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派”里分在武汉城市空间中的表达方式研究

2019-05-24 14:15桂琳周麒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表达方式城市空间

桂琳 周麒

摘 要:武汉的里分是武汉具有一定的规模,并能反映浓郁的“汉派”文化特色的城市空间形态。武汉里分是见证了近代武汉人生活传统的历史区域,也是中国特定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的产物,更是构成武汉城市空间及其地区风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武汉城市的文化底蕴。文章旨在通过全面、深入、系统的现代城市空间设计的理论研究,以近代武汉里分为研究对象,对武汉城市空间中“汉派”里分的表达方式进行更全面的诠释定位,诠释“汉派”里分在武汉城市空间中应该如何保留传承并在新的城市建设中展现出来,在城市建设中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重构并建设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现代武汉城市空间。

关键词:“汉派”里分;城市空间;表达方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汉派里分在武汉城市空间中的表达方式研究”(18G151)研究成果。

一、“汉派”里分的概念及现状

(一)“汉派”里分的概念

“里”这一概念最初是指民户居处,古来便有“比户相连列里以居”之说。武汉的里式住宅承袭了上海石库门模式又区别于上海里弄,细部构造上带有很多地方传统做法,无分户厨房和厕所。武汉这种近代开埠多栋联排式居住建筑以“里”為街坊单位,以“弄”“巷”为组织结构的居住单元,称之为“里分”、“里巷”或是“里份”,“份”是武汉的方言,意思是小范围的居住区域。

“汉派”里分大体分为三种:一种为市民自发建设的,虽然整体规划不足但最具市井风味;另一种为一些富商合力出资建设,与现在的房地产开发相似,整体规划井然有序,属于当时的高档住宅之一;还有一种在汉口的洋人租界地,建筑风格带有明显的西洋元素,形成独树一帜的洋派里分。

(二)“汉派”里分的现状

武汉的里分是武汉具有一定的规模,并能反映浓郁的“汉派”文化特色的城市空间形态之一。武汉三镇都有,汉口最为集中,建筑风格上的成就价值最高。对于湖北的省会城市武汉而言,武汉的里分本应是和上海里弄一样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武汉城市空间印记。然而昔日热闹已悄然走远,原本邻里在巷弄里谈笑风生的场景已寥寥无几;临街的里分大部分被改造成了店铺,整体风格凌乱,破坏了原有的建筑风格及价值;紧邻的巷弄则成了生意人晾晒衣服和倾倒污水的场所;由于现有空间有限,住户为了争夺空间私自搭建,各种侵占公共空间……种种画面让汉派“里分”已然成为城市的灰暗面,完全无法和往日的高档住宅区联系在一起,昔日的城市中心地位已然消失,繁华不再。

同时,随着旧城改造开发,越来越多的“里分”也渐渐消失在大众的视野里。据统计,1949年武汉共有主要里弄208条,房屋计3294栋,1996年只有140条,到1998年,又有30条里分被夷为平地。2003年下半年,武汉规模最大的里——生成里也在机器的轰鸣声中消失。诸多武汉人耳熟能详的里分一夜之间便成为老人口中的故事、记忆,孩子们已然无法触摸……在武汉里分渐渐消失的同时,武汉长期积累而形成的城市空间风貌也悄然褪去,逐渐失去其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应有的城市文化内涵。

二、“汉派”里分的建筑特色

“汉派”里分是近代武汉的城市历史印记,也是武汉近代民居文化的一个缩影,具有早期商品化住宅意味,是老汉口商业繁华的象征,是能够反映武汉在历史上某种特定时期的标签。

(一)中西结合的特殊建筑布局形式

“汉派”里分在中国民居典型三合院、四合院的基础上,为争取更多的住宅空间,采用源于西方的总体联排式平面布局方式提高建筑密度,用地上最大限度地增加建筑面积。运用灵活的空间布局形式,将传统民居的院子压缩成天井,房屋围绕天井布局,使天井成为过渡性空间和通风空间,整体布局上形成了适应当时繁华都市的生活节奏和价值规律的居住形式。

(二)各具特色的开埠住宅建筑风格

“汉派”里分每个里分在建筑风格上都各具特色,在细节装饰上也不尽相同,但整体上都有连续性的立面及标志性的入口设计。在细节装饰上有明显的欧式巴洛克、洛可可等风格元素符号;各栋门楼多采用中式石库门、土库门、欧式小洋楼以及中西合璧的门楼形式;各里分的单元入口标志性明显,多采用牌坊式和过街楼式,使用西方的拱券形式,门楣正上方标明里分名称等,整体呈现出中西结合的特有武汉开埠住宅建筑风格。

(三)季候性建筑构件

地处武汉的“汉派”里分,在建造上十分注意通过住宅建筑构件调节室内气候。在建筑中会设置天井调节室内通风,有些里分还设置成前后双天井,前天井可形成过渡性空间,同时满足晾晒和堆放杂物的需求;在建筑窗户的设计上运用双层窗,内层玻璃外层木质百叶窗,在保证居住空间有效光照的同时避阳通风。屋内空间还会使用可装卸的木质裙板格栅,夏日卸去通风纳凉,冬日安装形成空间隔间分隔。特别是在后期的里分建筑中,在总体上更多考虑朝向、采光、通风,建筑之间的巷道宽度也有所扩大,使得整体建筑宜居性更强。

(四)和睦融洽的邻里互动交流

“汉派”里分的整体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居住的居民相互之间的交流互动,户户相连的巷弄公共空间使居民关门是小家,开门便可和大家一起聊天、听戏、品茗、观棋对弈。邻里关系和睦融洽,互动频繁,为繁忙的都市生活增添生气和活力。

三、“汉派”里分在武汉城市空间中的表达方式

武汉里分作为武汉城市空间中的典型存在,是武汉城市历史文脉的表现,但是目前大量的研究工作都束缚于对“汉口里分”的基础研究与如何保护,更新的紧要性、必要性及保护方式上。在对“汉派”里分的探讨之中,对“汉派”里分这个独特的城市形态如何在武汉城市空间中进行更新塑造至今没有全面的定位,在此基础之上对“汉派”里分在武汉城市空间表达方式方面的研究基本无人涉及。

本研究团队以“汉派”里分在武汉城市空间中的表达方式研究及可行性运用探索为目标,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以近代武汉里分的类型特点、空间布局及其建筑特色为理论研究基础,探讨研究出武汉城市空间中“汉派”里分的表达方式。

(一)原有“汉派”里分建筑周围整体协调规划

在城市改造开发过程中对“汉派”里分建筑周围的开发建设一定要协调规划,不能一拆了之。在拆除过程中要选择性保留,将有价值的“汉派”里分合理保护起来,修缮维护;以修旧如旧的理念对现有已形成现代商业区的“汉派”里分建筑外立面进行统一规划修缮,还原其历史风貌;在其周边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将整体建筑风格与原有里分风格趋同化设计,设计出里分建筑特有的建构部件及装饰性元素,更好地与原有“汉派”里分融合(圖1)。

(二)将“汉派”里分元素运用到新的城市建设中

在武汉城市建设中,需要从全新角度对“汉派”里分的构成进行界定,在武汉城市空间中将里分独特的市井文化、环境要素与城市建设规划结合起来,勾起并保留武汉市民对老武汉繁华生活的历史记忆。例如,在居住小区的开发中,政府协同开发商一起将“汉派”里分的特殊元素运用到居住区设计建造中。在小区入口及单元门入口设计中运用“汉派”里分建筑的装饰模式及元素;在小区单元楼架空层设计出更能提升邻里互动交流的公共空间,将小区住户吸引到此聊天活动,再现大门大家庭,让居住区重新呈现出以往巷弄里谈笑风生的场景。在城市商业性建筑开发中,结合各区域地块历史特点,设计出带有该区独特记忆及历史感的空间形态,让该空间保留特有的历史感,重新唤醒居民的记忆(图2)。

四、结语

通过本次研究,团队形成一个整体的全新共识。一方面,“汉派”里分在武汉城市空间设计中的保护要与规划紧密结合,在原有“汉派”里分所在城市建设中考虑新建筑及规划与周围现有环境的协调性;另一方面,“汉派”里分是武汉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应该重视历史建筑存在的价值,在武汉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同时需要将“汉派”里分这样独特的城市空间表现形式运用到武汉城市空间建设中去,以维护武汉城市空间识别性。同时,“汉派”里分的定义不应该局限于对“汉派”里分建筑的定义,建筑只是“汉派”里分集合中的一个部分,虽然重要但远非其全部内容,更不应该束缚于简单的保护更新的探讨之中。其独特的居住文化、亲密的邻里关系市井文化、富有韵味的民俗事项、多元化经济形式、环境要素等方面都应是其重要的特征表现组成要素。

作者简介:

桂琳,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周麒,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表达方式城市空间
浅谈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
将感悟能力培养植根于有效的阅读活动中
图案的艺术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