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清代王府花园及其布局

2020-01-10 06:46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府邸清华园王府

刘 佳

(中国艺术研究院 北京 100029)

清代王府在被设计建造时均附带花园,一般建造在府邸的后面和侧面,府邸与花园往往以墙门或住宅连接,这样的花园一般被称为“王府花园”;还有一些也属于王爷的花园是皇帝赏赐的建造在京城郊区的花园,或王爷自己购置的花园,这样的花园一般被称为“邸园”。本文就北京清代王府主要的“王府花园”、“邸园”进行概述之后,选择恭王府花园“萃锦园”和醇亲王北府“西花园”两处“王府花园”做详细地分析,揭示王府花园的设计之道。

一、北京清代王府的“王府花园”和“邸园”

“关于王府花园的界定,应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学者们一般将与府邸部分共同组成王府的花园部分称为王府花园,将不在王府之中的其他王公花园称为‘宅园’或‘邸园’,如恭亲王在海淀的朗润园和上述在恭亲王东北方紧邻王府的‘鉴园’。”①也就是说,王府的花园,有与府邸连接在一起,也有在郊外的或不与府邸连在一起的;与府邸共同组成王府的花园被称为“王府花园”,其他花园则称“邸园”或“宅园”。比如,恭亲王奕訢除了拥有在府邸之后的花园——“萃锦园”之外,还有两处花园,一是在海淀的“朗润园”,这是皇帝赐予恭亲王奕訢的花园;二是紧邻恭王府且在其东北方的“鉴园”,是奕訢购买的私产。萃锦园称为王府花园,朗润园和鉴园则称为邸园或宅园。根据2006年的普查登记,北京有府址可寻的清代王府共46座。据《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了道光、咸丰时期京城知名王府花园有恭王府、醇亲王南府、醇亲王北府和郑王府的王府花园,其中以郑王府的花园最为有名。随着清朝灭亡王府也逐渐衰败,许多王府与花园已经不存在,或残缺不全,其美景或许在文献资料里可以寻查到。目前,保存完整且对外开放的有:恭王府的“萃锦园”花园和醇王府北府花园,在康熙年间,它曾大学士纳兰明珠的宅园“渌水院”。有文献记载的是郑王府的“惠园”,被称为是王府花园最大、最美的花园。而王府京城郊外的“邸园”,有礼亲王在海淀的“乐家花园”、果亲王在颐和园附近的“自得园”、惇亲王在圆明园附近的“清华园”、恭亲王在海淀的“朗润园”和恭王府附近的“鉴园”。其中,清华园在清华大学校园内,朗润园在北京大学校园内。

1.北京清代王府的“王府花园”

北京清代王府的王府花园是指与府邸连接共同组成王府的花园,是王府的一部分。清朝时期,针对王府府邸主轴线上的建筑有严格的规制,而这条主轴线可以是中轴线,也可以不是中轴线。而针对王府花园的布局没有规定,可以因地制宜,一般设置在府邸的西侧、东侧和北部。从《乾隆京城全图》看,足以证实这一点。花园设置在王府西侧的有:郑亲王府花园、恒亲王府花园、庄亲王府花园、礼亲王府花园、肃亲王府花园、醇亲王府花园等。花园位于王府东侧的有:裕亲王府花园、雍亲王府花园、豫亲王府花园、果亲王府花园等。花园位于王府北部的有:恭亲王府花园。有的王府花园是按照中轴线分三路格局构成,如恭王府的萃锦园;也有的则按照地形意趣构成,像醇王府北府的西花园。以下就郑王府“惠园”、醇王府北府“西花园”、恭王府“萃锦园”来呈现北京清代“王府花园”的特征。

郑王府花园——“惠园”

郑王府是清代开国元勋济尔哈朗的的府邸,位于西城区大木仓胡同,它是由第一代郑亲王济尔哈朗建于顺治元年至顺治五年(1644~1648年)。在乾隆十五年至十七年(1750~1752年)期间,第八位袭王德沛(济尔哈朗之弟费扬武裔孙)在府邸西侧增建了一座称为“惠园”的花园,之后又经历了多次修缮,“惠园”成为清代京城四大王府花园之一,被认为是其中最大、最美的花园。遗憾的是,昔日“惠园”美景早已荡然无存,但在一些文献资料、老照片里还可以寻找到有关“惠园”景象的描述。

首先,文献记载中的“惠园”。在《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京师坊巷志稿》和《履园丛话》等资料里的记载与描绘。《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京师园林,以各府为胜,以太平湖之旧醇王府,三转桥之恭王府,甘水桥北岸之新醇王府,尤以二龙坑之郑王府为最有名。其园甚钜丽,奥如旷如,各极其妙。”②在多个知名王府花园中,郑王府的“惠园”是当时王府花园中最为有名的一个。之所以有名气,无非是花园里的建筑、景观设计甚佳。我们可以在《京师坊巷志稿》寻找到描述当年“惠园”景观设计之美妙,“惠园在西单牌楼郑亲王府,引池叠石,饶有幽致,传是李笠翁手笔。园后为雏凤楼,楼前有池,其后即内宫门楼。后有瀑布,高丈余,其声琅然可听”。也可以根据钱泳《履园丛话》记载做出判断,“惠园在京师宣武门内西单牌楼郑王府,引池叠石,饶有幽致……园后为雏凤楼,楼前有一池水甚清冽,碧梧垂柳掩映于新花老树之间。其后即内宫门也……楼后有瀑布一条,高丈余,其声琅然,尤妙。”③在这两段话语中,对“惠园”建筑“雏凤楼”周边的景观设计有几乎相同的景观描写,花园“引池叠石”的关于水与池、池与石的景观设计;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在《京师坊巷志稿》和《履园丛话》都提到的园中“其声琅然”且“高丈余”的瀑布。此人工瀑布在王府花园里极为少见,在皇家园林中也仅圆明园有,“惠园”的园林设计可见一斑。此外,还有关于“碧梧垂柳”的园林植物配置设计等。

其次,老照片里的“惠园”。20世纪二十年代,瑞典学者喜仁龙在中国期间拍摄了许多反映中国社会现状与民俗的摄影作品,其中有郑王府“惠园”里的厅、堂、楼、阁的景观建筑,包括天香堂、为善最乐堂、来声阁、西仙楼、净真亭、跨虹亭等。虽然,照片显示出花园里杂草丛生和花园建筑破烂不堪,但建筑的形制依稀可见,“天香堂”是歇山式屋顶,五开间周围有护栏的敞厅,依然彰显豪华壮观,应该是花园里最为重要的建筑;“来声阁”是歇山卷棚式屋顶,五开间,两层次的步步锦窗式设计;“西仙楼”是二层楼阁,有很长的长度;“净真亭”(图1)是前出抱厦的双卷棚屋宇,其亭设计得非同一般;“跨虹亭”(图2)是双层歇山式屋顶且建于水池上的建筑(四出悬山抱厦),其造型极为精致巧妙。直到清朝末年,“惠园”仍闻名遐迩,列为京城王府四大花园之首。

“惠园”之所以没有存留下来,一是因为曾在1900年八国联军进占北京时遭到洗劫,再就是民国时期中国大学在郑亲王府内办学时,将“惠园”改造成为了操场,后来又相继在此建造了理化楼、生物楼等,致使整个“惠园”格局被破坏。目前,郑王府遗存有轴线上的狮子院、银安殿(和乐堂)和正寝殿(逸仙堂)等主要部分。狮子院归属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使用,银安殿(和乐堂)和正寝殿(逸仙堂)等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使用,而“惠园”原址上是目前的北京二龙路中学。1984年郑王府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图1 郑王府·净真亭

图2 郑王府·跨虹亭

醇王府北府花园——“西花园”

在康熙年间,它曾大学士纳兰明珠的宅园“渌水院”。醇王府北府是道光第七子醇亲王奕譞迁到什刹海的醇王府新府。位于西城区后海北沿44号,南临什刹海后海,占地约80亩,其中花园约40亩。这是由于南府是奕譞的儿子光绪帝载湉的出生地,王府成为了“潜龙邸”,醇王府自然要迁离。光绪十五年(1889年)醇亲王奕譞迁入了位于什刹海的北府(新府)。光绪之后,由于无子嗣,其皇位由载沣的儿子溥仪继承大统,溥仪年幼,其父为摄政王。因此,醇王府北府又称摄政王府,也是潜龙邸王府。醇王府府邸西侧是京城王府有名的花园之一“西花园”,也就是明珠居住时的“渌水院”。

1963年宋庆龄搬到原醇王府的花园居住,现如今作为宋庆龄故居对外开放。“平泉花木翠回环,相国楼台占此间”的风景描绘。醇亲王府花园水的引进是经过皇帝赏赐的,花园里的“恩波亭”就是为感谢皇恩特意修建的,并以“恩赐分玉河水入宅”而闻名。

恭王府花园——“萃锦园”

恭王府最早是乾隆帝的宠臣大学士和珅自建的私宅。嘉庆年间,嘉庆帝赐予其弟永璘居住,称“庆王府”。咸丰年间,又由咸丰帝将其赐予自己的六弟恭亲王奕訢,从此称为“恭王府”。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南北长约330米,东西宽180余米,占地面积61120平方米,其中府邸32260平方米,花园28860平方米。恭王府府邸的布局是按照大清王府规制,严格的中轴线对称,分中、东、西三路多进四合院院落构成。恭王府花园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称“萃锦园”,大体上也是按照中轴线分中、东、西三路,但其规整、严格程度与府邸布局相比,相对自由得多。恭王府花园透出几分皇家园林的规整、气派,又充满私家园林的自由、意趣,形成独具特色的王府花园园林设计风格。

2.北京清代王府的“邸园”

北京清代王府的“邸园”或“宅园”是指皇帝赏赐的郊外花园,或者王爷个人购置、营建的花园。在郊外的或不与府邸连关于“邸园”,主要有礼亲王在海淀的乐家花园、果亲王在颐和园附近的自得园、惇亲王在圆明园附近的清华园、恭王府在海淀的朗润园和恭王府附近的鉴园。其中,恭王府的鉴园是恭亲王奕訢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自己出钱营建的花园,关于鉴园的记载也很少见;其他的邸园大多是皇帝赏赐的郊外花园。

礼亲王在海淀的“乐家花园”。

礼亲王府是第一代和硕亲王、清太祖第二子代善的王府。礼亲王府位于西城区西皇城根南街西侧,即大酱坊胡同东口路北。在清代所建的诸多王府中,礼亲王府的房最多,有“礼王的房,豫王的墙”之谚。而花园是在王府府邸的西侧,花园设计巧妙,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对此,在单士元的《清礼王府考》描述到:“西院有假山亭榭,中有断碑一幢,为乾隆二十九年兰亭主人绿漪园所撰《老槐行》;据传,八国联军之役,礼府为法军占领,掘银安殿基得银窖。” 另外,礼亲王还有一个花园在海淀镇,后称“乐家花园”。乐家花园最主要是歇山顶面阔五间的大殿,其周围有繁茂的树木和堆砌的山石。花园分为前园与后园两部分,根据文献记载,花园里雕梁画栋、亭台楼阁、叠石假山、池塘花木,花园里长廊连通(图3),景色十分秀丽。

图3 礼王府乐家花园·长廊

果亲王在颐和园附近的“自得园”

果亲王府是康熙第十七子允礼的王府,果亲王是雍正、乾隆两朝都很受恩宠的亲王。果亲王府位于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东首路北,是现在的中国儿童中心的东部,其王府的花园规模也很大。据金寄水《王府生活实录》所述,果亲王在颐和园宫门外古牌楼北侧留下一座园林,当年名为“自得园”。园内假山怪石,楼台亭榭布列有序。园内湖心有座圆岛,岛上建有楼阁,为全园风景的中心。到了清末,自得园改为升平署,据说是专供西太后演戏的梨园弟子的常居之处。

惇亲王在圆明园附近的“清华园”。

道光的第五子惇亲王奕誴在西郊的花园,又称“小五爷园”。原名叫熙春园,建于1707年,是康熙第三子诚亲王允祉的花园,熙春园分为东西两园,工字殿(现称工字厅)以西部分称近春园。咸丰二年,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清华园(熙春园)建园已有三百多年,经历了多位园主人,“熙春园(清华园)园主人中有三位皇帝、四位亲王、一位郡王和一位郡王衔贝勒”⑤。清华园的水系有两湖一河,即水木清华荷花池、近春园荷塘(图4)和万泉河。清华园的主要建筑是工字殿,至今宫门上面仍悬挂着咸丰皇帝的御笔“清华园”匾额,清华园也由此得名。因工字厅前、后两大殿中间以短廊相接,如果俯视则酷似“工”字,故得名“工字殿”。工字殿共有房屋100余间,总建筑面积约2750平方米。清华园以工字厅为中心呈对称格局,四周环山且四面环水。工字殿的北侧是清华园内最幽静典雅的景观——“水木清华”,其设计别具匠心。四时变幻的林山、玲珑典雅的古亭、夏季荷花盛开的池塘和环绕池塘周围的垂柳,别有一番景致。在惇亲王奕誴的清华园水木清华有“水月台”(图5)。乾隆朝档案称此处为“镜烟斋北戏台”,它是作为戏台演唱昆曲堂会之用的。据记载,康熙皇帝六十大寿时,就是在这里演出昆曲为康熙皇帝祝寿。工字殿西部有一条胡同之隔的庭院,名为“古月堂”,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古月堂”总建筑面积约670平方米,门前有一对石狮,最具特色的垂花门至今保存完好。据记载,古月堂初建时是园主的专用书房。漫步清华园,曲廊萦回、朱栏画栋与花草繁茂、禽鸟穿梭相映成趣,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象令人清幽心怡。

图4 惇王府清华园·近春园荷塘

图5 惇王府清华园·水月台

就恭王府的萃锦园、醇王府北府的西花园和惇亲王的清华园而言,恭王府府邸建筑以严格的中轴对称,构成中、东、西三路多进四合院落,布局十分规整,完全是按照大清规制,精确且精致地加以设计。而王府花园的布局大都也是按照中轴线分中、东、西三路,但没有像王府府邸那样设计的规整、严格而显得自由流畅的多。恭亲王府的萃锦园是以中路的西洋门、独乐峰、蝠池、安善堂、福字碑、滴翠岩、邀月台、绿天小隐和蝠厅为恭王府花园的中轴线,花园中的重要建筑、景点都在此路上,而且有一个鲜明的“福”主题。惇亲王的清华园是以工字殿(现称工字厅)为中心呈对称格局,整个花园四周环山且四面环水。由于恭亲王府和醇亲王府均建造在京城城区,选址是属于与街市连接的“闹处寻幽”,受花园占有面积的局限,其布局设计的略显紧凑。而清华园建在当时的京城郊区,占地面积较为宽阔,其布局设计的也显得较为舒展。杨乃济在《谈恭王府》、《清醇亲王北府沿革考略》中对恭王府、恭王府与醇王府北府的花园进行评价与比较,认为恭王府“‘园内还散列着几座亭台,以及若干叠石假山和土岭,然全园地形起伏不大,游廊也少曲折,显现出当初过于追求居住、游宴的生活排场,而缺少曲折变幻、移情换景的园林气息。这原是北京王府花园的共性,不过此园更为突出,因而具有相当的代表性。’‘醇亲王北府西侧的花园,占地40余亩,与恭王府花园的规模相仿,若就艺术而论,则胜之多矣。虽然它正中的一组院落也有左右对称的轴线,但庭院深深,沿湖又绕以回廊……较之恭王府花园的几潭孤零零的死水和那三路轴线的呆板格局,其鉴赏情趣不知要高明多少倍。’”⑥由此可见,王府花园在遵循园林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出现了不同的设计风格、设计意趣而形成多元的设计特征。

二、醇王府北府西花园的“意趣”布局

醇王府北府及其花园位于后海北沿,占地约80亩,花园在府邸的西侧。康熙年间,它曾是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的宅邸;乾隆年间,又是和珅的别院;嘉庆年间,嘉庆帝将其赐予了成亲王永瑆;光绪十四年,慈禧太后又将其赐予醇亲王奕譞,醇王府由南府搬到了北府。在醇王府北府的花园在府邸西侧,也称“西花园”,在康熙年间,大学士纳兰明珠称此园为“渌水院”。该园是王府花园中的经典,京城四大名园之一,至今保存较为完好。20世纪六十年代,宋庆龄居住在醇王府北府花园;1982年,也就是宋庆龄逝世的第二年,这里作为“宋庆龄同志故居”对外开放,同时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醇王府北府西花园整体呈长方形,占地近27000平方米。其中,山地面积约5500平方米,水面面积约3400平方米,陆地面积约5700平方米,园北侧和西侧隙地约8200平方米,其余用地约4000平方米。目前,醇王府北府花园基本保留原王府花园的布局和风格,其布局与风格较之恭王府萃锦园的中轴线左右对称的三路布局相对自由,呈现的是点、线、面的“意趣”布局。花园由土石相间的人造假山环绕,由于东部紧邻府邸,其山体较为矮小,以便在府邸内就可以观赏到花园的美景。花园现存建筑主要有箑亭(图6)、恩波亭及游廊(图7)、濠粱乐趣、畅襟斋及左右厢房、听雨屋与南楼等建筑,建筑是灰筒瓦卷棚式顶结构,具有中国古建筑特点。箑亭、听雨屋、恩波亭等点景建筑,具有“点”的作用;连接箑亭与濠梁乐趣(益寿堂)的游廊,以及南楼与箑亭、听雨屋东西横向布局,濠梁乐趣与畅襟斋南北依次排列,都起到的是“线”的作用;园中较大面积且造型自由的南湖,起到了“面”的作用。如果从功能上分析花园建筑的话,可以划分为南部景观观赏区和北部居住娱乐区两部分。南部景观观赏区包括:东南角土石山峰上的“箑亭”、西南角山峰上的“听雨屋”、山北侧的“南楼”,以及大面积的南湖水域。北部居住娱乐区包括由东西两组院落组成,戏台在益寿堂的南部,在宋庆龄寓所改建时被拆除。以下就花园三点、三线和一湖的景观布局和两组院落的居住区分析花园特色。

图6 醇王府北府西花园·箑亭

图7 醇王府北府西花园·恩波亭

三点是两亭一屋,是指“箑亭”、“恩波亭”和“听雨屋”。箑亭位于花园入口左侧的假山上,是一扇形造型的亭子,亭上有一块“箑亭”匾额,这是醇亲王载沣亲笔题写的。站在箑亭临高而望,一是可以观览后海的旖旎波光,再就是也一览整个花园景貌。“听雨屋”是一座直角形的建筑,与“箑亭”形成东、西呼应的布局,且有风调雨水的寓意,其匾额是醇亲王载沣的弟弟载洵所题。在两者中间有“南楼”,它是一座明代末年的两层建筑,康熙年间,曾是纳兰明珠之子纳兰性德邀请文人墨客在此吟诗作赋的地方,醇亲王载沣居住时延续如此功能。“南楼”匾额也是载洵所书。沿箑亭北行则是蜿蜒有致的抄手游廊,在游廊的中间处就是园中最为有名的“恩波亭”。它建在清代康熙年间大学士明珠宅邸花园“渌水院”中“渌水亭”的遗址上,是一座两面临水的六角攒尖顶的亭子,亭内上方有篆书题字“恩波亭”。之所以有名,是因为恩波亭是成亲王永瑆为了感谢嘉庆帝准其引御水进园的皇恩而修建的,恩波寓意“皇恩浩荡”,并以此命名。此花园里的水都是活水,是与北海、后海、故宫的水相通着的,也是京城惟一能够引用御水(玉泉水)的花园。

园中“三条线”的构成比较复杂。箑亭、听雨屋是建在假山上,又有相互呼应的态势,其间有南楼,三者形成以南楼为中心东西横向的布局,也可算为是一条东西向的横线。箑亭以北是一座曲直变换有度的抄手游廊,而在游廊中间建有“恩波亭”,游廊一端连接箑亭等,另一端则连接濠梁乐趣等,也可算为是一条南北曲折蜿蜒的纵线,其设计意图一目了然,这条线是将花园景观观赏区与居住娱乐区两部分连接起来。花园建筑中的南楼、濠梁乐趣、畅襟斋是依次排列在一条南北纵向线上。

园中较大面积的水域是“南湖”(图8),形成一个“面”。花园呈长方形,占地近27000万平方米。其中水面面积约3400平方米。南湖依据花园整体造型呈长方形,四周用青石错落有致砌就而成,四周种植了柳树、杨树等多种树木,呈现野趣与人工的双重美的效果而建;南湖又依据花园的功能,将整个花园划分为南部景观与北部居住两个主要区域,并以蜿蜒的游廊和小桥连接南北两个功能区域,设计巧妙且具诗意。

园内居住建筑保存较为完好的有南楼、濠梁乐趣、畅襟斋及配殿观花室、听鹂轩,它们由南至北依次排列在南北纵向线上,南楼与濠梁乐趣等建筑有南湖相间隔开。醇亲王居住期间的两座庭院,一是,偏东向的前厅濠梁乐趣七间、后厅畅襟斋五间两进的庭院;二是,偏西方向现两层主楼的原址上是一处庭院。濠梁乐趣”原址是王府花园时的“益寿堂”,其后是“畅襟斋”及东、西厢房的院落,东厢房是“观花室”,西厢房是三卷棚勾连搭的“听鹂轩”。在益寿堂对面一座戏台,戏台临南湖,“濠梁乐趣”的匾额是挂在戏台后台的南面,借用庄子《秋水》篇里知鱼之乐的典故而名。在宋庆龄寓所改建时,戏台等建筑被拆除,将此匾换在了“益寿堂”上,而“益寿堂”匾额却不知去向。戏台原址现在是一块绿葱葱的草坪。戏台、益寿堂之北就是畅襟斋及东西厢房庭院,1938年载沣从天津搬回北京后就居住在此。在宋庆龄寓所改建时将西厢房西面二卷切去,保留东面一卷与新建的二层灰筒瓦绿剪边歇山重檐的主楼巧妙套接,又将“听鹂轩”牌匾移至“畅襟斋”的东耳房上。宋庆龄居住时期,“濠梁乐趣”是会客厅,“畅襟斋”是餐厅,接待国内国际友人之用。

图9 醇王府北府西花园·接福石

此外,醇王府北府花园内置石十分讲究,基本上是选用太湖石。在园内(西北部的土山上)有一块“接福石”(图9),“接福”二字以篆书刻于太湖石上,安置在土山与松柏融在一起,有着接纳福气、诸事顺遂的吉祥寓意。园内古树盘根、花草茂盛,种植的树木有杨树、柳树、梧桐和西府海棠等,最具观赏的植物是南湖北岸旁的有500余年树龄的杨树。在畅襟斋门前左右对称地种植了两株西府海棠,这是醇王王亲自种植的。在南楼的石阶前,至今还存活着纳兰明珠居住时的两棵“明开夜合树”(俗名卫茅),树龄有300余年。纳兰明珠的长子纳兰性德在《渌水亭集》中有诗描写到:“阶前双夜合,枝叶敷华荣、疏密共晴雨、卷舒同晦明。”诗中的“阶前双夜合”就是指的南楼石阶前的这两棵“明开夜合树”。

三、恭王府萃锦园的“轴线”布局

清朝王府都附有花园,花园一般建造在府邸的北面或侧面,恭王府花园就是建在恭王府府邸的北面。恭王府花园又称“萃锦园”,建于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穿过后罩楼的过道门,就可以通过中、东、西三路进入花园。王府府邸建筑以严格的中轴对称,构成中、东、西三路多进四合院落,布局十分规整,完全是按照大清规制,精确且精致地加以设计。王府花园的布局虽然没有那么严格,但大体上也是按照中轴线分中、东、西三路。恭王府园林设计既透出几分皇家园林的规整、气派,又充满私家园林的自由、意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王府园林设计风格。

恭王府府邸最后一座建筑是俗称“九十九间半”的后罩楼,穿过后罩楼的过道门是往日王府贵族子弟练习骑马射箭的“箭道”。箭道也是恭王府府邸连接花园的过渡空间。站在后罩楼的后檐墙下,可以看到花园有三处入口——西洋门(图10)、曲径通幽(图11)、榆关,也是花园中、东、西三路的起点。西洋门是花园正门,是花园中路的入口。迈进西洋门,两边是青石假山,迎面而来的是一座单块太湖石峰——“独乐峰”,之后是蝙蝠形的被看做是“聚宝盆”的蝠池,接着就是金碧辉煌的安善堂。越过安善堂,则是园内最为壮观的一组“池上理山”景象——水池、秘云洞、福字碑、滴翠岩,之上是邀月台和绿天小隐。通过两边对称的爬山游廊可以到达邀月台,邀月台是恭王府花园的最高点。绿天小隐之北则是蝠厅,它是花园中路的最后一座建筑。花园中路是恭王府花园的中轴线,花园中的重要建筑、景点都在此路上。再就是恭王府花园中路景观有一个鲜明的“福”主题。以秘云洞里乾隆的福字碑为中心,南有蝠池,北有蝠厅,以此表明王府主人祈盼幸福的美好愿望。恭王府的“三绝一宝”——后罩楼、西洋门、大戏楼和福字碑,其中的一绝一宝“西洋门”和“福字碑”(图12)都在花园中路上。

图10 恭王府萃锦园·西洋门

图11 恭王府萃锦园·曲径通幽

图12 恭王府萃锦园·福字碑

恭王府花园东路从“曲径通幽”进入,经过两边是竹林的曲折石子路之后,便到达稍微宽敞的地带,流杯亭、蓺蔬圃、垂青樾,还有垂花门,垂花门的东边有一月洞门。进入垂花门,透过竹林东边的房子是福晋休息的地方——香雪坞,由于院内种植了竹子,所以又称“竹子院”。竹子院以北是牡丹院,是以种植牡丹而得名的。两院之间由月洞门连接。牡丹院的北端是大戏楼的南门,门前有一藤萝架。恭王府花园东路最主要的建筑是大戏楼,是恭王府“三绝”之一。从外型上看,大戏楼很像一座船坞。大戏楼的东部有一幽静的院落,相对其他院子要小些,是看戏休息的地方,由于院子正中种植了三棵芭蕉,因此此院又称“芭蕉院”。花园东路的景观特点是多院落,还有“门”的设计,撑得起“框景”的造园表现手法。比如连接竹子院与牡丹院之间的月洞门,无疑是“天圆地方”中国传统阴阳哲学的一处实例。

榆关是恭王府花园西路入口。从榆关进入花园西路,首先看到的是秋水山房,秋水山房的东面是妙香亭,面对妙香亭的是养云精舍,养云精舍之后是雨香岑。站在秋水山房前,向北方望去,是恭王府花园西路的主景方塘水榭,方塘中的水榭又称“诗画舫”(图13)、“观鱼台”。方塘水榭的东边有一条园中最长的游廊(图14)。站在廊中,可以看见对岸的几桩瘦长的立石,立石在水中的倒影清晰可见,载滢将这一景观称为“凌倒影”;站在廊中,也可以欣赏到花园西路山脉的美景,山间小路、古树奇石,载滢诗中的“吟青霭”、“浣云居”、“松风水月”等美景曾经在此区域一一呈现。方塘水榭的北面是花园西路的主建筑“澄怀撷秀”。花园西路景观的突出特点无疑是关于“水”的设计,以及西山各景的显现。“挖湖堆山”,形成了园林“水”与“山”的阴阳相交势态,成为中国传统哲学在园林设计上的典型实例。

恭王府花园的造园手法采用了中国古代园林设计师常用的“挖湖堆山法”,以挖西路方塘之土沿墙堆叠成假山,环绕整个花园,再在山上栽绿色植物,这样就形成了与园外街市的一道屏障,也是一道景观,依照中国古代造园手法,称为“障景”。假山高过墙头,山上苍松翠柏四季常青,墙外纷杂街景与街市的喧嚣就会被隐去,这种设计手法完全符合明朝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中关于“相地”之一“闹处寻幽”的选址原则。环绕花园的山,以中路最高点邀月台处为主峰,“西北末梢为山之余脉,首露尾藏,似一条盘曲的卧龙将园中景致尽揽其中。”⑦另外,“水”在园林设计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没有“水”的园林几乎没有。恭王府花园的蝠池、方塘、滴翠岩水池等水景的设计十分精彩巧妙,那么恭王府花园的水是从哪里引进的呢?有研究者认为,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奕訢修建花园时,从花园的西北角将月牙河的河水引进。

图13 恭王府萃锦园·诗画舫

图14 恭王府萃锦园·长廊

中国古代园林一般可以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自然风景园林和寺庙园林四种基本类型,又有南、北之分。北方园林多指皇家园林的高阁长廊、富丽堂皇的雄伟;南方园林多指私家园林的小桥流水、玲珑剔透的娟秀。那么,王府花园的园林设计风格究竟是属于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呢?从所有权上看,一般私家园林的所有权是属于花园主人个人的私有财产,而王府花园是随着王府府邸因爵位从皇帝那里获得的赏赐,并不属于个人的私有财产,爵位被撤掉了,花园连同府邸一并收归内务府,因此王府花园是皇权至高无上的体现。从园林设计上,王府花园由于拥有皇家园林的气派而有别于一般的私家园林。花园主人都是皇亲国戚,虽然在规模、用具等方面不能僭越而违背大清规制,但也适度地模仿皇家园林的设计式样与风格,是一般私家园林所没有的。从园林规模上,大多数王府府邸与花园地处城区,是为“闹处寻幽”,不能将远处的自然山水“圈”入园内,借景的造园手法使用得较少,很难实现将园外远处的景物组织到园内,并与园内景物浑然一体而突破花园的有限空间且丰富园景层次的设计意愿,因此王府花园具有私家园林小中见大、造园手法丰富多彩的特色。总之,王府花园的园林设计既有皇家园林的“风范”,又有私家园林的“自由”;既不完全属于皇家园林,也不完全属于私家园林;可以说,它是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王府风格。

注 释:

①参见孔祥星:《北京清代王府花园》,清代宫廷史研究会、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编《宫廷史研究第十一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年版,第7页。

②(清)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转引自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编《府邸宅院》,北京: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4年版,第9页。

③恭王府博物馆微信订阅号恭小福:《清代王府|郑王府的前世今生》,2017-08-16。

④ http://tszyk.bucea.edu.cn/web/qdwf/qlqwf/cqwfnf/

⑤苗日新:《熙春园·清华园考——清华园三百年记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9页。

⑥转引自孔祥星:《北京清代王府花园》,清代宫廷史研究会、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编《宫廷史研究第十一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年版,第14页。

⑦张艾、侯芳编著:《恭王府》,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年版,第103页。

猜你喜欢
府邸清华园王府
钱钟书清华园养猫
保持心态,踏实学习,轻松迈入清华园——2021年河南省高考理科考得比较好的同学谈高中学习心得
保持心态,踏实学习,轻松迈入清华园
一方府邸,阔院观影 济南融创尊宝私人影院
恭王府与清代“第一贪官”的命运
共同战“疫”,外卖到家!
thé ATRE茶聚场北京王府中环店
从清华园走出的教育新产业——习冠创业导航仪
房产命名学
论明代大同代王府的旅游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