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出版何处去

2019-05-24 02:33周百义
出版参考 2019年4期
关键词:资源配置生产力文化产业

周百义

摘 要:在中国出版迈过了“不惑”之年,跨进“新时代”之际,中国的出版如何秉持改革开放的精神,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为出版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出版改革 生产力 文化产业 资源配置

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所肯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40年来,包括出版行业在内,各行各业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关于中国出版的改革历程与取得的重要收获,媒体已有不少的文章对此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在中国出版迈过了“不惑”之年,跨进“新时代”之际,中国的出版如何秉持改革开放的精神,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为出版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则是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

关于中国出版改革开放的成就,大家提及的多是这样两组数字。一组是关于传统出版的,一组是关于数字出版的。

1978年,全國有出版社105家,出版图书14987种,总印数37.74亿册(张),总印张135.43亿印张。[1]

2017年,全国共有出版社584家(包括副牌社33家),出版图书512487种。其中新出版图书255106种,总印数22.74亿册(张),总印张230.05亿印张。重印图书257381种,总印数53.87亿册(张),总印张464.26亿印张。[2]

从上述数字比较可以看出,40年来,图书出版品种增长了34.1倍,其中新出图书品种增长21.45倍,重印图书品种增长83倍。

关于数字出版,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2017-201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称:2017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7071.93亿元。其中:互联网期刊收入达20.1亿元,电子书达54亿元,数字报纸(不含手机报)达8.6亿元,博客类应用达77.13亿元,在线音乐达85亿元,网络动漫达178.9亿元,移动出版(移动阅读、移动音乐、移动游戏等)达1796.3亿元,网络游戏达884.9亿元,在线教育达1010亿元,互联网广告达2957亿元。

数字是显性的,但隐藏在这些数字的背后,推动中国出版不断前进的内部逻辑因素,笔者认为体现在两个方面:政策的调整和技术的进步。

一是出版方针的调整,由过去的“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改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抛弃出版“跟着运动转”,“片面强调配合当前斗争”的极“左”思潮。

二是增加出版单位,提高了出版生产力。全国的出版社从105家陆续增加到584家,出版单位增加了5倍。过去一省只有一家出版社,现在则分门别类为人民、教育、文艺、科技、美术、少儿、古籍、辞书等出版社。如果有重点大学的,还有大学出版社。出版单位增加,从业人员也在增加。以湖北为例,1978年只有一家湖北人民出版社,178人从业,现在湖北有14家出版单位,共有2666人从业,其中编辑1188人。

三是企业体制与机制的变革为出版发展注入了活力。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出版社开始推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到本世纪初,出版社进行转企改制。出版社除中央的人民出版社和民族出版社、盲文出版社外,绝大多数都转为了企业。出版社虽然实行审批制,并不是完全竞争状态,出版社转为企业后,以效益目标责任制为主导的考核方式,增强了出版社的市场意识与竞争意识。本世纪以来,部分出版社通过集团化上市,资本市场的倒逼促使上市出版企业重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一定程度上,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要求并促进了中国出版不断创新与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四是科技的进步,推动了中国出版转型升级,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变了服务方式,拓宽了赢利渠道。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改造了出版的全流程。特别是近年来,数字出版载体与形态不断创新,以知识付费为代表的出版方式,呈飞速增长态势。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联姻,打开了中国出版增长的瓶颈。

但是,如果我们将40年的中国出版放在世界出版史的角度,放在中国出版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出版改革依然任重道远。

我们已经看到,尽管全国出版社总数增加了将近5倍,但以14亿人来计算,平均241万人才有一家出版社。而世界第一出版大国美国仅3.257亿人,有6.5万家出版社,在出版商协会登记的出版社有1200家,以登记过的出版社来计算,平均27万人一家出版社。而中国的台湾、香港,出版社数量也是多达几千家。这充分说明,中国出版产业发展的空间仍然十分巨大。

另外,出版社尽管已经转企,由于仍然是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法人治理机构尚在探索之中。一些已经上市的出版集团,因为一股独大,股东之间的互相监督与制衡并未形成,现代企业制度还有待完善。

其次,从出版册数和印张数来看,传统出版虽然在理论上还在增长,但主要是品种的增长。从印张和册数来看,与1978年相比,印数只增加了2倍,印张只增加了5倍。与20年前相比,印数几乎一直在平滑移动。销售额虽有增长,但与近年纸张上涨,与物价指数成正相关关系。从人均图书消费量来看,近20年来也没有大的变化。

再者,数字出版的统计数字规模虽然很大,但仔细分析,含有思想文化内容的出版物,如电子书、电子期刊、数字报纸等所占比重并不大,数字出版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娱乐类的游戏、互联网广告。

鉴于以上的情况,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重要性,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只有“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才能不断增强出版实力,才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出版物。

以发展为第一要务,首先要汲取40年来出版改革成功的经验,把出版作为一个产业来对待,尽快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做到“权、责、利”分明,提高出版生产力。其次,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尊重出版本身的规律,回归出版在传播知识、传承文明上的作用,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衡量出版改革的成果,要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所要求的,要让出版物“站得住、传得开、留得下”,即使为大局服务,为中心服务的主题出版物,也要努力做到内容入脑入心,争取成为精品能传之后世。再者,继续加大供给侧改革,既要去不必要的产能,更要增加有效出版供给,要考虑中国人口基数与出版布局的比例,在出版资源的配置上,如书号、出版资质,用市场手段而不是用行政措施来解决人民群众对优秀出版物的期待。最后,加大对民营出版业的支持力度。中国的民营文化公司,对外虽然只有发行和策划的权力,但他们在事实上已经深度介入出版的上游,并且成为中国出版一支生力军。在繁荣出版、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出版物的过程中,在推动国有出版的改革与创新中,起到了促进作用。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解决民营书业出版资源缺乏的瓶颈。

如果我们用一个人来比喻,四十是“不惑”的年纪,那么,站在新的起点上,试问中国出版路在何方?在此,我们不妨化用杜牧那首咏《清明》的诗来打油:隆冬时节雪纷纷,适逢改革四十春。借问出版何处去?无形手指槐市中。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无论是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中国,还是完全实行市场经济的美国,都可以看出那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如美国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32%,欧盟均在12%以上,而我国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还不到5%。出版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产业,目前全年的图书销售收入,新华书店和出版社加起来统计只有800多亿元人民币,如果加上未统计进来的民营部分,最多也只有1000多亿元人民币,如果再加上融合出版中数字出版部分的收入,也远不及德国贝塔斯曼一个集团一年的收入。因此,改革尚未有穷期,发展尚待新举措。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如果歧路亡羊,将会不得要领。新的一年,我们期待着,中国出版以更加成熟的姿态,开好局,迈好步。

参考文献:

[1]李星星.数字解读30年出版业[N].出版商务周报,2010-01-20.

[2]国家新闻出版署.2017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08-06.

(作者系湖北省编辑学会会长)

猜你喜欢
资源配置生产力文化产业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文化产业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凡事就怕做到极致 一个词的生产力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