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服装中的S.H.T三要素辨析

2019-05-24 14:21陈洁
戏剧之家 2019年9期
关键词:风格技术历史

陈洁

【摘 要】本文从话剧服装中的三个要素话剧风格(Style)、历史背景(History)和现实技术(Technique)进行分析讨论,通过理论分析和实例探讨,从宏观视角对S、H和T三个要素在话剧服装中的影响进行辨析。

【关键词】话剧服装;风格;历史;技术

中图分类号:J8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9-0145-02

一、概述

话剧服装作为舞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根据特定的戏剧空间和舞台场景,对人物进行直观化的形象包装塑造,成为戏剧内容的表达部分,带给观众独特的视觉感受。话剧服装的设计与存在,从微观上来说,需考虑特定的戏剧空间、舞台场景、人物角色等,而从宏观上来说,则需要考虑话剧风格、历史背景和现实技术,或者说受这几个因素的影响。本文从宏观视角的三个因素来探讨话剧服装,分别用S(Style)代表话剧风格、H(History)代表历史背景、T(Technology)來代表现实技术,对S.H.T三要素与话剧服装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

二、话剧服装中的S.H.T三要素阐述

(一)话剧服装中的风格要素(Style)

Style,本文用来特指话剧的风格,话剧风格是话剧本体艺术特征的体现,表达了话剧艺术的灵魂、艺术家的风貌,是话剧的内核。

作为话剧风格表达的载体之一—— 话剧服装,在进行设计时需要深入了解它所服务的话剧本体的内核特征,所进行的设计,都是为了话剧艺术精神的表达。只有紧紧围绕话剧风格进行服装设计,才能真正成为话剧内核精神的表达途径之一。同一部话剧,在不同的年代会经过多人进行改编、演绎,但是其核心特征、隽永风格需要得到保持,因此好的话剧服装设计,也应牢牢把握住话剧的风格要素,这样才能直指“神似”,不至于“脱相”。

(二)话剧服装的历史要素(History)

此处探讨的历史要素,笔者认为有两个视角:一是话剧内容本身发生的历史背景;二是话剧表演时所处的时代背景。

除了话剧的艺术性之外,从话剧的故事性视角来看,话剧往往具有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在一部话剧中,会看到情境的特定时空,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当剧中的演员处于此情境中时,身着的服饰应与其历史背景吻合,应合谐融入当时的情境。这就是H代表的第一个含义,即话剧内容本身所发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种视角,是考虑话剧表演时所处的时代背景。经典的剧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编剧者会赋予剧情不同的结局。这是因为,受当时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社会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变化。生活在这个时空的编剧、导演,对话剧的改编必定会受所处时空的影响。

(三)话剧服装中的技术要素(Technology)

话剧服装中的技术要素T的体现是非常直观的。不同社会时期,由于技术的不同,对话剧的表达与实现也会产生差别。无论是舞台灯光、音乐,还是服装设计,时时处处都反映着技术的变化对话剧的实现产生的影响。

笔者认为,新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若用好了,则可以更好地表达话剧的故事与思想,如果过于强调技术,让其绚烂的特技抢夺话剧本身的内核特征,则是得不偿失的事情。因此导演在使用技术时,需要把握一个度,哪些技术可以为此话剧作品所用,哪些则不适合。不是所有的高科技都适应于所有的话剧。

三、S.H.T三要素在话剧中的体现分析

案例一:《蝴蝶君》

《蝴蝶君》是美籍华裔剧作家黄哲伦所写的话剧剧本。该作品讲述冷战时期,一名男性法国外交官迷恋上一个中国京剧演员,他们热烈相恋,在一起生活了20年,还生下了一个孩子,可是结果,他却发现她是一个男人。该作以歌剧《蝴蝶夫人》作为颠覆的原型创作而成,着力探索的是民族与种族、东方与西方、性别与政治、身份与认同,乃至殖民与后殖民等重大文化命题。编剧黄哲伦塑造了一个用西方传统思维和观念看待东方的主人公,而他一直身陷自己——同时也是西方人所建构的对东方的单向的想象中,直到剧终,真相大白,他才明白自己所付出的代价,但为时已晚。

这部作品最早一版创作于1986年,2017年是第二次修改上演,相较于第一版,第二版时,导演将结局改为了双双化蝶。笔者于2017年在纽约遇见了编剧黄哲伦先生,他提及,本次导演是一位女性,之所以这样改编,主旨在于强调“爱”。也反映了,H要素在此剧中的体现。另外,因为故事中涉及到了多个不同的年代,随着每个剧情的变化,服饰随之也变化,具有很强的故事指向性,同样也体现了H要素的作用。但是对比第一版与第二版,该剧的艺术特征、戏剧冲突,即内核S要素,都很好地保留了下来,体现了该剧的经典魅力。

案例二:《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是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该剧剧情广为人知,人物形象的塑造颇具特色,剧中的一批正面人物形象,作者赋予他们不畏强权、见义勇为、视死如归的崇高品格。他们的性格,是在剧情的展示和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加以凸显的,真实感人。

《赵氏孤儿》是一个被时时讨论、经常被改编的作品。近代以来,在国内出现了很多的版本,从话剧来说,田沁鑫曾有两版改编,林兆华有一版改编,另外还有越剧、电影、电视剧等版本。该剧非常具有代表性,影响力很大,也是第一部传入欧洲的中国戏剧,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的剧作家都对该剧进行了改编。2016年,英版戏剧《赵氏孤儿》在改编时,编剧詹姆斯·芬顿在这部剧的结尾添加了一个情节,即程婴儿子的灵魂出现,质问程婴当年为什么要放弃自己,程婴羞愧自杀而死。执导该剧的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的艺术总监格里高利·道兰,也谈及在英国人的价值体系中,牺牲自己的孩子去换别人孩子的性命,这个逻辑完全无法理解。

单从中国和英国对于《赵氏孤儿》的结局改编就可以看出历史因素的影响。由于中英的社会背景、价值体系不同,所以对话剧剧情的走向产生了影响。另外,在舞台表演时,东西方服饰截然不同,因此风格因素和技术因素也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

案例三:《茶馆》

话剧《茶馆》由现代文学家老舍先生于1956年创作,描述了从清末到新中国建立的近五十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与不同阶层人物生活的变迁。该剧作在国内演出多次,是一部非常经典的话剧作品。剧中出场的人物有近五十人,职业、阶层各异。因此,话剧服装在剧中得到了很鲜明的发挥。

通过话剧服饰的设计,可以重新再现人物角色所处的年代、人物性格、阶层、特征等方面,并与舞台美术设计相统一。如该剧跨越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因此不同时代民众的服饰也有所变化。在服饰的烘托下,使得舞台上的人物更加鲜明丰满,也体现了话剧服饰中风格(S)、历史(H)和技术(T)三要素的综合体现与应用。

四、结语

在进行话剧服装的设计时,从宏观上需要考虑话剧风格(Style)、历史背景(History)和现实技术(Technique)三个要素。本文从理论上对三要素进行了分析,并选取三个经典的案例进行辨析,阐述观点。

总之,话剧风格(Style)是一部话剧的灵魂,是无论怎样改编、更新都必须要保持的内核特征;历史背景(History)是不能忽视的浑厚依托,只有把话剧融入当时的时代背景、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才能让观众自然融入当时的场景;现实技术(Technique)是受时代发展而最直观的更迭,它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会呈现更好的舞台效果,但不能过于凸显,否则会影响到话剧的风格内核。

参考文献:

[1]巴蕾.话剧舞台服装设计方法探究[J].戏剧之家,2016(10).

[2]潘健华.论舞台服装种类[J].演艺设备与科技,2004(02).

[3]芦春伟.浅谈话剧服装设计写实性与艺术性的表达[J].演艺科技,2016(03).

[4]董健.戏剧艺术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5]史梦琪等.论《茶馆》话剧服饰的设计因素与表现形式[J].轻工科技,2018(08).

猜你喜欢
风格技术历史
解读木刻版画在动画中的运用
新历史
佛教文化旅游区植物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