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伟
【摘 要】庄子“得意忘言”论认为语言为工具,得意为最终目的,当人们使用语言来感知外界事物时,会局限在语言环境中。这一学说的提出,旨在要求人们正视语言缺陷,注重对语言内在意义的体会。庄子的言论对人们审美意识和思维方式等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文学批评的影响更加明显。
【关键词】“得意忘言”论;文学理论批评;语言符号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2-0225-01
语言是一种思维工具,是思维展示形式,从这个角度看,思维和语言间存在密切联系。中国古代哲人加大了对思维语言问题的讨论,其中庄子主张言不尽意。这一观点,认为语言只能描述事物表面,不能深入挖掘其内在真理。这一言论已经成为后世文学批评的基础,为了促进文学批评的良好发展,还需要从“得意忘言”论出发,进行文学批评深入分析。
一、“得意忘言”论内涵
在进行“得意忘言”论内涵分析时,应对其提出的目的有所了解,考虑到其在解决“不得不言”和“言不尽意”问题间存在的矛盾上的作用,应将这个学说看作是方法论。《庄子外篇》中提到: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在言意关系解释上,认为语言主要起到承载言语意义的作用。从“得意忘言”论内涵来看,要求人们在利用语言的同时,要克服语言世界带来的局限,在接收语言信息的基础上,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在利用想象思维的情况下,深入挖掘语言背后信息[1]。
語言承载了象征符号代表的意义,成为象征性的语言符号。“得意忘言”论中强调“忘言”和“忘象”能了解文字深层意义,因此,我们认为“得意”的前提是人们已经了解语言符号含义,明确物只是表达情感的中介,可将其作为表征物替代品,还需要进一步提炼有价值的特征信息。这就说明“言”和“意”之间存在一定差距,这种情况下可能出现理解障碍,但同样能为读者提供想象思维发挥空间,在读者进行文字阅读时,能得到多种理解和解释。首先,间距使得“言”和“意”间互相转换时存在意义空白,需要由读者进行填补,读者自身观念看法决定诠释活动单向性特点。学者认为要想实现“得意”的目标,不需要从文本实际出发。其次,间距的产生使得“象”能被解读出多重意义,由读者结合自身知识基础和意识形态挖掘“象”的意义,由于人们认知角度多元化,决定诠释有多种可能。具体来说,“得意忘言”论主要是从“言”和“意”间的关系出发,提出语言不能完全表达事物背后意义的言论。
二、“得意忘言”论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庄子言意说重点是针对言意间关系进行思辨,随着理论学说逐步完善,逐步被应用在文学理论中,尤其在魏晋时期,学者们加大了对言意思辨的关注。当时主要包括三种意见,分别是言可尽意派、言不可尽意和得意忘言学派。其中“言不尽意”与“得意忘言学”说已经从哲学高度上升为自觉追求。在理解语言深层含义时,要求读者自觉进行文字内容深入分析,不局限于文字世界,能在对语言表面含义有所了解后,掌握其内在意义。正是这一学说的逐步成熟,使其对文字批评产生一定影响。
庄子“得以忘言”论的提出有着一定时代背景,在当时社会环境下产生较大影响,解决了言不尽意与不得不言两种观点间的矛盾,这就促使文学创作过程中,能很好处理言意关系,真正做到用言表意。从有关资料来看,可发现“得意忘言”论提出后,文学批评更多从用言表意角度出发,对作品做出客观评价。基于这一学说上的文学创作,致力于利用有限文字表达多种含义,使得文学作品具有意味深长的特色,在诗歌和政治文章创作上有明显体现。只要合理运用“得意忘言”,便可实现文章质量的提高。
从文学批评资料来看当时的文学作品批评重点,可观察到“言”、“意”关系间的处理质量好坏,成为评价文学作品主要考虑内容,人们通常对运用得意忘言的作品给予较高评价,说明得意忘言学说对文学批评产生较大影响。在实际进行文学创作时,要从“得意忘言”学说入手,明确文章创作整体架构,保留一定的思考想象空间,使得读者对文章内容产生共鸣,从而促使读者利用自身文学素养,探讨文章内涵并挖掘深层次信息[2]。利用得以忘言进行文学创作时,应注重它的不可逆性,由言到象再到意,这一诠释思路是指以语言为起点,之后经历象后了解其中包含的意义,这个思路是不可逆转的,由此得出“得意忘言”和“得意忘象”等言论。
文本诠释活动是由读者对文字信息的解读,这个过程不受到语言信息的影响,是得意忘言主要特征。当采用逆向思维时,则可能出现多种思考路径而造成思路混乱,无法做到对文章信息的全面掌握。这一言论同样对文学批评有一定影响,文学批评者要按照上述思维方式进行文章解读,从而切实掌握文章中体现的言意关系,为文学批评提供借鉴。具体来说,文学批评要借助“得意忘言”论基础指导作用,促进了文学批评发展,并且对文章全面诠释有很好作用。还需要文学批评者从这个角度出发,进行文学作品合理评价。
三、结论
综上所述,“得意忘言”论在文学批评上有一定借鉴作用,为了加深对古代文学批评发展历程及特点的了解,应做到对这个言论的明确了解,找准文学批评研究切入点。本文在对庄子“得意忘言”论相关内容有所了解的情况下,分析其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徐文英.“得意忘言”论的美学转换考辨[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136-141.
[2]陈定家.寄言出意得意忘言——从言意关系透视艺术精神[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