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及作用

2019-05-25 00:53闫鑫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中国作用

闫鑫

摘 要:当前,中国经济态势转入“发展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以及刺激政策消化期这样“三期叠加”的经济阶段,也就是进入了增速相对下降的“新常态”时期。针对这一状况,需要借助于深化改革,不断增强经济活力,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经济发展环境,特别是切实激发民间经济潜力、改善公众消费能力,在更高层次上促使中国经济达成转型,在“新常态”条件下实现经济社会的综合性发展。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分析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决定因素,并讨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作用;策略

新中国成立以来到现在成立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取得了明显成效,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的方式呈现出不断改善和进步。在这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式之间存在着互补的因果关系。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和作用方式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只有不断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促进经济发展。

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因素

(一)改革市场

为了提高市场激励机制、要素市场和产权结构,就必须进行市场化改革,对一些有竞争力的产品进行开发和培养。只有民间投资的意图得到充分激发,才可以起到提高因素总生产率的作用。衡量市场化水平可以根据以下指标来进行:市场的发展,政府干预和非经济国有化及相关经济的法律健全程度等,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取决于健全的制度。市场改革和商品化的程度也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商业化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它可能反映了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

(二)对外开放程度

技术和人才流动是与外商投资相关的必然因素。虽然各国都非常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但仍然会有一定程度的知识溢出效应,引入国家创新和提高其水平的能力。与此同时,随着经济贸易的自由化,参与国的市场潜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然而,相关研究表明,贸易量与知识溢出的强度和程度之间没有线性关系。贸易量的增加并不会导致知识溢出水平的增加,而是由双边贸易的密切性和结构决定的。

(三)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的转型与现代化离不开技术创新与主导产业的交替,在将生产力从低到高改变的过程中,提高了生产率和促进经济增长是不可避免的。同时,要解决成本上升的问题,生产增加的比例将小于生产要素比例的增加,这将导致规模报酬收益的减少。虽然企业正在创新产品和服务,但区域生产力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发展。服务业过于集中,制造业公司的比例下降,改变了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国内产业结构的转型和现代化离不开政府的调控和市场机制的完善。通过分析服务业工人总数的比例,可以衡量产业结构变化的程度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四)城市化水平

人口规模和城市的集中程度取决于在一定程度上的生产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在同一时间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城市经济,从而增加了人均水平收入和人力资本,大大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人口和城市规模得到扩大。 2018年,中国的城镇常住人口为81347万,城镇人口的比例为58.52%,这也提高了城市化水平,这反过来又导致了教育、就业、医疗水平、收入、培训、接受知识和传播方面获得更好、更多机会。同时,再一次提高了城市人民收入和硬件设施的发展,逐步提高消费商品和服务质量,这将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需求。

二、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途径

(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拉動内需

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可以大大增加投资需求,对于我国而言,经济发展的增长速度正逐步走向一个更加缓慢的模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从原来的粗放型增长转变为当前的集约型增长方式,极大地刺激了投资需求,在不断改变经济衰退的趋势,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可以通过收入效应实现,其主要表现在刺激消费这一领域,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新技术、新产品的涌现必将拉动内需的增长,人民个人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经济的发展和消费增长。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消费水平得到了更大的刺激,经济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所以说经济转型据具有带动需求的正面效应。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够服务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产业结构的整合与调整实际上正在改变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式。高层次、高附加值的产业将在产业结构转型,在更新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传统的制造业不能只学习一种发展模式,防止拷贝和粘贴,避免同质化产品的外观,但对产品的价值和档次上下功夫,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但是,在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基于传统的工业结构,并在行业中占有很高的比例,中国需要不断更新和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全球贸易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势必加剧国际竞争。在国际市场上,尽管“中国制造”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创新和竞争力的能力是不够的,你不能具有竞争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要想脱颖而出,这需要中国不断开发新技术,开展知识与产业创新的创新,优化和提升传统产业,改变现状和调整,不断改革产业结构,持续稳定的状态和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三)能够不断产生创新驱动的效果

在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它不仅仅是放弃传统产业,但吸收其优点、改造、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不断填充新老和改革,这个过程存在差距。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对创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要求我们在继承传统产业的同时,继续探索和发扬传统产业。在原有的基础上,我们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和技术以及结构层面。在具体转型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发展模式的空白,商业模式和企业不可避免地带来创新效应。因此,填补新老改革空白所产生的创新驱动效应也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合作机制。大公司与中小企业的联盟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模式进一步完善。它促进创新和创业的相得益彰的优势,可实现双方企业的共同发展的前提下,本着互惠互利的双赢局面,以充分发挥新旧改革进程。

三、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策略

(一)借助改革释放经济活力

应充分注意放缓的经济增长,提高改革开放措施,妥善保持稳定增长和推进改革除了调整结构,惠民生、防范风险,使用改革激发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努力实现和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从管理部门的角度来看,必须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完善公司的产品和支持企业的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开展创新创业。

(二)努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过去,我国经济是由投资单方面推动的,下一步应该完全是创新,这是实现经济权力转换的关键。要提升经济新常态,必须大力实施创新动力,完善发展战略。一方面,我们将利用先进技术创造经济发展的引擎。另一方面,通过大规模的创业和创新,我们将为经济发展开辟新的动力,让沉淀的私人资本获得投资渠道。

(三)实现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

通过权力下放和分散等措施有效配置方式,有效地缓和市场准入增加市场的灵活性,改进的活动的效率并提升广大参与者的热情。帮助市场参与者,使中小企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对于相关部门的管理,就必须不断提高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创造公平,透明,透明和公开的市场环境,切实提高市场要素配置的效率,有助于经济增长。特别是要增加市场信心,采取一系列开放政策,使中国经济“进入”,“退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四)开发消费经济潜力

努力培养更大的消费需求,有效提高社会消费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特别是根据消费更新趋势,发展消费潜力,鼓励产业创新。为了提高税收征管等環节,方便人民购买进口消费品。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使人民生活更幸福,让社会更加稳定,提高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消费者的意愿。

(五)推动“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

制造业属于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这是国际公认的,特别是对于中国,在经济领域的持续发展是必要的改变低端产业,使制造业由“从大到强”。首先,我们必须做好培养人才的工作。通过科研院所的实际市场的有效对接,创新人才研究能力,同时也增加企业人才的积累,帮助中国制造跳出“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道路,形成产业升级,实现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的发展,并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科技成果转化率。

参考文献:

[1] 王  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动力及其作用途径[J].中外企业家.2016,(36).

[2] 赵  勇,白永秀.企业家社会责任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未来与发展.2012,(11).

[3] 吴志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动力及其作用途径[J].现代经济信息,2016,(09)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方式中国作用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驱动机制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FDI、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方式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提升基于文化引领的企业软实力推动国有企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