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磊
【摘 要】《马头调济南八景》是一首以马头调为曲牌,描写济南八种具有代表性景物的歌曲,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刻的文化内涵。《马头调济南八景》记载于清代成书的《白雪遗音》中,是明清时期济南地区广为流行的歌曲,文章从此出发,首先对马头调的内涵进行了解读,并从社会经济以及思想文化两个角度论述了《马头调济南八景》的诞生背景,介绍了其主题内容,继而从音乐研究、区域文化研究以及民俗文化研究等三个角度探讨了《马头调济南八景》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马头调;济南八景;历史源流;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3-0068-02
民歌作为民俗文化与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流行于我国各区域,是古代人民自娱娱人的重要艺术样式。在我国灿烂多样的民歌文化中,马头调是一种广为流行的古老曲牌,明清两代均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力。马头调最早流行于码头区域,以口头传唱为主要传播方式,因其雅俗共赏、朗朗上口的藝术特点,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现存的马头调音乐作品主要集中于《霓裳续谱》《白雪遗音》中,多达数百首,《马头调济南八景》是其中的一首。
一、《马头调济南八景》的历史源流
(一)马头调释义
马头调是古代民歌常见的曲调,因其历史悠久,民间韵味浓厚,乃至有明清俗曲遗音“活化石”的美称。近代以来,随着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研究的逐渐深入与系统化,学界有关马头调的认知也日益深刻,马头调释义工作取得了极大进展。根据现代学术研究的成果,马头调也称“码头调”,是一种流行于码头的民歌曲牌,“马头二字是码头二字的同音通假”。著名学者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学史》中也指出“马头调的解释,也许便是码头的调子之意吧。”古代交通不便利,水运是大宗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朝廷征收的赋税乃至商贾贩卖的货物,多经由水运,因而,重要的水运航道均有大量的码头,特别是在京杭大运河开辟后,码头成为城市最繁华的去所之一,形成了以码头为中心,兼有酒馆、旅店、妓院的城市繁华地位,为马头调的出现与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马头调具有自娱、娱人的功能,是码头苦力、商贾等闲暇之余最为常见的消遣方式,妓女以及跑码头的艺人则是马头调最为主要的表演者。从现存的马头调歌曲来看,歌词主题内容极为广泛,除了常见的爱情类、故事类、文字游戏类外,也有不少描绘自然风情、社会风俗,或者寄托劝诫教育的内容,具有“雅俗共赏、幽默诙谐、情真语实、直抒胸臆”等特征。
(二)《马头调济南八景》诞生的社会背景
从马头调的释义中可以看出,码头的兴盛是马头调诞生与流传的主要因素,码头经济的繁荣催生了马头调这一音乐曲牌。但这仅仅是表层因素,《马头调济南八景》的出现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背景。
首先,从社会经济的角度而言,根据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南宋时期,我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明清两代商品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市民阶层持续扩大,特别是对于济南等省府城市而言,手工业者日趋增加,市镇规模日趋扩大,相应的,市民的文化娱乐需求也发生了巨大改变,通俗文化成为市民的首选,《金瓶梅》等反映市井生活的小说正诞生于此一时期。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催生了大量的民歌俗曲、市井艳曲,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对文化生活所带来的必然转变,《马头调济南八景》以济南府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为对象,而背后的经济发展则是其得以诞生的主因。
其次,从思想文化的角度而言,明太祖朱元璋制定了八股取士的制度,以程朱理学为准则,读书做官不再是士人的唯一出路,特别是中晚明时期,社会风气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突破程朱理学束缚的士大夫阶层数量不断增加,比如李贽,他不仅反对理学、倡导心学,更提出了大量惊世骇俗的思想,思想文化开放程度不断提升,为马头调等民间歌曲的流行与传播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使马头调逐渐从码头流传开来,向全国各地延伸。
马头调的流传范围非常广泛,根据流传地域的不同,可以分为“南板马头调”和“北板马头调”,且随着其社会影响力的不断增加,京城俨然成为马头调流行的中心区域,清代成书的《梦华琐簿》中写道“京城极重马头调,游侠子弟必习之,然,龈龈然,几与南北曲同其传授。其调以三弦为主,琵琶佐之。”
(三)《马头调济南八景》的内容介绍
将城市的主要景观总结概括起来是古人常见的做法,比如燕京八景、姑苏十景等。济南八景是济南最为主要的八个景点的总称,但关于济南八景的具体内容,却言人人殊。万明时期成书的《历乘》中载有“昔人标为八景,而沧桑代变,湮没者多”的说法,可见,在晚明以前便有济南八景的称谓,只是因为历史久远,加上时代环境的变迁,没有很好地保存下来。《历城县志》将济南八景概括为锦屏春晓、趵突腾空、佛山赏菊、鹊华烟雨、汇波晚照、明湖泛舟、白云雪霁、历下秋风,涵盖了济南最为主要的自然景点与人文景观,比如大明湖、千佛山、汇波楼、历下亭等,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马头调济南八景》就是以济南八景为主旨而创作的,展现了济南的风光,尽管在传播的过程中会出现某些唱词的差别,但八种景物是相同的。
二、《马头调济南八景》的文化价值
(一)音乐研究价值
《马头调济南八景》属于民间小曲小调,以济南府的八种代表性景观为歌咏对象,具有非常深厚的音乐研究价值。《马头调济南八景》出自清代成书的《白雪遗音》,本书由清代山东历城人华广生编写,所录歌曲以山东民歌居多,特别是和济南相关的歌曲为数不少,而《马头调济南八景》则是其中最典型的一首,是今天我们了解、研究《白雪遗音》的可靠凭借。不仅如此,《马头调济南八景》以马头调为曲调,而马头调是《白雪遗音》中唯一一首有工尺谱传世的曲牌,对《马头调济南八景》的研究,有助于提升今人对古代民歌曲牌的认知程度。至于歌曲微观层面的音乐价值,则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词格研究的价值。《白雪遗音》中收录的马头调及其变体歌曲有五百余首,每首歌曲虽然有着不同的主题,但在词格,也就是歌曲的句式上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就以《马头调济南八景》以及马头调春景、夏景、秋景、冬景为例,第一句多为七字,以4+3句式最为常见;第二句多为八字,既可以是四、四格式,也可以是八字一句格式,三四两句以四字、七字居多,《马头调济南八景》的典型词格,对深入把握马头调歌曲有重要价值,且在每句结束处加入四五字,作为衬词、衬句,这也是马头调歌曲最为主要的艺术特色。比如《马头调济南八景》“锦屏春晓真罕见,(一望东南),明湖泛舟,佳人采莲,(鸳鸯戏水前),佛山赏菊朵朵只在佛前献,好个重阳天”中的“一望东南”“鸳鸯戏水前”“好个重阳天”等,均有衬句的色彩,从“一板一眼”的节拍关系来译此谱可以得到现代意义上的五线谱。
(二)区域文化价值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的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别。以山东省为例,早在先秦时期,山东便同时拥有齐鲁两大文化,齐文化更具开放性、包容性,主张“因俗简礼”,鲁文化则更具正统性和封闭性,强调“亲亲尊尊”。今日,山东省内区域文化的差异性与多样性仍然存在。在山东省内诸多文化中,济南文化有着尤为特殊的地位。一来,济南位于鲁中,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济南文化更具包容性,二来,济南自明代洪武九年便成为山东首府,有着崇高的政治地位。区域文化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其构成元素较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区域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自然风光是区域文化形成的基础,而人文景观则是区域文化的外在表现。我国自古便有汇总区域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的传统,《马头调济南八景》以济南府最具特色的八种景观为歌咏内容,是济南城市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元素,比如“明湖泛舟”中所涉及到的大明湖,由济南众多泉水汇流而成,湖水澄碧、景色优美。济南八景作为济南区域文化的代表,在打造城市品牌、形成市民精神纽带、提高区域向心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三)民俗研究价值
民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民俗文化,特别是在重要的节日到来之际,各种各样的民俗文化异彩纷呈,比如清明节的插柳文化、端午节的赛龙舟文化、重阳节的登高文化等。民俗文化既有统一性,不少民俗文化具有跨空间、跨时间的特征,也具有独特性,不同区域因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等因素的差异,民俗文化的外部表现有一定的差别。《马头调济南八景》虽然以济南的自然风光为主要歌咏内容,但在呈现自然风光的同时,也展现了大量民俗文化的元素,具有深刻的民俗研究价值。比如,采莲文化。莲花因其高洁的品质,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宋代周敦颐特著《爱莲说》以表达对莲花的喜爱、仰慕之情。夏季荷花满塘,采莲成了常见的民俗活动,汉乐府中便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诗句。济南大明湖每逢夏季,便有大量的游人采莲,成为济南民俗的代表,《马头调济南八景》中咏到“明湖泛舟,佳人采莲,鸳鸯戏水前”。千佛山为济南三大名胜,以数千座佛像雕刻而得名,著名景点有千佛崖、万佛洞等。秋天到来之际,济南市民有登高望远的传统,千佛山是济南市民登高望远的首选,而漫山的菊花又是市民佛前献礼的首选,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佛前献菊的民俗文化,“佛山赏菊朵朵只在佛前献,好个重阳天”。《马头调济南八景》对济南民俗文化的记载,是我们了解济南民俗的重要资料,在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三、结语
马头调也称“码头调”,原先流行于商贾云集的码头区域,多在酒楼、妓女中演唱。随着马头调传播范围的不断拓展,逐渐成为士大夫乃至一般市民阶层喜爱的民间音乐样式,并涌现了大量经典的曲目,清代成书的《白雪遗音》中记载了数百首马头调歌曲,《马头调济南八景》是其中之一,以济南的风光景致为主要内容,不仅具有深厚的艺术价值,同样有着巨大的文化价值,是我们今天了解马头调这一艺术样式乃至济南区域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凭借。
参考文献:
[1]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2]傅雪漪.中国古典曲谱选释[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6.
[3]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高龙奎,崔海正.《白雪遗音·马头调》用韵研究[J].济宁学院学报,2005,(02):73-76.
[5]冯继,严淡如.海传[马头调]——明清俗曲遗音的“活化石”[J].人民音乐,2015,(08):56-58.
[6]王桂芹.民间曲牌[马头调]考略[J].中国音乐,2008,(03):231-233.
[7]桑立伟.马头调研究[D].内蒙古民族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