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佳玉 范勇
【摘 要】在古代,铜镜具有多种用处。其既可以当作女子梳妆用的镜面,也可作为房间内的装饰品。铜镜有正反两面,且两面各有用处。其中,正面平整光亮,用來作镜面,背面大多以各种各样的图案和花纹为主。铜镜背面的装饰体现了当时背景下的艺术风格,带有浓厚的时代文化色彩。铜镜的发展在汉代达到了高潮时期,且汉代铜镜具有图案复杂、纹路交错、质地精密等特点,因此具有极高的鉴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其中,有一种镜被称为“规矩镜”,在汉代最为流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铜镜;汉代;纹饰;规矩镜
中图分类号:J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3-0155-02
一、汉代铜镜的形成和发展因素
铜镜的广泛使用从战国时期开始直至明清时期,延续了三千余年。历史上的铜镜发展曾出现过几次较兴盛的时期,依次是战国时期、汉代、唐代、宋代,宋代以后,玻璃镜传入我国,铜镜逐渐衰落。汉代是秦朝暴乱结束之后史上的稳定时期,该时期,铜镜飞速发展。意识到秦朝暴政为国家带来的悲惨命运之后,汉代统治者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强调与民休戚。因此,汉代一直处于一个稳定发展的社会时期,在这样稳定的时代背景下,汉代的各种产业较之前都取得了进步,如商业、自然科学产业以及手工业等发展迅速,进而出现了一片民生安乐、百姓富足的繁荣景象。社会的空前繁荣和地域间的广泛交流,使得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都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其中青铜文化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期,该时期的铜镜无论是在款式还是制造方面都比以往更为丰富,更为精致,铜镜也因此而在群众中得到普及。
道教是我国传统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基础为秦朝道家学说,正式形成于两汉时期。道家追求人类的永生,以成为神仙为最终的愿景。汉代的铜镜是普通百姓中常见的日用品,其在某种程度上与道家学说具有一定的联系,即道教中的核心思想会在铜镜中以图案或者铭文的方式传达出来。
二、汉代铜镜中规矩镜的形式美感
(一)对称均衡。规矩镜作为铜镜的一种类型,具有做工精细、巧妙等特点。因其镜纹中具有TLV的字样,故外国学者也将其称为TLV镜。相比于一般镜子而言,规矩镜的布局较为统一,镜子的背面一般多为几个不同的装饰区域。第一个装饰区域以原纽为中心,纽座具有几种不同的外形,如方形和圆形等。第二个装饰区域是纽座幅面,该区域的基本装饰物为花纹。其中,花纹中大多呈现TL形状,整齐排列。第三个装饰区域为花纹外部,主要装饰物为不同形状的几何纹以及鸟兽纹等。最后一个装饰区域位于外缘区,该区域花纹图案较为复杂,且呈多样化的趋势,包括锯齿纹、素纹以及联弧纹等。其分成五个
区域,布局严谨端正。在构图过程中,应时刻秉持对称的原则,此外还应把握整体的均衡性。人类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一种稳定的视觉习惯。因此,齐整的布局以及对称规则的构图符合人类的基本审美观念,能够使人产生一种庄严的感觉。
规矩铭文镜因其构图规则、具有传统的美感而闻名,其铭文一般以姓氏或者修饰词语构成,如“赵氏”“王氏”等。人们为了能够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这样的思想,需要找一个与他们社会生活中密切相关的东西作为媒介来表达这种思想,而铜镜恰好可作为传达某种情感和思想的载体,因而被广泛被应用于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此外,铜镜中特有的铭文和装饰花纹等,可以从侧面体现出当时背景下人类的情感与观念。
图一的规矩铭文镜上双圈内八枚乳钉间隔几何纹,双圈外切井字纹,中间的方格将铭文镜分为内外两部分,内部印有“子丑寅卯”等自养,外部花纹相间,以卷云纹和规矩纹为主。其外再饰铭文为“新善佳竟栽真大好,上有仙人”等字样,边缘处花纹以栉齿纹为主,此外还相间有三角锯齿纹。规矩镜的最大特点为两边图案对称,且纹路清晰规则、使人产生一种沉静的感觉,其镜本身拥有一种秩序的美感。然而总体来看,该类镜缺乏独特之处,且模式形状固定,无法给人一种耳目一新之感,容易使人产生审美疲劳。
西汉壁画印有各种不同古代人物图像。随着铜镜的不断发展,七言韵语逐渐作为铭文的重要内容而被镌刻在铜镜中。如“新有善铜出丹阳, 和以银锡清且明。青龙白虎掌四方, 朱雀玄武顺阴阳。”等。这些韵语从侧面表现了当时社会所处的状态,体现了人们崇尚神仙的思想,带有一定的封建迷信色彩。
(二)调理与反复。图案的条理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图案的美感,画面的规律性主要体现在同一个或几个不同的纹样重复出现或相间出现,使画面的节奏感增强。纹样排列方式一般可分为两种,分别为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
王莽在总结前朝失败经验的基础之上,建立了新朝,从此便加大力度进行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尽管政治经济局面有所改善,但思想文化仍停留在前朝发展阶段,除铜镜装饰技术有所提高外,艺术风格较以往未发生太多变化。就纹饰来看,新朝铜镜纹饰进行了创新,并逐步出现了各种禽兽的画像,如牛、鸟、兔等,但从表现手法来看,与西汉手法一脉相承,多采用阳线勾勒。就构图来看,新朝铜镜在乳珠相间分隔的基础之上,添加了新的内容。即形成以纽座为中心的方栏外围,同时在不同纹带处用多个同心圆来勾勒。所以有人评论“新莽时代的汉镜是古代铜镜发展的巅峰时期。”
图二为一个典型的四神规矩镜,从图中可以看出,该规矩镜纽座外围依次排列有精妙的纹带区域,且纹带细腻,构图缜密,堪称佳作。此外,该镜圆中有方,形成了鲜明对比,呈现出一种层次感,能够使观众感体验到一种规矩美感,同时又不乏创新之处。
(三)动感与静感。规律感强的汉代规矩纹中也有活泼生动的例子。把静止的、刻板的TVL纹与富有动感的连弧纹,动物纹相结合,使正面镜子的纹样丰富,趣味性很强,既突出了规矩纹的特色又突出了主题,达到了动静结合的效果。
图三所示的双龙规矩草叶镜,凹面方格外四正规矩纹将镜背纹饰分为四区,每区T纹下压两只小鸟,背向启喙,活灵活现、富有动感;V纹折角与方格外角间接乳钉,两边旁饰双叠麦穗状草叶纹;二相对矩(L)纹上饰龙纹,大眼双角,有跃跃欲试的神态,龙身向左下弯曲接草叶纹,另为二矩纹上饰三卷叶纹。内向十六连弧纹缘。总体来看,该镜构图巧妙,艺术表现力较强,并且集合了多种纹镜的优点,观赏价值较高。
三、规矩纹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一)规矩纹在标志中的设计。广为大家所知的中国银行行徽,其设计者为靳埭强先生,他在设计过程中融入了平衡居中的思想,该思想同时也是规矩纹中的重要思想之一。该作品被视为中国标志设计的典型作品之一,同时也受到普通受众的广泛好评,标志图形造型设计被数次论述分析。这个标志是以“方圆”观念一向的代表为出发点:整体造型为一个闭合的圆形,内部贯穿有中线和方形,使整个图形布局完整同时又不显单调,具有较强的包容性。以中国、古钱币、中国红的色彩,使得标志从造型心理到含义都具备中国精神。
(二)在建筑中的应用。总体来看,在规矩镜中,圆和方分别象征着不同的含义,前者表示天,后者与纽区共同表示地。规矩纹作为镜的重要组成之一,象征着维持天地的框架,这是早期人类所认为的宇宙图式。一些学者认为,镜纽旁的方形象征地,而构成规矩纹的不同字母分别象征着四个不同的位置区域,如T、V、L分别表示四方之间、四海以及沼泽地的栅栏门。此外,从形状来看,这些符号都是弯曲的,用来阻止恶魔入侵。纽结位于铜镜的正中心,表示我国在宇宙中处于核心位置。 纽座的今个乳表示支撑天的柱子。这种宇宙图式的目的是基于汉代的思想意识形态, 表示自己置身于宇宙中间, 以示与宇宙一起运行, 有企求长生不死、高官厚禄之意,从而把规矩纹符号本身也打上了神秘思想的烙印。
从俯视的角度来观察上海博物馆,非常具有汉代规矩纹的基本特征,采用了这种天圆地方的理念,建筑的底座为方形,底座上部有圆顶覆盖,将我国的古代文化特色体现得淋漓尽致。
四、规矩镜的构图形式与现代设计的对比
从构图角度来看,汉代铜镜大多表现的是一种积极的思想,象征着活力与浪漫,且摒弃了儒家思想中的功利主义。铜镜中的图案多以人、神、兽为主,将现实和神话、神和人完美联系在一起,从而为后人创造了一个理想、多彩的世界,体现了人对于神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现实世界的征服。汉代铜镜上随处可见龙虎、奇异的禽兽、龙凤、东王公,以及各路神仙的画像。汉代艺术强调力量与气势,在表现手法上大多以写实为主,且注重整体轮廓,不过度注重细节,在古代铜镜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风格特色。
汉代铜镜不仅在形象上与众不同,此外在构图方式上也别有一番新意。在以虚写实、计白为黑等艺术手法还未出现时,汉代铜镜强调画面的充实感。它用一切的装饰和构图使整个画面呈现一种丰盈之感,纵观整个汉代铜镜,几乎没有在铜镜画面中留有空白。后现代文人大多喜爱空灵之美,倾向于留白,从而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而汉代铜镜倾向于饱满充实,为人们展现了我国古代早期的审美文化和审美傳统。
参考文献:
[1]刘诗,陈碧.浅析汉代铜镜纹饰中的人文思想特征[J].文教资料,2013,(5):60-62.
[2]田英.汉代铜镜纹饰研究及对现代设计的启示[D].
[3]卫琪.略谈汉代铜镜的装饰纹样[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5, 25(3):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