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欣
【摘 要】哈尼族作为跨境民族,分布于中缅泰老边境,竹筒舞则是文化生活主要表现之一,本文通过对缅甸一方哈尼族支系阿卡族竹筒舞的具体情境、文化源流以及现实状态的分析,认为阿卡支系竹筒舞在大特点一致情况下,有其自身独特特点,即表现民族特色又可看出缅北地区多民族混居的特色。
【关键词】缅甸;哈尼族;阿卡支系;竹筒舞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3-0149-01
哈尼族在现有分布中广泛分布于中缅泰老边境,在不同国家其名称有所不同,在缅甸其自我民族认同称谓为“平头阿卡”或者“尖头阿卡”。而在缅北民族混杂情况下,当地佤族和拉枯族对其则称作“吾杂宴”。称谓不同但客观族群状态与我国境内哈尼族则是一脉相承,哈尼族能歌善舞,阿卡支系也不例外,在其文化社会生活中,歌舞尤其是竹筒舞作为必要的文化表现形式存在,有较强的研究价值。
一、竹筒舞历史文化渊源
(一)族群内历史文化联系的影响
现有材料尤其是阿卡人自身口述史材料证明,阿卡人是哈尼族从云贵高原逐渐向中南半岛迁徙过程中形成的支系。其口述史材料《嘎藏勾》则以夸张的艺术形式,向研究者展示其基本迁徙过程,即从高山向四周迁徙,迁徙过程中与本地民族既有争执也有合作,作为支系阿卡人也逐渐定居于中南半岛。而在文献材料记载与学者调查中也发现缅甸地区阿卡人最早出现在19世纪后半叶,距现在不过二百多年,再加上与中国境内原生种群的频繁交流,其历史文化联系并未中断。
(二)族群中特有的竹文化传承
在哈尼族族群中本身就有相应的竹文化传承,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在哈尼族生活地域内天然竹的大量存在,为文化创造与生存提供必要物质条件,而哈尼族自身也利用丰富竹资源进行自身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方面,在住房方面,在亚热带与热带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哈尼族采取干栏式竹楼建筑的居住形式;在饮食方面,食用酸竹、干笋、压竹等竹食品,出席之外普遍食用鲜竹;在文化生活用具方面,哈尼族在明代就已经制造并使用竹纸,在现有环境下仍有存在;在日常器物方面,竹器物也是其主要生活工具,其中既有竹碗、竹锅等竹炊具也有竹桌竹椅等竹家具。竹制品还作为生产工具横担一部分采集渔猎活动,典型为竹弓箭、竹水车等。随着长时间使用竹类产品进行生产,其民族文化中随之带有很强“竹韵”,在哈尼族包括阿卡系中竹乐器称谓重要民族文化展示体,如其种族常用乐器“区哩”“达威”都因地制宜以竹为原料进行制作。竹脚铃作为重要民族乐器其主要原料也是当地自产竹木。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双重作用下,哈尼族包括阿卡系产生浓厚的竹崇拜,这一特点可作为其基本民族文化身份标识。受到竹崇拜影响,哈尼族在自身日常生活中都要进行相应的标识。如在安土、動迁、生育都需要用一种竹表示崇敬,而在种族认同的关键祖先崇拜当中,竹作为主要标识也有其特殊地位。虽然不同的族裔有祭祖灵台有不同名号,如勐海西定山哈尼族祭祖的灵台叫“阿培朱格”而红河一带称“阿培黑沟”,但其基本物质表性与精神标识却存在一致性,以大竹篮放置竹桌与剪刀,平时放置于“朱任”(住房中柱)上,禁止触摸。哈尼族通过共同精神寄托来实现宗族交流,而且在中国云南与缅甸阿卡系相互交联的西双版纳地区,竹还有驱邪防鬼的作用,在缅甸地区阿卡人继承此种情况,对于竹进行崇拜,增加内部身份认同。
综上所述,深刻的竹崇拜不仅构建了哈尼族人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对其文化世界与文化作为的建构作用也十分明显,而在文化建构中文化自我标记区分了不同族裔,其缅甸阿卡人在混居情况下对于此部分更有感触。
二、竹筒舞文化内涵与具体情境展示
竹筒舞作为哈尼族的重要文化标识在缅甸阿卡人与其他种族混居缅北,承受缅甸强制性政治文化同化的时期内,具有其独特的作用。从竹筒舞的具体情境以及其内部蕴含的文化内涵可以有效进行表象。
从具体情境而言,竹筒舞作为节日歌舞活动的标识作用。在哈尼族包括阿卡系,在其独有的节日“噶汤帕节”跳竹筒舞进行庆祝,竹筒舞的内容包括日常生产生活活动,会场中则设置以竹筒徽章用以标记,其中树立彩带与竹竿,妇女则在其中歌舞以此,庆祝丰收。此种情态为农业社会生存基本庆祝方式,缅甸阿卡人作为哈尼族支系,也继承此种庆祝方式而且在互动中更有加强。在缅北民族杂居情况之下,在阿卡人的竹筒舞中也吸收一部分缅北各民族的因素,但其基本存与中国境内哈尼保持一致。
从文化内涵来说,竹筒舞中也存在一定宗教祭祀因素。在哈尼族包括阿卡支系的宗教祭祀中,竹筒舞作为其中一个组成部分也发挥了宗教色彩的作用。宗教来源于生产,竹筒舞实现了生活与生产的有效结合,作为生产性庆祝舞蹈符合生产向生活转化的趋向。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竹筒舞即对生活进行了抽象,实现生活艺术化。竹筒舞在缅北特殊的文化环境下,对阿卡人保持自身民族认同有特殊作用,且作为必要的文化标识对杂居阿卡人也可以在社会情境中实现身份识别,提升内部凝聚力共抗外部生存风险。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缅甸地区哈尼族阿卡人系竹筒舞的具体情境、文化源流以及相应的实际作用的探讨,认为竹筒族作为哈尼族特有的文化形式,对于缅甸境内哈尼族阿卡人系的民族身份认同、文化传承与社会风险抵抗提供必要的文化作为与文化意识支撑。
参考文献:
[1]张雨龙.哈尼族“阿卡”释义[J].云南社会科学,2013(02):48-52.
[2]何平.云南边境地区和境外诸国的阿卡人及其与哈尼族的历史文化关系[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9(05):44-49.
[3]关传友.论云南哈尼族的竹文化[J].世界竹藤通讯,2008(05):43-46.
[4]张谛.哈尼族民间舞蹈文化内涵简析[J].红河学院学报,2006(06):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