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模式探究

2019-05-25 00:53王钧永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互联网+

摘 要:网络信息化社会发展背景下,互联网成为了渗透于人们生活中各个角落的重要技术,“互联网+”也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名词。当前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互联网思维的引入并不高,这造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受到的局限性较高,也不利于有效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为了能够更好的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效果,本文以“互联网+”背景进行具体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我国教育力量的强大为人才培养形成了多种途径,这很好的提高了我国的人才实力,但从当前的人才市场竞争力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上来看,就业市场的竞争严峻,高校人才培养应突破被动求职的思维,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就业机会,也能够较好的达到人才培养效果。在这种创新创业教育中,需要积极融合当前新的发展趋势,以“互联网+”思维形成的创新创业教育思维与模式能够更好的达到教育效果,形成人才培养新机制。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现状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趋势与社会发展需求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其旨在培养具备较强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能够更好的顺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但当前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創新创业教育是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理念兴起下形成的教育理念,其在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中还未形成较为稳定的课程体系,当前在大部分高校中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还存在缺陷,以课程设置未结合市场调研与市场需求为主要的不足,课程体系设置中偏向于理念讲授,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培养,也可能造成同一类型创业方向理念的形成,难题在有限的市场中获得较好的创业效果;第二、“互联网+”思维的融合度不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趋势而形成的,但在这种适应环境下,对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意识不强,“互联网+”思维的借助力度不高等,都很难有效结合信息技术功能实现行业高校发展。这体现在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中,其缺乏了对于学生“互联网+”思维的培养与互联网相关课程的教学,造成学生创新创业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也自己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性。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为高校大学生开辟人才市场,环境就业市场压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发展稳定性。这更加需要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应合理适应市场需求与社会发展背景进行新技术、新思想的融合教育。以“互联网+”思维进行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创新教育模式,在“互联网+”背景下进行有效的人才培养。以下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进行探讨。

(一)教学课程结构的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是主要问题,为了能够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强化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完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结构。以互联网思维进行市场调研与市场需求的分析,能够较好的把握向大学生提供何种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这是创新创业教育中有效利用“互联网+”背景提高教育针对性的方法,也能够较好的完善高效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提高教育有效性。

(二)“互联网+”思维的构建。高效创新创业教育中对“互联网+”思维的重视还不足,这会导致创新创业教育难以有效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在教育模式与教育改革中需要重视“互联网+”思维的构建,可以通过“互联网+教育”的形式,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线上、线下双互动,以互联网为教育载体,渗透大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这样能够较好的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渗透作用,有利于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也能够形成较好的创新创业意识。

(三)“互联网+”为背景的实践基地的建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的构建需要从传统的课堂讲授式中脱离出现,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是高校大学生培养创新创业技能的基础,在实践基地中可以营造以“互联网+”为背景,构建“互联网+创新创业”新模式。例如可以借助互联网载体进行网络化产业模式的创新实践,以形成新的网络销售渠道、网络购物模式等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这样有利于高校在人才培养中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也能够很好的结合“互联网+”思维进行创新创业教育。

(四)“互联网+”教育活动的展开。高校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兴趣来源于各类实践活动与教育活动,以“互联网+”教育活动形式进行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创业意识。高校可以借助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等开展“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创新文化展”等多种教育活动,在实践活动与教育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也能够有效结合“互联网+”背景进行人才培养,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形成新的教育模式。

(五)互联网企业实践教育。当前社会发展趋势中,互联网相关企业的发展最具竞争优势与竞争实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重视与“互联网+”背景的结合,在互联网思维下进行更加具备优势的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可以与互联网企业联合教学,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形成校企合作,引导学生在互联网相关企业中学习企业发展优势与企业创新理念,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创新创业意义,也能够借助互联网优势进行创新创业实践,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

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需要转化思维,以新的教育模式进行人才培养。互联网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与主要技术手段,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及时融合“互联网+”思维,以“互联网+教育”进行人才培养与教育模式的创新,并结合“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优势进行深入的人才培养,引导大学生形成自主创新与创业意识。

参考文献:

[1] 李  李.“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支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

[2] 王一婷.“互联网+”背景下陕西省大学生创业素质提升及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3] 胡方方.“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8.

[4] 石玉洁.互联网背景下山西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7.

作者简介:

王钧永(1982.8-),辅导员,男,汉族,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互联网+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