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璐 周宝 王东丽
摘 要: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开展以来,教育信息化资源被给予高度重视。远程教育资源作为教育信息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创新备受关注。针对远程教育资源在实践层面出现的种种问题,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创新改革的方式促进资源结构调整,扩大有效资源供给,从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形态、组织、呈现形式4个层面,研究远程教育资源在信息时代的发展特点,以满足学习者多元学习需要,促进教育生态圈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远程教育资源;供给侧改革;资源建设;学习资源;教育信息化;呈现形式
DOI:10. 11907/rjdk. 182367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9)005-0200-06
Abstract: Since the beginning of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China ha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distance education resources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for their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However, at the practical level, there are various problems in the distance education resources.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upply-side reform, that is, starting from improving supply quality, we will use innovative reforms to promote structural adjustment of resources and expand the supply of effective resources. From the four levels of distance education resource construction, form, organization and presentation, we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distance education resources in the information age to meet the diverse learning needs of learners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 ecosystem.
Key Words: distance education resources; supply-side reform; resource construction; learning resources;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presentation form
0 引言
随着信息科学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我国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与创新融合发展。2012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就“构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等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内容作了重点阐述[1]。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已度过探索阶段,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经验。其中,远程教育作为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典型探索实践,经过15年发展,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资源建设和质量保障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育变革。在远程学习领域,学习资源建设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习资源建设在远程教育建立之初备受重视,它是学习者完成自主学习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远程教育质量的基础。但在信息化时代,学习资源数量繁多、形式多样,对远程学习者有效选择与利用远程学习资源提出了挑战。
目前资源建设主要集中在基础网络设施、数字化硬件环境及各类教育资源与平台建设方面。在远程学习中,Hill & Hannafin[2]将学习资源简单分为静态学习资源与动态学习资源。静态学习资源是以印刷材料为主的教科书、百科全书、杂志和报纸中的文章等。动态资源指频繁持续发生变化的学习资源,包括网络学习资源与人际资源。其中网络学习资源包括各种期刊库、数据库、学习网站、课件、音频、视频等,人际资源包括专家、教师、学习同伴及其他网络学习共同体。祝智庭教授[3]结合自己的研究定义了学习资源的概念:广义的学习资源是指与教学过程发生有意义联系的所有硬件设备、软件工具、知识信息及应用服务,狭义的学习资源仅指学习材料与教学环境;Arvaja[4]等将学习资源分为外在资源(如教师、书籍或者计算机等)与内在资源(如学习者先前学习的知识);而《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试行)》[5]对远程教学资源作了较细致的分类,认为远程教学资源包含4个层次:素材类教学资源、网络课程、教育资源管理系统与通用远程教学系统支持平台;杨孝堂[6]借鉴传统学习资源理论,将远程学习资源按照功能分为素材性资源与条件性资源,又按照资源可利用程度、学习指向性与资源来源,将素材性资源分为预设性资源、形成性资源、关联性资源与泛化性资源等4类。有学者对网络教育资源利用率也进行了研究。如胡俊杰等[7]针对网络精品课程调查发现许多课程根本无法访问,能访问的视频资源质量也普遍不高;郝兆杰等[8]通过问卷形式,对河南某高校师生调查分析发现,75.5%的教师和70.1%的学生对学校图书馆电子资源不满意,同时希望学校能够购买更多中英文数据库。不仅学生对于当前教育资源产生不满,许多教师也对现有教育资源持不同态度。如谢蓉等[9]在全国范围内选取各地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仅40.9%的教师经常使用网络教育资源,大部分教师很少使用网络资源,还有少部分教师根本不使用网络资源,网络资源利用频度只有2.14,信息資源利用率不高严重影响了学习者使用效果。
综上所述,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并取得了初步研究成果,但在资源实践层面出现了种种问题,资源建设失衡,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呈现形式单一、组织不系统等,这些问题制约了资源的充分利用。本文结合供给侧改革理念,强调从供给角度实施结构优化。解决远程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客观上特别需要发挥供给侧管理的结构调整作用,在短板上增加资源的有效供给与利用。本文从国家、政府、社会、用户等多个角度提出相关建议,力图为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
1 远程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
(1)资源建设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设远程教育资源,力求为远程教育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但是整体应用效果不佳[10]。首先是资源建设者缺乏统一的建设模式,导致资源种类分散、质量不佳;其次是资源使用者没有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很多建设好的资源访问量少甚至无人访问,导致资源浪费,违背了国家建设资源的初衷,使资源建设投入与产出比例失衡。
(2)资源更新缓慢,缺乏持续进化动力。由于生产者数量、精力有限,大多数资源自建设后无法得到及时更新与维护,使资源内容陈旧,不适应时代发展。以网络精品课程为例,76%的国家级网络精品课程在半年内没有更新,有的甚至自申报以后就没有对内容进行增减或维护。资源建设主体不能完全把握学习者最新需求,缺乏持续进化的动力[11]。
(3)缺乏有效的资源优化管理与遴选推荐机制。资源建设队伍既包括各级政府,还包括公司企业,它们不断向互联网上推送大量教育资源。学习者无法辨别资源优劣程度,从而不能保证学习效果。国家对资源建设缺乏有效管理与遴选推荐机制,削弱了资源利用效果。
(4)资源适用性不强,与教学应用结合不紧密。我国对资源的建设,多以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模式为主,缺乏师生广泛参与,导致外行建设的弊端,进而致使真正服务于远程教育的资源很少。此外,资源灵活性较差,不利于教师根据自身情况对资源进行二次加工。
2 供给侧改革对远程教育资源的启示
供给侧改革实质上是政府公共政策的供给方式改革,强调更好地与市场导向相协调,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时的决定性作用,即供给侧改革指按照市场导向的要求规范政府权力[12]。同样,在教育领域进行教育变革,需从教育主体需要出发,无论是教育管理者还是教师,所做的一切都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需求。离开学生真实需要建设教育信息化资源将浪费国家资源,制约教育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推进供给结构性调整,即通过创新供给结构引导需求结构调整与升级。在远程教育资源领域也要进行相应调整,以期促进教育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状态。
2.1 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体系完善
供给侧改革意味着从两个方面进行重要调整,一是确保供给管理成为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重点,二是改变过去行政化的供给管理手段[13]。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远程资源在建设方面也应进行重要调整[14]。
2.1.1 建设主体
(1)政府。强化政府在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中的宏观引领作用。政府需要明确推进资源建设的责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资源建设进度,健全管理体制[15],为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提供强大的组织、制度与资金保障,全方位加速资源建设。
(2)企业。肯定企业高调参与的势头,充分意识到企业为教育提供大量高质量资源的重要性。政府可根据用户满意程度购买资源,采取“用户反馈、按需付费”的资源购买方式[16],催生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商业化运营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从源头上保证远程教育资源质量,促进资源质量持续优化。
(3)教师。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可对合适教学的资源进行有效甄别,了解不同类型远程学习者对资源的利用情况。在建设过程中,教师应全面参与资源制作,包括前期需求设计、中期制作、后期应用评价,与资源建设专家一起建设具有时代特色、集教育性与先进性于一体的远程资源。
(4)学习者。学习者在传统资源建设体系中处于被动地位,被动地接受学习资源,不能对其进行自主设计。在供给侧改革理念下,需求与供给相辅相成,只有学习者对某类资源有需求,建设者提供该类资源,才符合供需平衡原则。学习者应与资源建设者共同商讨,也要参与资源建设,做资源建设者与使用者。
2.1.2 建设内容
供给侧改革,在经济领域主要体现为“大市场,小政府”[17],通过市场自动调节,充分发挥多种要素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而在远程教育大环境下,资源建设内容要符合“以学习者需求为主,以政府建设为主”的目标导向,充分调动政府为学习者服务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与学校建立合作机制,协助建设远程教育资源。
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内容不仅包括学习者使用的资源,还包括支撑资源利用的工具、软件与平台环境建设[18],综合一系列资源才能共同满足学习者需要(见表 1)。
2.1.3 建设模式
供给侧改革强调通过优化要素进行资源配置,鼓励在企业创新等关键环节及重点领域进行改革。远程教育资源自发建设不能保证资源在教育市场的自由流动,需要研究其它可行的建设模式。
(1)一体化建设模式。一体化建设指原来相互独立的主权实体[19],如政府组织者、资源建设主体、建设领域专家、教师与学生,通过某种方式逐渐彼此包容、相互合作,集多个主体为一体,共同建设信息化资源,集成主体智慧,形成人人满意、人人乐学的资源生态体系。
(2)公建众享建设模式。公建众享是指通政府财政拨款,由政府提供建设资金,主导建设信息资源,建成后的资源原则上可以让学习者共享,政府可以广泛吸收建设资源的专业人士意见,提升建设质量[20]。该模式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发展多层次、自组织的终身学习体系。
2.2 遠程教育资源形态扩展
供给侧改革需要回答的3个问题是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21],根据问题、针对不同方面进行策略性改革。对于远程教育资源的发展,同样也要回答这3个问题,最初的资源形态(如PPT课件)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对资源的需求,需要不断更新扩展资源形态,推动学习吸收与产出。
2.2.1 微课
微课的本质特征是给学习者留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空间,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与能力体系[22]。但是目前微课形态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学习的需求,需要加入新的发展元素。智慧教育是高度信息化支持的教育新形态,微课设计应以智慧为依托,快速融入智慧教育中,以适应创新时代的要求。
(1)多维开放。微课设计要体现时间、空间与结构3个维度的开放[23]。时间开放是指微课要不断更新,上传者要持续性地在微课知识点中注入新的东西。其次是空间开放,微课设计要为广大学习者提供学习机会,通过网络传送到各个教育学习平台上,供学习者下载学习。政府建设的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要赋予微课更多的公共资源属性。结构开放是指课程结构不拘泥传统课程形式,在微课中加入問题,启发学习者思考。可以设计有意义的内容呈现方式,如变换字体颜色,调节教师讲解语速、语调。
(2)难易结合。网络学习资源丰富,但也使学习者挑选合适的学习内容变得困难。微课在设计时需在内容简介中详细说明微课主要内容,便于学习者查找,而不是看了视频后才发现对自己没有用。同类微课要进行恰当的归类[24],让学习者较容易地找到相关资源,节约时间,利用这种外在智慧形式给学习者智慧启迪。
(3)立体开发。在设计开发微课时需设计制作支撑微课的拓展性资源,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拓展性、深化性学习,使微课学习取得良好效果。在学习该类微课过程中,学习者可发现深化学习的立体化资源[24],如配套开发的文字教材与电子书、多媒体词典、学习自我诊断软件与网络课程等相结合的立体学习资源,让学习者灵活运用优质资源。
(4)智能评价。在高度信息化走向智慧化的今天,对微课的评价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将微课学习与学习评价连接起来,让学生在微课学习中感受更严格的学习要求、更科学的教学手段及方法。通过对微课学习进程、行为、效果的记录,积累学生学习大数据,进而真正做到以科学的学习分析作为基础的发展性评价与增量评价[25]。
2.2.2 电子书包
电子书包给学生的最大便利是极大减轻肩膀负担,深受学生追捧。电子书包集资源包与学习平台、教育电子产品、传统书包电子化以及数字化学习工具4种形态于一体,从硬件上部分取代书包、课本,从软件上部分替代学习工具与学习内容,是包含了教育出版、教学应用、电子通讯、信息服务、终端设备等相关行业的产品、技术与服务[25]。
电子书包在远程教育中具有独特优势。
(1)助力翻转课堂教学。电子书包在翻转课堂教学中主要发挥3方面的作用[26]:一是通过无线网络,学习者可以从教师提供的视频库下载需要的视频;二是寻找资源或工具,借助电子书包使用这些资源或工具;三是与其它学生协作、与外层支持力量交流,该交流过程主要借助电子书包网络功能完成,以加快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打造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模式指在移动计算机环境下学生一人和数人(一般不超过4人)拥有一个电脑终端的数字化学习,核心是让学生应用技术开展主动学习及自主学习,发展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模式不是个别课的活动,而是从课程标准出发,辨识各个学习内容、目标实施数字化学习活动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构建以学习主题分类的、以学习工具和资源为核心的学习主题课程资源,然后在课堂上实施“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模式。
2.2.3 开放课程资源
开放课程资源已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变革的国家战略,研究开放课程有效深入的建设与共享,对丰富和优化学习资源、扩大共享范围、保证开放课程的示范性与延续性有着重要指导意义[27]。
在开放课程资源原始形态上,需要进一步扩展适应学习者需求的新形态。课程设计要进行创新,注重资源适用性、易用性;改变课程评价方式,不仅需要尊重专家学者意见,还需要获得学习者对课程的评价,通过搜集各方面意见,以评促优;课程可根据不同阶段的学习,制订课程遴选评价标准,分类指导,分步推进共享课建设和使用,满足不同地域、不同高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习者的多元化诉求。
2.2.4 虚拟仿真资源
虚拟仿真资源包括仿真模型、仿真数据、仿真平台及仿真软件。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的作用及应用方式主要包括漫游、演示、互动、考核等,具备沉浸性、交互性、共享性与多感知性,可充分利用情境认知与建构主义作为指导理论,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虚拟仿真资源为职教学科教学带来了曙光,提升了实践教学有效性,实现了教育教学模式创新[28]。虚拟仿真资源形式由多媒体转向富媒体,动画技术由二维转向三维,整体功能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2.2.5 创课资源
“创课”特指服务于创客教育的创客课程,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学科课程的新型课程,具有整合性、研创性、协同性等核心特征。创课作为新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在学校教育中并没有普及,但其价值不容忽视,发展前景看好。
创课课程目标融入创新创造能力,定位于新型人才培养。在课程内容上,更加注重问题引导,体现生活化的学习风格[29];在课程实施方面,强化动手实践能力,善于开展课题研究;在课程评价方面,转向成果导向的课程评价,体现创课成品意识。在整个过程中,着重课程趣味化、立体化与项目化设计,寓教于乐,寓教于创作。
2.3 远程教育资源组织重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而资源结构确定后,也会出现结构无序的问题,所以在远程教育资源中,需要对零散、无序的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组织,使其系统化、有序化,并根据特定的应用场景构建合理的元数据结构,进而将其加工为满足需求的资源对象。
2.3.1 动态组织
互联网+时代公众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需要建设更多资源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要,而已有资源也在随着需求不断更新,内容发生了变化,所以资源结构也在整个动态发展过程中改变其最初形态,需要对资源进行动态组织。
动态组织包括两个方面:①语义信息序化法与语用信息序化法结合。在保持原有分类体系框架的基础上,及时增、删、改类目,更新、维护类目设置,稳中求动,使资源组织更加符合用户需求;②根据用户使用设备或获取渠道的不同,随时优选、浓缩信息,产生信息搜索结果后进行组织。例如,为便于用户以最快捷的方式访问网站提供的信息,在栏目设置上,可以不拘泥于原有分类体系,而是根据信息量及访问频率提升某些重要栏目的级位,将网站最有价值的内容放到突出位置。
2.3.2 分层组织
远程教育资源种类繁多,学习者在寻找自己所需资源时,难免会遇到资源与需求不符的情况,所以要有针对性地对资源进行分层组织,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把国家建设的资源、地方建设的资源、学校建设的资源及企业建设的资源进行分層,各类条目清晰可见,学习者可以更准确地定位资源,提高检索效率;其次分层组织还可以责任到人,使建设者自我管理、自我优化,还可以吸取其他建设者经验,达到优化机制的目的。
2.3.3 精细组织
由于资源建设方众多,资源种类繁多,面对浩瀚的资源,学习者难以有效选择。互联网+思维的特点是精准极致,在资源配置中,虽然面对大量需求各异的学习者,但是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以为资源精细组织提供便利条件。
精细组织的前提是聚类,首先将同类资源筛选出来,如语文科目的资源;然后根据资源主要面向对象与资源形式,包括文本、视频、动画等再作细分。如此精细的分层组织,便于统一管理与使用。
2.3.4 主题组织
主题组织法[30]是建立在信息资源可识别、主题层次分明基础上的。按照确定的规范标准对现有信息按其主题(专业、领域等)建立起一个大主题,然后在大主题之下,继续细分,建立起一系列平行的小主题目录,最后形成树状主题树网络。其优点在于:揭示信息直接、直观,便于特性检索与浏览等级设置。主题法可根据不同用户知识水平与需求级别,设置不同的信息等级,用户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直接进入相应等级的信息库中检索信息,从而节省精力、时间。
2.4 远程教育资源形式创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有一定的破坏性意义,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需要“创造性破坏”才能达到“破旧立新”的效果[31]。对远程教育资源而言,其资源形式随时代发展、技术进步及学习需求变化而不断更新迭代。信息技术能够以多元化、多维度的方式呈现信息资源,除文字与图片等内容呈现形式之外,还有音频、视频、动画等形式。
资源呈现需跟随时代要求,从视、听等多方面调动感官接受信息,能充分、准确、有效地呈现信息,学习者可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与技能。因此需不断创新资源呈现形式,以期更智慧地呈现资源。
2.4.1 虚拟现实形式
虚拟现实资源呈现形式是指在虚拟现实技术成熟的基础上,对资源进行重构创新,创作符合教学目标与教学环节的资源形式。目前大多数高校均在积极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并成立虚拟现实与系统仿真研究室[32],力求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用技术,比如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在分布式飞行模拟方面的应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在研究人机交互方面的应用,浙江大学在建筑方面进行虚拟规划与设计应用,清华大学对临场感的研究等,均颇具特色。其中,部分研究室已具备独立承接大型虚拟现实项目的能力。虚拟现实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逼真的学习环境,如电脑太空旅行、人体模型建造、化合物分子结构显示等,在众多科目领域提供无限的虚拟体验,从而加速学生知识学习过程。
2.4.2 增强现实形式
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AR)是在虚拟现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将计算机生成的场景融合到真实世界中,扩张、补充真实世界而不是完全替代真实世界,从而强化用户对现实的感官认知[33]。目前学习者使用的智能手机和iPad一般都有摄像头与GPS功能,具备上网功能及强大的运算能力,这为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基础硬件平台。增强现实具有实时性、真实性和交互性等特点,在教育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呈现学习内容,提供优质学习体验,大幅度提高学习效果。
3 远程教育资源发展建议
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供给侧”是改革切入点,“结构性”是改革方式,“改革”才是核心命题[34]。实现供给侧改革,一方面要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另一方面要求政府在政策引导、监管约束和公共服务3个方面完善职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对远程教育资源的未来发展,要着重从以下方面考虑:
(1)国家出资主导资源建设,建立健全资源建设机制。国家作为资源建设的最大方,具有最高建设主权,通过资金发放,自上而下地支撑区域资源、学校资源建设,统一调配、按需提供。国家教育部可根据每年教育信息化资源发展情况,建立健全资源建设机制,颁布相应指导性文件,深化资源应用,在全国范围内发挥规划引领、统筹部署作用。
(2)政府优化配置资源管理,完善教学公共服务体系。政府作为资源直接建设方,直接影响资源建设质量。在建设过程中,要吸取多方建议,从教学改革与教学设计等多角度出发,组织专业人士研读教育纲领性文件,理解远程教育真正需要的资源,掌握必要的资源建设工具,为广大学习者提供后续服务。根据教育资源改进意见,及时更改、更新,完善教学公共服务体系,使建设好的资源真正为广大学习者应用。
(3)社会健全资源传输通道,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信息化时代网络已经普及,但是网速还存在地区差异。对于建设好的资源,一些地区因为缺少高速网络通道,导致一些视频、动画资源不能按需使用。因此只有加大网络建设投入,全方位建设无线网络,才能为学习者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4)用户掌握资源获取技巧,提升资源自主利用效率。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一份子,用户要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知道从哪里获取学习资源,哪些资源是对自己有用的,开展及时、精准、个性化的学习。学习者需要充分意识到,学习这些资源不是为了证书,而是为了自身发展和多元能力培养,以便提升自我综合素质。
4 结语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是对中国经济发展作出的最新战略安排,显示了高层经济判断与治理思路的调整,说明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建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之一[32]。该理念不仅在宏观经济建设领域适用,在远程教育资源研究中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教育部加强了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力度,从政策文件、实际建设等角度对传统资源建设模式、资源形态、资源组织、资源呈现进行了深刻反思,坚持“服务全局、融合创新、深化应用、完善机制”的原则,创新资源建设体系,为远程资源统筹发展提供了良好政策和实现环境。
本文根据供给侧改革相关理念,对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资源形态、资源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未来远程教育发展从政府、社会、用户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力图从多方面使远程教育资源更加丰富、优质,为培养未来社会智慧学习者、迎接智慧教育真正来临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任友群,郑旭东,冯仰存,等. 新时代教育信息化的供给侧改革——市县级需求与问题的分析视角[J]. 电化教育研究,2018,39(1):12-19+35.
[2] HILL J R, HANNAFIN M J.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digital environments: the resurgence of resource-based learning[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 Development, 2001, 49(3):37-52.
[3] 祝智庭,孟琦. 教育技术实用学:诠释学习资源效用的新话语[J]. 电化教育研究,2006(4):3-6.
[4] ARVAJA M,SALOVAARA H,H?KKINEN P,et al. Combining individual and group-level perspectives for studying collaborative knowledge construction in context[J].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2007,17(4): 448-459.
[5] 雷静. 远程学习资源分类及学生自主利用学习资源的能力研究[D].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 2013.
[6] 杨孝堂. 学习资源的分类、建设与重构[J]. 中国远程教育,2011(9):9.
[7] 胡俊杰,杨改学,魏江明,等. 国家精品课程对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启示——基于对2003-2010国家精品课程的调查引发的思考[J]. 中国远程教育,2014(6):89-94.
[8] 王竹立. 网络教育资源为什么存在“数字废墟”——中国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之难点剖析[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1):46-53.
[9] 谢蓉,孙玫璐,钱冬明. 网络教育资源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J]. 现代情报,2014,34(1):56-60+78.
[10] 李爽. 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从教学资源到学习资源[J]. 中国远程教育,2011(10):70-72.
[11] 张妙华,武丽志. 探索基于多元需求的网络课程建设——以国家级精品课程“现代教育技术”为例[J]. 电化教育研究,2011(2):82-86.
[12] 徐训芳,林明灯. 继续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理念与策略[J]. 中国成人教育,2018(3):117-122.
[13] 林卫斌,苏剑. 供给侧改革的性质及其实现方式[J]. 价格理论与实践,2016(1): 16-19.
[14] 王瑛,鄭艳敏,贾义敏,等. 教育信息化资源发展战略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2014 (6): 3-14.
[15] 张钰淇. 教育资源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天津:天津师范大学, 2014.
[16] 杨文正. 基础教育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模式与机制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4.
[17] 解利,汪颖. 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生态化建设与应用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1(2):73-76.
[18] 姜朝晖. 以供给侧改革引领高等教育发展[J]. 重庆高教研究, 2016(1):123-127.
[19] 王瑛,郑艳敏,贾义敏,等. 教育信息化资源发展战略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2014(6): 3-14.
[20] 百度百科.一体化[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50017.htm.
[21] 陈琳,王矗,李凡,等. 创建数字化学习资源公建众享模式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2(1): 73-77.
[22] 林卫斌,苏剑. 理解供给侧改革: 能源视角[J]. 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12):8-11.
[23] 钟绍春,张琢,唐烨伟. 微课设计和应用的关键问题思考[J]. 中国电化教育,2014(12): 85-88.
[24] 陈琳,王运武. 面向智慧教育的微课设计研究[J]. 教育研究, 2015(3):127-130+136.
[25] 潘新华. 教材资源的立体开发与弹性利用[J].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9(5):29-31.
[26] 徐显龙,苏小兵,吴永和,等. 面向电子书包应用的课堂教学行为模式分析[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3(2): 84-91+106.
[27] 沈书生,刘强,谢同祥. 一种基于电子书包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 中国电化教育,2013(12):107-111.
[28] 孙田琳子,张舒予. 迭代共生:开放课程资源建设的路径创新[J]. 开放教育研究,2015(4):113-119+80.
[29] 孙爱娟. 职教领域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探析[J]. 中国电化教育,2012(11):109-112.
[30] 索传军. 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研究的新视角[J]. 图书情报工作, 2013(7): 5-12.
[31] 钟莹,麦淑平,黎细玲.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2013(3): 67-71.
[32] 冯志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 经济问题, 2016(2): 12-17.
[33] 虚拟现实[EB/OL].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xkwO6uIknH lkgzWLlUlIOEFhl1RzDPQa_A4NbpWNsyaeCHDW5oXfnihN-5NdD jAv7_Mkn_ViyTpdrQfKThSla_.
[34] 李青,张辽东. 基于增强现实的移动学习实证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3(1):116-120.
(责任编辑:江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