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被“砸”:吃老本的老字号没有未来

2019-05-24 11:08Diik
华声 2019年3期
关键词:同仁堂老字号蜂蜜

Diik

可还记得2018年12月,中国中药行业百年老字号同仁堂的“过期蜂蜜门”事件?代加工企业大量回收过期蜂蜜,进行再生产,再销售。尽管此事是同仁堂子公司同仁堂蜂业的直接责任,但同仁堂已深陷信任危机。

由“过期蜂蜜门”发酵引发的处理结果陆续公布:

北京同仁堂蜂业遭罚款1408.82661万元,被吊销食品经营许可证且五年内不得申请;

市场监管总局(原质检总局)撤销北京同仁堂中国质量奖称号,收回证书和奖杯;

北京市纪委市监委对14名相关责任人严肃问责,其中书面检查1人,开除党籍1人,撤销党内职务1人,党内严重警告处分4人,政务记大过处分1人,诫勉问责1人,其他5人分别给予降职、免职、解除劳动合同、调离岗位等相应处理,涉及多名同仁堂高管。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同仁堂的两句古训,确实最能反映医药行业的良心了,但信任危机已经降临。

百年老字号如今竟是“黑榜”常客

北京同仁堂,创立于1669年,无数次获得国家级质量相关奖项和荣誉,包括被收回的中国质量奖——中国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到今年整350年,本来可以过个“大寿”的。但现在,恐怕“同仁堂”自己也不好意思拿过去的辉煌高谈阔论了。

“过期蜂蜜门”,只不过在同仁堂的“黑榜”历史中小添了一笔,在“过期蜂蜜门”之前,同仁堂品牌就多次被曝光存在生产质量问题:

2009年和2011年,同仁堂旗下公司生产的血燕两次被查出亚硝酸盐超标,其中2011年超标300多倍,不合格率达到了100%;

2012年1月,同仁堂清火片被查出不合格;

2012年4月牛黄解毒片生产日期早产;

2013年1月,北京同仁堂总统牌破壁蜂花粉片被爆非法添加药物成分甘露醇,长期服用或致肾衰;

2013年4月子公司产地黄抽检不合格;

2013年5月同仁堂健体五补丸汞超标5倍;

2013年5月牛黄千金散及小儿至宝丸朱砂超标。

……

2016年,同仁堂“阿胶造假”,本应用驴皮熬制的阿胶检测出猪和牛的DNA;山东、四川等多个省市抽检发现同仁堂的翻白草、加味左金丸、熟地黄、(熟)骨碎补等產品不合格,同仁堂在山东淄博的药店因销售劣药被处罚;

2017年一年,同仁堂旗下企业10次登上“黑榜”。据报道,201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共公布了22份不合格中药饮片名单,涉及同仁堂旗下有4家企业,其中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有限责任公司上“黑榜”次数高达7次;

2018年底,国家食药监总局又发通告,北京同仁堂等企业生产的63批次甘草(甘草片)被曝不合格。

对于消费者来说,“同仁堂”三个字就是最大的信任状,但是,为什么在同仁堂眼中这份信任越来越不值钱?

企业大了,有些东西就不管不顾了

从1992年成立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到1997年股票上市,再到现在,同仁堂(集团)已形成6个二级集团、3个院、5个直属子公司的主体架构,先后荣获了中国质量奖、北京市政府质量管理奖。

截至2017年末,拥有药品、保健食品等六大类产品2600余种,36个生产基地,105条现代化生产线,一个国家工程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集团系统共有零售终端2121家;医疗服务终端488家。

旗下还有同仁堂、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国药三大上市平台。每年,同仁堂可以实现超过百亿元的营收,超过10亿元的净利。

但是,同仁堂扩张太快了。在早期较长的时间里,同仁堂集团内部资源规划混乱,各家子公司定位不明晰,同业竞争较为严重。一直到2011年才开始进行重组整合,形成了现在的架构,各个板块的分工方向也才相对明确。

而近十几年来,同仁堂一直在尝试传统中药领域之外的多元化转型。

除了蜂蜜,2001年,同仁堂还和香港华美集团合资设立麦尔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试水药妆;2005年,与香港同兴集团合资成立同仁堂化妆品有限公司,进军日化药妆。此后,还不断依托子公司,切人保健品、荼饮料、食品等大健康消费领域。

为了进一步节省成本,同仁堂采取委托加工的方式,这些年出问题的产品大多出自于这些委托加工企业。

另外有数据显示,近20年,北京同仁堂共开发新产品679个;其中药品176个,保健食品92个,食品288个,化妆品123个,后三项合计占新开发产品的74.07%。这足以说明,同仁堂在医药方面的投入远远不足。医药技术日新月异,仅仅依靠过去的古方、秘方,已经很难满足患者需求了。现在同仁堂最受认可的药品大都是前人的“创新”,比如“乌鸡白凤丸”,是同仁堂第九代传人在清代的“发明”。

不仅如此。非医药产品接二连三出现质量问题也在严重地消耗同仁堂的百年信誉。

现在的同仁堂,越来越不同仁堂了。

没有质量,老字号也没有未来

同仁堂在事发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甩锅。例如,过期蜂蜜门事发后,同仁堂发声明,第一条说的就是事情不是同仁堂干的,是同仁堂的代加工企业;劣质药事件爆出后,同仁堂发布的公告表示,出现质量问题的相关企业是集团的下属公司,与上市公司无关。同仁堂是应该爱惜羽毛,但却不该为了保护资本市场的利益,采取一些不接地气的做法。

过期蜂蜜事件只是一个小小的导火索,却让同仁堂狠狠地摔了一跤,为什么?

老字号赖以生存的法宝就在于质量,没有一以贯之的质量控制体系,就不会有老字号的口碑和声誉。

举个例子,南极人保暖内衣,是一个品类的开创者,但是在后来的发展中,为了快速扩张,让赚钱变得简单,南极人开始卖吊牌,自己不生产,也基本不存在品控环节。授权工厂在网上花一点点钱买来质检合格证,不管产品质量如伺,都贴上了南极人的吊牌。网上出现各种不同的南极人授权店,乱象横生,还多次上榜“不合格产品黑名单”。最后,南极人从当年的“名牌”变成了地摊货。

再比如北京全聚德烤鸭2017年曝光的一个丑闻,厨师在冷菜间挠头、抹脸、不洗手就抓菜,边玩手机边备餐,不戴口罩、偷吃菜等等,一众网友痛呼“全聚德百年老字号的招牌毁于一旦”。加之创新不足,一直高高在上,全聚德烤鸭已经沦为“试吃菜”。

反观很多国外的一些老字号,完全采用委托加工的生产方式,却依然享誉世界,为什么?就是因为品控。

同仁堂是经营得很不错的,但是,它的百年光环正在变得暗淡。在现代医学蓬勃发展的时代,吃老本就是死路一条,终将成为令后世之人惋惜的反面教材。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金错刀”

猜你喜欢
同仁堂老字号蜂蜜
让老字号绽放“光明”
TEST OF TIME
同仁堂知嘛健康空间
TEST OF TIME
南北“同仁堂”谁是老字号
爱是一捧浓浓的蜂蜜
蜂蜜,你真的了解吗
“蜂蜜”CP
蜂蜜哪里去了
60年“老字号”中纺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