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苏州职业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途径研究

2019-05-25 01:36孙凝张晓芸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17期
关键词:跨境课程体系一带一路

孙凝 张晓芸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一、苏州跨境电商概况和人才需求现状

(一)苏州跨境电商发展概况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国内外新形势和背景下,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日益深入,我国电子商务持续保持快速发展。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8)》显示,2018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约31.63万亿元,同比增长8.5%。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电子商务法》的出台,中国跨境电商呈现出新特征、取得了新成绩。根据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跨境电商市场数据检测报告》,2018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9万亿元,同比增长11.6%。2019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有望达到10万亿。

苏州市2016年获批复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依托江苏省较为成熟的电商发展体系,以B2B出口作为业务发展重点,不断完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功能,初步形成了跨境电商产业集群,促进苏州市外贸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苏州跨境电商综试区自获批复建设以来,据线上综合服务平台统计,截至2019年3月B2B出口累计突破160亿元;1210模式B2C进口累计实现1.2亿元;9610模式B2C出口在常熟、吴中等地取得突破并呈加速增长趋势,实现近1200万元,邮包快件形式的B2C出口年出口规模约5亿美元。

(二)苏州跨境人才需求分析

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对跨境电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人才一定程度上也成为跨境电商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跨境电商人才需求仍有缺口逾450万,2018年该缺口增长率为30%以上。造成缺口巨大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我国各高校跨境电商专业人才数量有限,二是跨境电商人才质量不高。根据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8)》,截至2018年,全国共有544所本科院校设有电子商务专业,电商专业毕业生3.2余万人,在校生11万人,还有1000多所专科院校设有电商专业。根据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和赢动教育联合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电商企业人才来源中高校学生输送仅占28%,而跨境电商专业或方向的学生人数更少。从人才质量角度看,专业对口应届生缺乏实操能力,难以适应企业需求。

苏州虽然跨境电商发展较好,但在人才供给方面有明显的短板,进而制约了苏州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苏州地区高校数量有限,每年培养的电商人才(包含跨境电商方向)数量远低于行业实际需求,也缺乏有能力和经验的跨境电商人才。

目前苏州地区对跨境电商人才有需求的企业主要有四类:第一类是跨境电商平台类企业(如兰亭集序);第二类是跨境电商服务型企业(如极易电商);第三类是制造型企业(如聚杰微纤);第四类是外贸进出口企业(如英业达)。

以上企业对跨境电商相关人才基本学历要求以大专学历占比最高;对岗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运营、营销、客服、美工等专业岗位;对技能的需求包括外语技能、国际贸易、网店运营、网络营销和物流等方面;对职业素质要求主要为学习能力、工作执行力、团队行业协作能力、创新能力、责任心等;同时对有工作经验或实习经验的人才较为青睐。跨境电商的特有性又要求其相关人才掌握涉及跨境交易、跨境支付、跨境物流、退税结汇等业务的知识和技能。由此可见,跨境电商企业需要的是具有实践能力的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

二、苏州职业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途径

跨境电商是新兴的产业模式,其人才培养需要顺应产业发展,解决人才需求的问题。跨境电商相比传统电子商务对人才能力和技能的要求更高,需要的是真正符合跨境电商特点的复合型人才。苏州作为我国跨境电商产业发展较为发达的地区,在人才培养方面也需要立足本地现状,充分利用本地的优势和资源。尤其是苏州地区的高职院校,要为产业办教育,要充分了解本地区乃至长三角地区跨境电商行业和企业需求,培养具有跨境电商创新能力、具备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复合型的跨境电商人才。笔者在研究和调研本地区跨境电商发展和本地区高职院校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现状基础上,在政行校企的合作机制、产教融合的培养方案、分层跨界的课程体系、信息化资源建设和项目化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途径与措施的建议。

(一)政校行企的协同工作机制

人才的培养要符合行业发展、切合实际情况。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学校要根据地方政府、行业部分和企业的委托和需要,建立合作机制,最大限度地实现培养符合要求的人才。

要以苏州跨境电商综试区等产业集群为支点,联合苏州电子商务协会、苏州跨境电商协会、苏州地区跨境电商企业,共同组建跨境电商专业指导委员会,以常务会议和专题会议为主要形式,围绕地区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情况和行业企业实际,协同完成跨境专业调研、专业发展规划、课程建设、教材开发、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技术咨询与培训等社会服务。同时通过共建企业学院、共建实训基地、共同打造师资队伍等方式实现深度合作,实现“校中企业”“企业大学”等合作模式,将校内校外多种因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构成有机整体。

(二)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政校行企的协同工作机制基础上,与企业深度融合,校企“双主体”制定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大量调研和走访,结合国内外同类专业人才标准,充分了解企业与专业相关的主要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掌握毕业生对口就业的主要岗位及岗位趋势。

苏州地区跨境电商的发展旨在推动外贸新业态创新兼容,探索跨境电商与市场采购贸易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要求建立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于一体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而提出跨境电商对从业人员岗位能力“外语+专业+素养”模型,融合金融、采购、商务等专业群,通过企业嵌入、课证融通等方式进行专业技能教学,同时将压力管理、团队协作等职业素养和外语商务沟通能力融入,从而培养符合需求的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

(三)分层跨界的课程体系

以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为例,基于“外语+专业+素养”模型搭建了分层跨界的项目化课程体系(见图1)。职业素养和外语课程主要为压力管理、团队协作、外语商务沟通等课程。职业知识课程和职业能力及拓展课程主要为跨境电商基本知识、跨境电商实务操作、国际贸易、客户服务、多媒体与美工、网络营销、实践实训等。以上课程可以结合跨境电商企业的课程资源和企业标准,融合企业岗位技能需求、职业资格证书内容和技能比赛内容,匹配实际岗位、对接职业标准,校企共同开展基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职业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金融管理、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商务管理专业课程,与专业群形成“底层共享、中层独立、高层互选”的对接行业标准的跨专业课程体系,使得课程体系更适合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图1 基于“外语+专业+素养”模型的分层跨界课程体系

(四)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

跨境电商原本就是随着互联网而出现的新兴产业,为顺应信息化教学改革,需要构建信息化的互联网教学资源库。各大在线教育平台和电商平台都存在公开的网络课程资源,学生可以通过开放的资源学习。但是学校要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为基础,主动开发建设在线网络课程。核心课程要进行项目化改造,建立校级至国家级的网络课程,同时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进行翻转课堂的实践,实现学生线上线下自主学习,教师线上线下同步教学。

根据跨境电商专业核心模块和信息化网络平台建立的教学资源库可分四大核心模块:跨境电商基础模块、跨境电商进出口模拟模块、跨境电商设计模块、跨境电商运营模块以及岗前就业模块等。跨境电商基础模块课程以跨境电商基础知识、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和行业案例课程为主。跨境电商设计模块以美工设计与多媒体应用等课程为主。跨境电商运营模块以网店运营、网络营销、物流管理、客户服务等课程为主。跨境电商岗前就业模块以项目化岗位实训和真实岗位实践为主。

(五)项目化实践教学

面对跨境电商企业急需的具有实践能力的跨境电商人才,以企业真实项目为依托,打造跨境电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含跨境电商岗位基础实训、岗位提升实训和岗位综合实训。从培养学生职业规划、职业素养和跨境电商基础技能,到引入仿真跨境电商项目,再到安排学生进入真实企业开展综合实训或者进行创业项目。提高学生实操动手能力,培养“实习期便可上岗、一毕业就能就业”的高技能型人才。

为满足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目标,达成项目化实践教学效果,必须坚持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基于跨境电商企业真实项目的实训室,涵盖跨境电商产业链平台。如跨境电商运营模拟实训室、跨境电商摄影美工工作室、跨境电商智能物流实训室、跨境电商营销策划实训室等。

三、结语

高职院校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国家产业和经济发展。随着跨境电商在苏州乃至长三角的快速发展,复合型高技能人才需求日益紧迫,高职院校必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解决行业发展瓶颈问题。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政行校企的合作工作机制,产教融合制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案,打造跨界融合的课程体系,配以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和项目化实践教学,实现高屋建瓴、分层实施、立体化全方位覆盖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行业企业输送高质量跨境电商人才,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丝路电商”发展。

猜你喜欢
跨境课程体系一带一路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跨境直投再“松绑”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