对于形态的视觉感知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设计构成》课程教学改革方向
《设计构成》作为一门设计学科必修的入门基础课,其实质是对客观事物的规律进行探究,将客观事物抽象为点、线、面、体、色、质、形等基本元素,并探究它们的组合规律,从中形成对事物的全新认识。因此,对于《设计构成》教学应侧重于对学生思維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创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2]。对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工业设计《设计构成》教学改革方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增强体验感悟教育
体验教育是一种主张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自主学习并通过反思产生对知识的感悟和创造的教育方法[3]。对于构成原理、形式美法则、美学等比较抽象的概念来说,采用体验教育的方法,可以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弥补传统教学“灌输式”“背诵式”等带来的不足。
比如,传统教学方式下,对于形式美法则的理解,工科类的工业设计学生容易将该法则理解为公式,在观察实际的设计作品的过程中就像套用数学、物理公式一样,而没有去体会设计中的美感及内涵。以图1为例,学生在进行赏析的时候,不会用专业的设计语言去描述、概括。此时,教师首先介绍作品的背景信息:这是可口可乐公司2014年的创意广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品牌形象与海报的色彩设计、图形设计、版式设计之间的联系,分析设计者的设计意图,站在设计者的角度思考设计方法。其次,教师剖析其中的构成原理,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广告设计、品牌形象传播等联系起来,使学生体验抽象的理论对于具体设计的意义。
2.2强化学生活用构成设计方法
教师根据课堂理论知识的具体内容设置主题,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完成设计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对知识点、造型方法、构成法则等的理解和应用。鼓励学生利用草图等工具表达自己的创意,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养成良好的设计习惯。例如,在“近似构成”一节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形式和内容的关系,用相同的形式去表现不同的内容,或者使用不同的形式表达相似的内容,在草图上绘制各种形式变化,最后完成设计。图2所示为学生在设计中的草图和最终作品。
2.3引入新工具
传统的构成设计往往是纸笔作图的方式进行表现,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描画,忽视了对背后的设计原理的思考,浪费了学生的创作思考时间。引入现代设计软件进行表现,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设计的细节和设计理论;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适应信息时代下对于掌握软件技术的要求,充分掌握新技术带来的便利,帮助学生树立更加适应当代设计新趋势的思维能力[4]。
比如,对于平面构成的创作,可以引入如Photoshop、Illustrator等绘图软件。使学生专注于基本形或排列关系的设计,轻松地完成图形的复制、粘贴、旋转、填色等。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对作业背后设计原理的思考上。
2.4设置讨论交流环节
在课堂中设置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到“教”的过程中,通过积极的讨论、互相比较,既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也可以使学生之间互相了解,吸收别人好的想法改进自己的不足,达到思想的碰撞。在作业的评比当中,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构思、过程以及方法,不仅是对自己设计的梳理,同时也是一次良好的沟通交流机会,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语言能力,在今后的工作学生中可以更好地与人沟通。
2.5增强专业课题训练
《設计构成》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其内容与专业设计有一定的差距。为了搭好基础理论与专业设计连接的桥梁,在学习《设计构成》的过程中,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做好与专业方向的契合,渗透一些工业设计相关的专业内容。比如,将平面构成中的“点”与产品设计中产品表面按键的布局、通风孔的设计、局部与整体的比例等结合起来进行讲解;将立体构成中的“面”与产品造型中的弧面、直面、斜面等所带给人的不同感受结合起来进行体会;将色彩构成中“色彩心理”一节与不同类型、针对不同人群的产品对于色彩的应用结合起来等。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构成概念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对于工业设计中产品的造型要素、设计手法等的把握。
3结语
设计的本质就是创新。《设计构成》课程作为设计基础课程的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完成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拓。因此,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对于《设计构成》课程的教学改革要立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利用新的教学思维、新的教学手段、新的教学技术,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国家的创新事业提供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磊.关于国内工业设计教育现状的再分析[A].世界华人设计学术协会(World ChineseDesign Academic Association) 2010国际创新设计与管理高峰论坛暨世界华人设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世界华人设计学术协会(World Chinese Design Academic Association):天津市设计学学会,2010:3
[2]萧喻.谈设计构成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2 (03):82.
[3]肖丽,夏庆“体验教育”理论下高校、教师、学生角色的新构建探究[J].企业导报,2012(19):192-193+195
[4]白柳.李稳新媒体在服装设计专业设计构成教学中的应用[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18(03):133135
作者简介
赵卫辉/1989年生/女/河南新乡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工业设计(河南安阳455000)
姚艳龙/1990年生/男/河南周口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工业设计(河南安阳45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