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潮
【摘 要】舞蹈是一种以形体为载体的艺术形式。通过流畅的舞蹈动作、面部表情与音乐节奏、舞台效果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传递出舞蹈本身想要表达的情感和韵味。儒家思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其中的文化精髓值得用更多的形式去传承和表达,将儒家思想中的“仁”与舞蹈融入在一起,不仅可以丰富舞蹈的内涵和本质,而且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儒家思想;仁;舞蹈表达
中图分类号:J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3-0140-02
在儒家思想中“仁”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儒家思想包括个体对他人的价值表达,体现着个人的最高道德品德和价值信仰。它包括“礼”“义”“廉”“耻”“忠”“孝”“信”“悌”等等的精神品格,注重在与他人或整个社会环境交流的同时,要遵守社会规则和社会主流文化价值准则,要在尊重他人利益和需求时实现自身价值。同时,儒学思想中的“仁”还包括对自我的约束和指导,体现着以和为贵的思想,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价值观念。在儒家诸多优秀思想文化中,“仁”的思想之所以得到广泛流传而且在后世的发展过程中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原因是它符合中国人一直提倡的人伦道德和价值信仰,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愈发的深入到每个人的思想和行动中去,同时能够得到不断的深化。
从舞蹈的起源来看,舞蹈随人类的劳动生产而产生,是因为人类的基本需求而出现,包括生存的需求,情感的需求,社交的需求等等,舞蹈就是贯穿于其中的基线。一个简单的肢体动作之所以能够不用语言的阐述就可以表达情感,能够生成共鸣,就是因为舞蹈中蕴含的人类的思想情感。而儒家思想中的“仁”这一思想正好契合了舞蹈更深一层的发展和每个舞者的自我表达。
一、儒家思想与舞蹈发展的联系
每一种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都离不开与时俱进的精神文化,舞蹈亦是如此。通过舞者灵动的表达中传递出一种情感,而没有情感的舞蹈是空洞乏味的。艺术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它是整个社会现状的有力反应,是统治阶级思想的凝练表达。而这种现状和思想又是一体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儒学思想中的“仁”可以为舞蹈的表达提供内在的精神指引和价值内核,舞蹈又可以通过外在的展示让每一位欣赏者感受到儒学思想的魅力。
儒学思想中的“仁”作为社会的精神指导,它的目标在于通过仁爱思想的传播,在宏观层面上,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在微观层面上,强调促进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培养出积极的自我效能感,塑造出爱国爱家的情怀和诚信友善的品格。舞蹈的目标在于繁荣中华文化 ,扩大中华文化的感召力,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宏观层面上旨在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让海内外更多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塑造文化强国的中国名片;在微观层面上,培养个人的文化情怀,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多样化的要求。不论是儒学思想中的“仁”还是舞蹈的精神传递,它们在目标上都是一致的,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艺术和文化的表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将舞蹈的元素融入传统习俗中,并在表演的过程中将社会的信仰,儒学的思想充分地展示出来,也可以通过舞台展示的方式,在舞者着装,舞台背景,灯光特效等的结合下,营造出浓重的文化氛围,让听众受到舞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的熏陶。
二、儒家思想中的“仁”的思想对舞蹈的影响
在儒学思想中,“仁”的本质在于人与人之间是并存的,也就是说,个体只有与他人处于社会交往的过程中才能够让自身的价值和属性得以表达。这在双人舞中得到了很好的阐释,双人舞是需要两个人的相互配合和动作的协调来完成的。根据相关的情景,舞蹈的主题来塑造表演者所传达的故事情节。在舞蹈表达的过程中,舞者之间的相互配合和默契度是至关重要的,每一位舞者要将彼此的特点和不足反复的磨合,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传达出舞蹈的情感,同时也传达出“仁”的品格。犹如郑板桥画竹就是将心中之竹,经过手中之竹,变为画中之竹的过程。所有理论和技法对于创作都是一个背景或前提。画外工夫是复杂的,从画中到画内的过程也是复杂的,只有立于画的恰当一刻,却是简单的,即绘画时候的专注。舞蹈创作也是这样的,作为编导学习时候要讲技法,更要针对不同侧面加强自身修养和知识,以应对不同的挑战。
在中国传统舞剧《鱼美人》的表演中,通过双人舞的形式呈现出了美人鱼和猎人之间的精彩故事,体现了善良与邪恶的斗争最终取得胜利这一结局的主题。它是以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为题材的,通过两位舞者之间的,默契配合和精彩的演绎,传递出了中国所一直信仰的文化价值:正义终将会战胜邪恶。在这里所颂扬的善良这一品质,就很好地体现了“仁”这一思想中仁爱的精神,只有与人为善,才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让自己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够获得心灵与生活的安稳,是人类最宝贵的价值情感。
总而言之,无论艺术还是文化,最重要的是在符合当今时代潮流下,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表达,满足大众对生活多样化的要求,因此艺术和文化的表达也应该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平台,如综艺节目,舞台展示、纪录片等的方式进行传播,将时代的内涵与现代化的元素充分结合,进行儒家思想文化“仁”之思想的当代表达。
三、儒家之“仁”与舞蹈之 “柔”的互动
儒家思想非常注重中庸的品格,这一点与柔性的舞蹈风格是相得益彰的,之所以在舞蹈的发展与传承中,柔性的舞蹈得到延续和创新,并且受到大众的青睐,最重要的原因在与柔性舞蹈可以带给欣赏者舒适,柔和的美感,这种美感满足了当今时代面对快节奏生活的個体对思想意境的追求,在对舞蹈的欣赏中,观赏者可以感受到放松,可以暂时地忘掉生活中的烦恼和各种压力的来源,从而能够倾听自己的心灵的声音,专注于自己的内在情感。
同时,柔性舞蹈的表达,也需要舞者在很好的把握中庸,儒家思想柔和之道的前提下,融会贯通,最重要的是,舞者作为舞蹈思想灵魂的载体,需要有自我内心的宁静和和谐,这样才更能够领悟到柔性舞蹈的魅力和精华之处,因此,儒家思想中“仁”的思想作为中华传统美德,既可以通过舞蹈的形式得以传递,又可以在与舞蹈的融合中得到发扬。所以说,柔性舞蹈风格的传承离不开儒家思想的指导,二者的相互配合不仅可以让柔性舞蹈的精神得以升华,让舞蹈的魅力得以散发,体现出舞蹈的阴柔之美,达到舞蹈震撼人心的效果,而且可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儒学思想的博大精深,扩大中华文化的凝聚力。
每个舞者在做舞蹈的表达时,并不是按照自我的性格品性去传递情感的,舞蹈也是有灵魂的,它是根据在特定的场景下,所需要诠释的角色来演绎舞蹈的灵魂,用肢体的动作传递出所要演绎的舞蹈角色的品性。所以,在舞蹈的这一层面上来讲,舞者对角色的领悟,对自身精神品格的塑造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儒学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启发和指导的作用。它帮助舞者准确的把握角色的价值情感,领略到如何将这种价值情感和舞蹈本身准确的结合,可以在塑造自身,形成高尚的价值情操的前提下,帮助舞者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不但可以丰富舞蹈本身的美感,而且可以让舞者发挥出更多的灵活性,丰富舞蹈本身的价值表达。
综上所述,儒家思想中的“仁”与舞蹈的表达,“仁”的思想之所以能够与舞蹈有所联系,是因为二者之间有互相融通之处,无论是表现形式,还是所传达的精神情感,都是能够合二为一的。舞蹈的表达最重要的是通过肢体的动作表现出内在情感的韵味,儒学思想无论是在提供价值指引方面还是在促进提升舞蹈的精神境界方面,都发挥着很大的作用。随着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和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不仅需要多样的艺术表达形式,更重要的是艺术的内涵,艺术的中国风味,儒学思想的加入,这些都为中国舞蹈的当代表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大的展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