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 科学 教育 ·
新疆蒙古族民间音乐考察行记(下)………………………………………… 哈斯巴特尔 崔玲玲(1.5)
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俄洛村岩画田野调查 ……………………………张亚莎 张傅城 张晓霞(1.13)
非遗视野下彝族花鼓舞保护的多主体协作……………………………………………… 黄龙光(1.20)
游者思乡——玉溪纳西同胞“三多颂”仪式恢复的人类学解读………………………………朱永强 刘 芳(1.27)
冀南地区民俗祭祀用乐考察研究——以永年县台口村庙会为例……………………………………………………… 张 月(1.32)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中的天津曲艺团发展现状——以天津时调为调查研究个案…………………………………………… 范佳悦 李咏梅(1.38)
河北省黄骅地区传统面花模子制作传承技艺的田野调查………………………………… 孔嘉悦(1.45)
被群山环抱的“婉转”——湖北土家族音乐文化调查行记……………………………………………包越辰 佟占文(1.52)
倾听与凝视:川滇边界纳人的族群认同与文化传统——基于达巴祭司口述史整理稿……………………………………………………… 许多多(2.5)
论“沙必因·努图格”——希拉穆仁镇普会寺玛尼庙会仪式音声中的“诵”与“数”…………………凯丽 乌兰其其格(2.13)
现代柴烧陶艺发展历程及烧制工艺的田野调查 ………………………………………… 张华珺(2.24)
内蒙古呼市西郊乌素图召周边环境的田野调查——兼论文化旅游景观设计及其他………………………………………………… 梁洪荣(2.32)
湖北随州岩画田野调查…………………………………………………………何佳昕 赵进平(2.41)
雄安新区南文营村大鼓小车会考察研究…………………………………………………张 月 (3.5)
河南南阳鸭河工区人物岩画田野考察报告…………………………………… 孙向博 孙保瑞(3.12)
内蒙古托克托县“双墙秧歌”调查——兼论内蒙古的民间社火……………………………………………………郭 宁 胡 君(3.18)
烟台绒绣的历史及绣制技法的田野调查…………………………………………葛怡晨 董从民(3.27)
田野寻踪——湖北五峰县土家族打溜子田野调查……………………………………… 温昭娟 佟占文(3.33)
广西宜州仫佬族依饭节道教祭祀音乐田野考察 …………………………………谢美琳 罗相巧 (3.39)
纳西族民歌“喂围调”初探——以玉龙县新主村民歌传承人杨荐为例…………………………………………… 朱永强 (4.46)
青海德都蒙古民间音乐文化考察实录 …………………………………… 朱慧 德力根其其格(4.55)
· 综合艺术 ·
浅谈阿莫尔部落(下)……………………(美国)贝索尔德·劳费尔 著,刘 卓 译, 熊永松 校(1.58)
乐器结构,表演和内涵:尼泊尔手杖舞的研究(上)……………………………………………(英国)理查德·威狄斯 著 ,郭 宁 译 ,李 蛟 校(1.64)
5世纪晚期到6世纪早期中国艺术中的植物主题和卷草纹(上)…………………………………………………(美国)苏珊·布什 著,祁晓庆 译,武志鹏 校(1.72)
乐器结构,表演和内涵:尼泊尔手杖舞的研究(下)…………………………………………………(英国)理查德·威狄斯 著 郭 宁 译 李 蛟 校(2.48)
5世纪晚期到6世纪早期中国艺术中的植物主题和卷草纹(下)………………………………………………………(美国)苏珊·布什 著 祁晓庆 译 武志鹏 校(2.59)
妻室与供养人:回鹘在敦煌10世纪时期的政治和艺术影响………………………………………………………(德国)毕丽兰 著 宋焰朋 译 杨禄蓉 校(2.71)
传统的转变:三代日裔美国人的音乐创作(上)……………………………………………(美国)苏珊·宫·浅井 著,李惠颖 译 靳 婷 校(2.84)
传统的转变:三代日裔美国人的音乐创作(下)……………………………………………………………………………………………(美国)苏珊·宫·浅井 著,李惠颖 译 靳 婷 校 (3.44)
桑奇遗迹:阿育王时代的印度佛塔(一)………………………………………………………………………………………(英国)约翰·休伯特·马歇尔 著,马兆民 译 武志鹏 校 (3.51)
鄂尔多斯蒙古族的音乐(一)……………(比利时)约瑟夫·范·欧斯特 著,李亚芳 译 李 蛟 校 (3.60)
合浦港与古代海上陶瓷之路 ……………………………………………………………王永健(4.5)
论满汉文化交融下的丧葬舞蹈《摆字龙灯》 …………………………………………… 刘丽珺(4.12)
传统眉勒发展流变研究 ……………………………………………… 王忆雯 梁惠娥 崔荣荣 (4.20)
“云”与“龙”之关系考辨 ………………………………………………………………秦 佩(4.28)
从宋庄画家村看中国艺术界的实践策略 ……………………………………………… 赵 跃(4.35)
艺术人类学与文化复兴——2019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荣树云(4.41)
桑奇遗迹:阿育王时代的印度佛塔(二)………………………………………………………………………………………………(英国)约翰·休伯特·马歇尔 著,马兆民 译 武志鹏 校(4.62)
鄂尔多斯蒙古族的音乐(二)……………(比利时)约瑟夫·范·欧斯特 著,李亚芳 译 李 蛟 校 (4.69)
批判性思维与戏剧教育………………………………贝林·沙龙 著,杨塔娜 译,布图格勒其 校(4.80)
· 音乐 舞蹈 影视戏剧 ·
关于古曲《摩诃兜勒》的读音问题………………………………………………………乌兰杰(1.80)
草原丝路中宗教音乐文化交流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董 波 冯振华(1.83)
解析胜芳民间舞蹈的艺术再生产 ……………………………………………………… 孙 淼 (1.89)
陌生化审美再阐释——黄梅戏与莎剧的三次“碰撞”及启示………………………………………何亦邨 邹荣学(1.94)
电视剧《琅琊榜》艺术特征与艺术形象分析——以音乐文化者的身份………………………………………………………… 曾美月(1.98)
民族音乐学美国学派的“源”与“流”………………………………………… 张竞方 苗金海(1.105)
东巴叙事传统的传承方式与文本创编析论 ………………………………………………杨杰宏(2.90)
二十世纪现当代音乐创作中的三度叠置——以贝尔格、达拉皮科拉、布列兹与库塔克的四部作品为例……………………………李查宁(2.97)
同源分流:现代马头琴与潮尔琴关系再探讨………………………………………包腾和 侯 燕(2.111)
傣族仪式祝词及其程式……………………………………………………………… 屈永仙(2.119)
电影对城市的产业塑造……………………………………………………………… 张经武(2.126)
认识影像民族志记录的规律(上)…………………………………………………… 张 晨(2.130)
内蒙古地区原生态音乐的传承与创新——以“哈尼组合”为例……………………………………………………陈子萱 佟占文(2.136)
关于鄂尔多斯杭锦旗“古如歌”年代小考………………………………………………… 乌兰杰 (3.68)
近年来中国电影书写历史创伤研究………………………………………………………储双月 (3.74)
马勒声乐套曲《漫游青年之歌》艺术特色探析……………………………………聂普荣 冯存凌(3.80)
非物质文化遗产漫瀚调的传播模式流变与发展演进 ………………………………陈 静 张 发(3.89)
浅析如何使协奏钢琴具有管弦乐色彩——以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例 ………………………………………… 陈 锐(3.95)
认识影像民族志记录的规律(上) ……………………………………………………… 张 晨(3.99)
《寄生虫》:空间美学艺术化与商业化的契合……………………………………张宸赫 黄淑洁(3.103)
云南建水遗存洞经经籍《孔教真理》用乐研究 …………………………………………… 洪 江(4.86)
琴歌“移情造境”审美理念的阐释 …………………………………………… 王爱国 翟 毅( 4.98)
秦腔《下河东》“三十六哭”本事及文化语意 …………………………………………… 仝朝晖(4.105)
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从《斯琴杭茹》到《诺日吉玛》——论巴音导演的电影作品……………………………………………………郭培筠(4.112)
· 绘画 书法 工艺美术 ·
中华女娲神话及信仰所在土壤的文化分析…………………………………………… 李祥林(1.111)
想象与事实——四川藏民居的艺术与宗教………………………………………………………李东风(1.121)
传统民俗、现代艺术、旅游商品的交织与边界——以库淑兰、周河、陆功勋的剪纸为例……………………………………………亢宁梅(1.126)
江苏江淮地区传统服饰技艺的传承与发展…………………………………牛 犁 闫 琳 崔荣荣(1.133)
发展蒙古族服饰产业的意义、问题与路径………………………………………………王光文(1.138)
敦煌出土唐代鸟头十字架为拜占廷文物考 …………………………………………… 毛 铭(2.141)
乌兰察布草原蹄印岩画考释 ………………………………………………………… 张晓霞(2.146)
试论西藏传统工艺美术的现代工艺定位………………………………………谢梦莹 熊帝骅(2.151)
区域文化视野中的空间意象——温捷强建筑设计作品探微……………………………………………李晨光 武月清(2.156)
艺术人类学视野中的岩画艺术……………………………………………………… 关 祎 (3.107)
性别视角下祝寿图像的民俗应用与意蕴探究………………………………………… 程波涛 (3.112)
英雄模式与中国北方三少民族萨满生成……………………………………………… 卢芳芳 (3.124)
瓷文化圈视域下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传播与重构…………………………………李松杰 吴 琪(3.130)
西藏传统工艺的美感直觉性特点与理性内容的共生互动……………………………… 高宏媛 (3.136)
河南地区喜带的功用与装饰解析……………………………………… 李莉 崔荣荣 牛 犁 (3.141)
西藏改则县岩画的研究、保护与传播 ……………………………………………罗延焱 泽 玉 (3.147)
文本、口述与历史遗存之间的清代广安郑氏宅院 …………………………………………李 婕(3.152)
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的品牌构建………………………………………………潘昭瑾 熊帝骅 (3.156)
北京清代王府花园及其布局…………………………………………………………… 刘 佳(4.117)
历史情境下从女红看壮族女性意识的构建和表达…………………………………徐昕 张煜璇(4.126)
翼圣堂本《闲情偶寄》和芥子园本《笠翁偶集》的五处差异分析…………………………何亦邨(4.131)
意象思维:传统文人水墨语境下的绘画语言研究…………………………………简圣宇 佘 月(4.135)
城市化进程中传统文化的记忆或重建——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 亢宁梅(4.140)
表现与生成——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民间艺术中的宗教体现………………………………………宋小飞(4.147)
· 序跋 评介 ·
《红走马》:节奏的律动与声音的描绘——蒙古族长调艺术家陶格陶、巴德玛斯楞演唱专辑述评…………………………哈斯巴特尔(1.145)
蒙古族短调民歌研究的拓疆之作——李世相《蒙古族短调民歌研究》评介……………………………………………戴百峥(1.148)
尼尔吉德玛和她的《蒙古民歌十八首》…………………………………………………雅尔贵(1.154)
想象中的社会联系和差异认同——卡罗·帕格《蒙古族音乐、舞蹈与口头叙述——表演中的多样化身份》读后感…………张亚楠(1.160)
莫德莱玛——科尔沁四胡名家伊丹扎布演奏专辑述评…………………………………… 哈斯巴特尔(2.161)
建构学科范式 践行学术创新——王永健《走进艺术人类学》评介…………………………………………………颜景旺(2.164)
理性 思辨 质疑——从《音乐史学原理》一书说开去………………………………………朝 克 哈斯巴特尔(3.161)
述纲鉴 塑历史——著名说唱艺术家甘珠尔演唱专辑简评……………………………………… 哈斯巴特尔(3.166)
朝戈金史诗学研究及其主要理论贡献…………………………………………… 傲东白力格(4.152)
音乐·历史·哲学——达尔豪斯《音乐史学原理》读书札记……………………………… 王雅楠 乌兰其其格 (4.159)
· 其他 ·
钟情艺术·究心学理·肩负使命——李树榕先生学思历程探微…………………………………………………………谢云霞(1.164)
内蒙古二人台作品的整理、发表与出版情况述要…………………………………………苗 露(4.164)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剧院管理学术研究状况简析……………………………… 张佳晨 刘筠梅(4.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