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辉 李想
【摘 要】“校园贷”愈演愈烈的危害性,引起了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通过高校各部门协同联动,强化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校园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模式,使大学生远离不良“校园贷”诱惑和风险,形成文明理性的消费观。
【关键词】校园贷;风险防范;教育引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9-0196-01
一、高校各部门协同联动
(一)增强课堂教育教学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育教学是高校思政工作开展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必须充分发挥高校课堂的教学主渠道作用。高校不仅要履行人才培养的职责,更要履行对新时代理想信念和大学生“三观教育”和消费心理教育。开展金融安全、网络安全知识教育以及财商和法律知识的普及,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1]
“校园贷”根源于不良的消费观,消费主义思潮必然导致大学生不良消费倾向出现。消费主义思潮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消费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会产生冲击和挑战。[2]因此,学校教育必须增强青年学生“三观”塑造,强化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培育。
(三)发挥朋辈群体的示范作用
学校要通过树立和宣传师生中朋辈群体之间的模范典型、自立自强模范事迹,在校园内形成争当模范、自觉践行自立自强的良好风气;要借助互联网媒介等平台广泛宣传和引导大学生学习先进、赶超先进,同时要通过各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渠道,比如微信、微博等宣传不良“校园贷”危害;树立校友典型,通过各种模范典型示范作用,可以使大学生明确大学使命和担当,远离不良消费行为,抵制“校园贷”诱惑。
二、强化学生日常教育引导
(一)构建校园不良网贷日常监测预警机制
“校园贷”本身就是專门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消费金融,“校园贷”的不良渗透把握住了当前大学生的消费需求,抓住了大学生在校期间经济有限而又消费欲望强烈的弱点。高校要建立“家校结合”的监测预警机制。学校方面要密切联系家长,辅导员、班干部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对日常消费异常的学生要重点了解,及时提醒。[3]
(二)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
网络阵地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沿阵地,不良“校园贷”往往会抢占高校网络宣传阵地,宣传虚假信息,诱惑无知大学生深陷其中。高校要强化网络占地建设和管理,升级安全防控系统,强化网络监控和预警,学校各部门要协同联动,采取各种有效方式,通过互联网、微信客户端、新闻客户端,微博、QQ、论坛、贴吧等载体加强引导和教育。
(三)发挥“五长”伦理关系的引导作用
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存在着校长、院长、师长、学长和家长等五种主要的伦理道德力量,引导大学生与学校、学术、学业、自我和家庭之间建立五种真实的伦理道德关系,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伦理价值观的转变会导致青年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观转变,五种伦理价值观以及其搭建的五种伦理价值观对大学生群体消费观的塑造和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三、创新“校园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模式
(一)组建“三位一体”的协同型群团组织
工会要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困难学生家庭,排查学生家庭经济情况,深入走访学生涉及“校园贷”现状,做好帮扶和教育引导;妇联要积极发挥女性优势,走进女同学,用母爱感化深陷 “校园贷”困境的同学,积极协助深陷 “校园贷”纠纷的女同学做好法律维权;团委要积极引领青年的带动作用,以文化人,塑造优秀青年的学习榜样和创业就业榜样,引导大学生远离“校园贷”危害。
(二)构建“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
在参与“校园贷”的学生中,一部分确实是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申请不良信贷的。国家已经着手学生资助工作的统筹计划,积极构建政府资助型、高校奖助型、社会捐助型、学生自助型的青年大学生“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模式,构建资助树人育人的长效资助机制,打造零偿度资助和有偿度资助共存、显性型资助和隐性型资助并存发力的有机体系。
(三)构建“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格局
涉足不良“校园贷”的同学一般都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校园攀比、享乐、虚荣主义蔓延,家庭经济困难诱发学生自卑心理和虚荣心理涌现。高校要认真筛查“校园贷”问题引起的学生心理问题,贯彻落实服务咨询、实践育人、课堂育人、干预预防、平台建设“五位一体”的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格局,增强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认清“校园贷”危害,争做新时代勇于担当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
[2]顾海亮.消费主义思潮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侵蚀问题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
[3]胥青.“校园贷”的风险防范与教育引导机制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