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助推理论的我国社会道德体系优化研究

2019-05-25 07:40佟林杰张俊秀王奕骅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11期
关键词:政府

佟林杰 张俊秀 王奕骅

摘要:社会道德是引导社会发展方向,调节社会关系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社会道德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也越来越把社会道德体系的建设视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社会道德虽然是在社会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不受法律强制的,但政府在社会道德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思想文化方面的政策,在促进我国社会道德体系优化方面功不可没。促进我国社会道德体系的优化,需要政府改变原有的传统的领导方法,以助推形式的新的方法来引导公民加强自身社会道德素质的建设。

关键词:助推理论;政府;社会道德体系

一、助推理论与社会道德体系优化

(一)助推理论的概述

“助推”理论的目的是引导人们能够做出更好的选择,最早提出该理论的是一位行为经济学家理查德·H·泰勒,泰勒提出了“自由主义的温和专制主义”。他认为“自由主义”和“专制主义”两者是统一的。“‘自由主义的目的,即保证人们的选择自由。‘专制主义则是选择设计者用带有强制色彩的方法来左右人们的选择,引导人们的决策。如果‘专制主义不包含强制色彩,它就是‘温和的,而‘助推则结合了以上三个特点。”人们作为社会中的人,往往存在不理性的一面,在做选择时多数是根据自己的直觉和个人的喜好,从而做出的多数选择在满足了自己的利益同时也对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有所损害。助推理论旨在保证人们自由的同时,帮助人们自觉的做出更好的选择。

(二)政府助推与社会道德体系优化的关系

政府作为我国政策的制定者与执行者,在优化我國社会道德体系方面发挥着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政府具有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政府通过对文化事业的引导形成一种社会意识,将伦理道德注入社会意识中,以软方式影响人们的思想,从而规范人们的行为。助推理论即通过温和的方法来引导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更加符合社会道德的选择。这是泰勒在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但是,同样可以从政府管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现行社会所面临的社会道德体系优化的问题。政府可以利用助推理论中的思想对人们的道德行为进行引导,加强人们的社会道德意识,帮助人们主动地提高自身的社会道德修养,使人们能够自觉地在社会生活中做出合乎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并且通过这一理论对我国社会道德体系进行优化。

二、当前我国社会道德体系建设与发展现状

(一)我国社会道德发展的基本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道德水平也有所提高,大多数人民爱国热情高涨,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法律意识不断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实际的人际交往中的社交礼仪等知识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便开始了对道德体系滑坡的热议。近年来,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不断地出现了道德缺失现象,如诚信问题,毒奶粉、毒胶囊、瘦肉精、地沟油等,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问题暴露在公众面前。除此之外,我国社会道德责任心有所弱化,出于“经济人”的假设,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以自我为中心,将自身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处事越来越注重实效,对集体主义价值观念的认同度越来越低,对他人缺少同情心,对家庭缺少爱心,对社会缺少关心。道德冷漠现象在社会中不断蔓延,经济发展为社会带来利益的同时也造成了社会道德水平的下降,人们道德冷漠现象增多。

(二)我国社会道德体系建设进展缓慢的原因

首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着重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经济理念,努力先把蛋糕做大,这一理念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导致大家在社会生活与实践中,盲目的追求效率,漠视法律法规、道德规范,以至于出现了越来越多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现象。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仅对维护他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意识不够,还对他人对社会的正当利益造成损害,人们的价值观念越来越趋于利己主义。“道德缺失不能简单的归结为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但经济活动中客观自发的规律作为一只‘看不见的手,往往处于一种自在、盲目、无序的状态,需要道德、法律等理性规则和主体人加以调空规导。”其次,我国在社会道德方面的法律规范、制度机制存在着漏洞。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不断探索中求发展,法律制度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我国法律法规存在过度的强制性,人的内心都具有逆反心理,当自身的行为受到强制,感到压迫时,会对自己行为所受到的约束作出反应,进而寻找法律规范中的漏洞,钻法律的空子。再次,许多的道德问题出现与我国的监管体系不完善、惩罚力度不够有关,一些无良的利己主义者,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在估计了自己违反法律规范会受到的惩罚量之后,与其能够获得的利益进行比较,当其利益大于所受惩罚时,就会选择违背法律法规,达到自己的目的。最后,从人们的思想观念方面看,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思想观念有很大的影响,当今的社会媒体所体现出的一个现象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近年来网络媒体迅速发展,打开网络,各大网站所报道的新闻多数是一些社会道德缺失的事件,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这些事件的热议很难消退,正是因为大家对一些社会道德缺失的事件耳濡目染,以至于对其不以为然,从而被不良行为影响,使得自己的社会道德意识下降。

三、政府助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优化的必要性

第一、基于助推理论政府促进社会道德发展的优势。首先,政府作为社会道德体系发展的掌舵人,把握着整个社会道德发展的大局,能够通过政策导向引领社会道德发展的总方向,通过建立整体战略目标,带领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其次,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政府能够通过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这一渠道来优化社会道德体系,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将社会道德思想融入其中,加强人们对其认识。再次,政府通过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力,支配广大媒体,通过大力宣传良好的社会道德现象促进社会道德意识的渗透,使得广大人民群众无形之中将道德意识存于内心。最后,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大多数政府受到人民群众认可与拥护,其号召力比较强,发出号召能够得到较好回应。

第二、社会道德发展对我国社会整体发展的影响。社会道德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具有促进作用,社会道德的发展能够帮助人们提高职业道德的意识,从而使得人们在经济中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能够自觉的维护他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减少为了获得自身的最大经济利益而不择手段,造成的食品安全、贪污腐败等问题。同时,社会道德的发展有利于我国法律法规的顺利实行,人们道德意识的提升使得其自身能够更自觉的遵纪守法,规范自身的行为,从而减少违反法律法規、道德规范的现象能够减少钻法律空子的行为。“与此同时,还要促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社会道德体系的优化还能够促进我国社会思想文化体系的发展,能够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民族凝聚力,从而间接的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四、助推理论下政府促进社会道德体系优化的具体措施

第一、利用从众心理提高人们的道德意识。作为社会中的人,个体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指个体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从众是个体在社会群里行为的无形压力之下,不由自主的做出的行为选择。可以利用人的这一心理特征促使人加强对社会道德的认识。所以作为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要求具体公共设施管理处在公共场所多设立垃圾桶并且自觉维护场所干净整洁,给人们造成一种环境压迫感,当大多数人都能够自觉保持公共场所卫生时,那些不讲卫生的人也会注意自己的行为。人们的意识相对较差。

第二、通过公众人物的号召促进社会道德发展。在这里和大家探讨一下榜样的力量,对于不同时代的人心中都会有一类自己喜欢的角色,比如老年人心中敬畏的是拥有毛泽东精神的国家骨干式的人物,中年人欣赏他们同时代的经典演员或歌手,青少年喜欢现代明星网红,儿童喜欢动画片里的人物。每一个不同阶段的人都有自己希望成为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人们看到自己喜欢的人时,会不由自主的向他们学习,包括言行举止、行为习惯。本文认为政府可以从这一点出发,通过邀请一些受大多数人喜爱的公众人物号召全体社会的成员提高自身的社会道德建设。可以通过公益广告、公众人物的公众号、微博等进行媒体宣传,也可以通过邀请公众人物参加讲座以及明星的演唱会。只要是公众关心的地方,就可以随时随地的传播社会道德的正能量。

第三、利用人“自我想象的聚光灯”心理来规范其行为。“自我想象的聚光灯”心理出自泰勒关于助推理论的一本书籍,其中的内容是“别被自我想象的聚光灯照花了眼”,总体的意思是在公共社会生活中,人们总会认为别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给予关注。政府可以利用人们的这一心理,使人们在公共生活中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比如,政府可以命令当地公共设施管理处在公共场所的墙壁上悬挂大型的镜子,给人们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假象”,即自己时刻在被大家关注。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人们强化这种“自我想象的聚光灯”心理,使得人们感觉自己无时无刻不在别人的视线里,给人们灌输一种要时刻注意自己言行举止的意识,从而无形之中迫使人们自觉地约束自己的道德行为。

第四、利用道德的感染力助推社会道德的建设。感染力是指能够引起别人产生相同思想感情的力量,道德的感染力则是通过社会道德现象来使得人们自觉的增强自身的道德意识,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也不断发展起来,新闻媒体对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现今社会的信息传播中也存在着“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现象,每天打开网络总能看到一些关于社会道德缺失的新闻,大家耳濡目染,逐渐的便会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反之,如果政府通过对媒体进行一定的管控,要求其减少对道德缺失现象的关注,将焦点转向社会中具有雷锋精神的人物事迹,加大报道社会中具有良好社会道德素养现象的力度。这样,我们一直被社会环境中的优良社会道德文化熏陶,会使得人们自觉加强自身社会道德意识的建设,自主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环境塑造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社会才能塑造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公民。

参考文献:

[1]理查德·泰勒,卡斯·桑斯坦.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M].中信出版社,2015.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人民出版社,2014.

[3]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当前中国社会道德问题与道德重建[J].道德与文明,2012(01).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科基金“基于助推理论的公共服务质量提升策略研究”(编号:HB18GL079)。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猜你喜欢
政府
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消除贫困的阻碍分析
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消除贫困的阻碍分析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一张图看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信息通信
贵州实现县级以上政府法律顾问全覆盖
煽动民族主义情绪 被疑与政府演双簧
月榜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