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兴荣 王玉贞
(1.山西大同大学文学院,山西大同037009,2.山西大同大学美术学院,山西大同037009)
前些时从朋友处获得一张金代墓志铭拓片,碑文保存较为完整,字迹清晰可见。经核查,该文未被《金文最》《全辽金文》《全金石刻文辑校》等金代文章总集和全集收录,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以下即对此碑文涉及的相关人物和史实做一简要考释。
碑文正上方碑额为“故征事郎长葛县簿郭公墓志铭”13个篆字,最右侧三列分别为篆者、书者、撰者题署,最左侧下方为刊石者题名。碑文正文纵向40字,横向27字,约1000余字。现将全文誊录如下:
故征事郎长葛县簿郭公墓志铭/
奉议大夫试武宁军节度副使兼徐州管内观察事骁骑尉借紫金鱼袋张师颖篆/
奉政大夫试尚书户部郎中骁骑尉借紫金鱼袋李仲略书/
征事郎德顺州军事判官李枢譔/
公讳延庆字世卿其先家于泽之晋城源漳高祖讳纯前宋时调宁化军司户参军曾大父讳琦大父讳/规俱业儒术父讳永坚潜德弗仕公自幼稺颖悟庄厚大父规尝抚其背而言于亲友曰吾阅人多矣未/有如此子者异日必兴大吾门及长果勤于学博贯经传乡府校艺屡居上游处家以经术教人门弟子/中巍科者多矣宗族中有贫乏不能自济从富民质其子者公悯其然遂以己财赎之殊无少悋公事父/母尽孝居丧哀毁过制蔼闻乡曲方议其孝廉之举会明昌初/诏下有司凡举人四赴廷试者特赐同进士第公得预此选乡党遂寢其议初任泾州教授其/西州边鄙居学生徒止五七人公常尽诚训诲致李英李守节辈相继登第泾民叹之曰真所谓破天荒/也秩满为端氏簿善于从政以宽猛相济裁决如流吏民畏而爱之会本州刺史李公与公旧契令权厅/事时值岁凶饿殍相枕于道路公与刺史李公议申上司因得赈济所活者不可胜计提刑体察目公为/清疆吏累迁征事郎寻调许州长葛县簿公到任署事未及期月舆民已播其治声岂意宏才位止于此/承安三年五月十九日以疾终于官享年五十有九长葛之民无老无幼莫不悲泣其子安中护丧以归/公之夫人郑氏克全妇道以承安二年二月十九日以疾终于家一子曰安中习进士举才学俱赡有父/风女五人长适李荣次适承奉班陈天锡次适 次适进士王轮有声场屋次未行孙男一人曰泾孙/孙女二人长适高晦余幼其子安中卜以承安三年八月丙寅朔十九日甲申葬公于县之移风乡招贤/里郝家庄先茔之侧郑氏祔焉未葬之前其子含泣状公之行丐铭于枢而言曰先君无德而称之是诬/也有德而不称是不孝也欲求发明先君乡里所知之行以传于后且以盖孤弱不孝之恶枢忝里闬之/旧闻其言而哀之义不得辞姑叙其梗概云尔铭曰/
晋城源漳 公家旧庐 曾祖而下 奕世业儒 皆有潜德 倦游仕途 公幼颍悟 性识特殊/祖抚其背 称赏不虚 阙人多矣 曾未有如 生子若此 必充吾闾 及长力学 博贯群书/乡府校艺 甲乙屡居 经术教人 济济生徒 荐中巍科 何其多乎 粤有宗族 至甚贫无/乃质其子 以济朝晡 公加矜恤 己财代输 公之事亲 其孝无踰 公之居丧 其哀有余/乡曲蔼闻 声名甚都 欲举孝廉 于朝荐诸 适有明诏 恩榜见收 众议乃寝/公志少酬 初任教授 尽诚泾州 二李擢第 皆公之由 为簿端氏 善政可谓 济以宽猛/吏民爱畏 郡守李公 与公旧契 委以权厅 会值凶岁 流民饿殍 道路相继 公与郡守/得请赈济 所活之人 不可胜计 上司察知 系清强吏 长葛再簿 下车署事 未及期月/舆民赖利 遽尔捐馆 老幼涕泗 公寔宏才 不载高位 命也如何 莫致而至 有子克绍/家风不坠 护丧以归 涓吉奠瘗 葬招贤里 祔以郑氏 勒石昭德 传之万祀/
吕忠刊
张师颖,生平不详,《金史人名索引》《金代人物传记资料索引》《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辽金元卷》《辽金史辞典》《金代书画家史料汇编》等工具书中皆未收录。根据碑文可知,篆额时张师颖的官阶为奉议大夫,为正六品下;官职为武宁军节度副使兼徐州管内观察事,为从五品。按金朝官制,“凡除拜,尚书令、左右丞相以下,品不同者,则带‘守’字。左右丞则带‘行守’字。凡台官、御史、部官、京尹、少尹、守令、丞、簿、尉、录事……令丞,王府官,散官高于职事者带‘行’字,职事高于散官一品者带‘守’字、二品者带‘试’字,品同者皆否。”[1](元)脱脱等.金史(卷 55).百官一.中华书局,1975.(P1231)因此碑文题署中称“奉议大夫试武宁军节度副使兼徐州管内观察事”。又据《金史·地理志》可知,徐州隶属于山东西路,为下州,武宁军节度。北宋时为彭城郡,金朝贞祐三年(1215)九月改隶河南路,下领彭城、萧县和丰县三县[2](元)脱脱等.金史(卷 25).地理中.中华书局,1975.(P614-615)。借紫金鱼袋,指官员的服色和佩带。紫即服紫色。按金朝大定官制,公服,文资五品以上官服紫,六品、七品服绯芝麻罗,八品、九品服绿无纹罗。应武官皆服紫。凡散官、职事官皆从一高,上得兼下,下不得僭上[3](元)脱脱等.金史(卷 43).舆服上.中华书局,1975.(P982)。金鱼袋为鲤鱼状金符。据《金史·舆服志》可知,“带制……,一品玉带,佩金鱼。二品笏头毬文金带,佩金鱼。三品、四品荔枝或御仙花金带,并佩金鱼。五品,服紫者红鞓乌犀带,佩金鱼;服绯者红鞓乌犀带,佩银鱼。武官,一品、二品佩带同,三品、四品金带,五品、六品、七品红鞓乌犀带,皆不佩鱼。”[3](P982)也即四品以上官皆可佩金鱼,五品则区别对待,五品以下皆不可佩带金鱼袋。据此,则篆额时张师颖的官阶为正六品下,是不够资格服紫和佩带金鱼袋的。因此,只能借紫服,才能佩带金鱼袋。
李枢,生平不详,《金史人名索引》《金代人物传记资料索引》《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辽金史辞典》《金代书画家史料汇编》等工具书中亦皆未收录。根据碑文可知,撰文时李枢的官阶为征事郎,从八品上;官职为德顺州军事判官。德顺州隶属凤翔路,为上州、刺史州,军事判官为从八品。北宋时为德顺军,金初隶熙秦路,皇统二年(1142)升为州,大定二十七年(1187)改隶凤翔路,贞祐四年(1216)四月升为防御(州),十月升为节镇(州),军曰陇安。下领陇干、水洛、威戎、隆德、通边、治平六县[1](元)脱脱等.金史(卷 26).地理下.中华书局,1975.(P645-646)。
李仲略,字简之,号丹源钓徒,泽州高平人,《金史》卷96有传[2](元)脱脱等.金史(卷 96).李仲略传.中华书局,1975.(P2127-2129)。大定十九年(1179)辞赋进士[3]《中州集》作大定二十二年(1182)进士,误。参见元好问.中州集(卷2).李承旨晏.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100-101.金人孔叔利《改建题名碑》于大定十九年张行简下载其姓名,参见张金吾编纂.金文最(卷83).中华书局,1990.1210.薛瑞兆《金代科举》对此已作辨正,参见薛瑞兆.金代科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33.,历仕为代州五台主簿、韩州军事判官、泽州晋城令、尚书省令史、翰林修撰兼太常博士、左司都事、泽州刺史、户部郎中、吏部郎中、吏部侍郎,兼翼王傅、宛王傅,终于山东东西路按察使。泰和五年(1205)卒。性豪迈,有父风,临事明敏,章宗喜其俊快,比为“脱帽鹘”。尝有集传于世,惜今已佚。现仅存诗3首[4](金)元好问.中州集(卷2).李承旨晏.102;卷10.醉轩姚先生孝锡.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507.薛瑞兆,郭明志编纂.全金诗(第2册).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365.,存文1篇,即《应州重建庙学碑》[5](清)张金吾编纂.金文最(卷 77).中华书局,1990.(P1117)。
根据碑文可知,书丹时李仲略的官阶为奉政大夫,为正六品上。官职为尚书省户部郎中,为从五品。勋级为骁骑尉,正六品。如前所述,因其职事高于散官二品,因此题署中称“奉政大夫试尚书户部郎中骁骑尉”。同理,书丹时李仲略的官阶和官职皆不够资格服紫和佩带金鱼袋的,只有借紫服才能佩带金鱼袋。
1.郭延庆及其家族。
据碑文可知,郭延庆,字世卿,祖籍泽州晋城源漳,今晋城市沁水县有漳源镇。明昌元年(1190),特赐同进士及第。初任泾州教授,秩满,迁泽州端氏簿,终于许州长葛县簿。县主簿为幕职官,官阶为正九品。累迁征事郎,为从八品上。承安三年(1198),以疾卒于官,享年五十有九,据此可推知他生于天眷三年(1140)。幼时颖悟,勤于儒学,博贯经传,为人忠厚,孝顺父母,善于从政,宽猛相济,裁决如流,吏民畏之,时人有“清强吏”之誉。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属庆原路,彰化军节度。本治泾川,元光二年(1223)徙治长武,下领泾川、长武、良原和灵台四县[1](P652)。端氏为泽州属县[1](P638),今晋城市沁水县有端氏镇。许州隶属于南京路,为下州,昌武军节度,下领长社、郾城、长葛、临颍和襄城五县[6](元)脱脱等.金史(卷 25).地理中.中华书局,1975.(P594-595)。
郭延庆的家族。据碑文可知,郭延庆之父名永坚,祖父名规,曾祖父名琦,高祖名纯,曾任北宋宁化军司户参军。在其家族中,祖父郭规曾习儒业,对郭延庆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其子郭安中,长孙泾孙,皆生平不详。
2.郭延庆的亲属。
据碑文可知,郭延庆生有一子五女。长女婿为李荣。《辽金史辞典》收录两个李荣[7]邱树森主编.辽金史辞典.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P221),一为顺天军节度使李琛之兄,兴定元年(1217),被苗道润所杀[1](元)脱脱等.金史(卷 118).苗道润传.中华书局,1975.(P2572)。二为军官,大定二年(1162)曾任忠勇军校尉,完颜元宜遣其招降移剌窝斡,为移剌窝斡所杀[2](元)脱脱等.金史(卷 132).逆臣·完颜元宜传.中华书局,1975.(P2831)。后一李荣定非碑文中的李荣,前一李荣则未可知也。
二女婿为陈天锡,曾任承奉班,其余不详。据《金史·百官志》可知,宣徽院阁门官中有承奉班都知,正七品,掌总率本班承奉之事;内承奉班押班,正七品,掌总率本班承奉之事[3](元)脱脱等.金史(卷 56).百官二.中华书局,1975.(P1259)。未知孰是。
三女婿未刊姓名。四女婿王轮,曾中进士,其余不详。五女年幼未嫁。
孙女婿高晦,亦生平不详。
据碑文,可将郭延庆的家族世系和家庭关系列表如下:
1.泽州刺史李公。
泽州刺史李公应为书碑者李仲略。据碑文可知,郭延庆于明昌元年(1190)特赐进士及第,先任泾州教授,秩满后迁端氏簿,后又迁许州长葛簿,直到承安三年(1198)卒于官。端氏为泽州属县,本州刺史当然就是指泽州刺史。则他与本州刺史李公的交往时间在明昌三年(1192)至承安三年(1198)之间。据《金史》记载,明昌六年(1195),李晏致仕归老,章宗诏其子左司员外郎仲略为泽州刺史,以便养亲。直至承安二年(1197),以父丧免,李仲略起为户部郎中[4](元)脱脱等.金史(卷 96).李晏传.中华书局,1975.(P2127)。且碑文中又云“本州刺史李公与公旧契”,也即二人为老交情。二人同为泽州人,因而才有“旧契”。因此,其时的泽州刺史只能是李仲略。
李仲略之父李晏(1122—1197),字致美,号游仙野人,《金史》卷96有传[4](P2125-2127)。皇统六年(1146)经义进士[5]《中州集》作皇统二年(1142)经义进士,误。参见元好问.中州集(卷2).李承旨晏.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100-101.薛瑞兆《金代科举》对此已有辩证,参见薛瑞兆.金代科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01.。初授临汾丞,历仕为岳阳丞、辽阳府推官、中牟令、尚书省令史、卫州防御判官、应奉翰林文字、太常博士、秘书少监兼尚书省礼部郎中、西京副留守、翰林直学士兼太常少卿、吏部侍郎、中都路推排使、翰林侍讲学士兼御使中丞、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沁南军节度使、昭义军节度使等职。承安二年(1197)卒,年七十五。谥曰文简。其诗今存11首[6]薛瑞兆,郭明志编纂.全金诗(第1册).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P357),文仅存3篇,分别是《保德州重修城壁创开西门碑》《故崇进荣国公致仕谥忠厚时公神道碑铭并序》《乌古论窝论墓志铭》[7](清)张金吾编纂.金文最(卷 72).中华书局,1990.1063;阎凤梧主编.全辽金文.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1376-1380;王新英辑校.全金石刻文辑校.吉林文史出版社,2012.270.。
泽州李氏家族为当地望族,家族中至少4人考中进士。除了李晏、李仲略父子,李晏之兄李曼亦于天德三年(1151)中进士,李曼之子李仲立,亦为进士,曾仕为河东盐铁判官[8]薛瑞兆.金代科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01,111,133,153;裴兴荣.金代科举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105.。
2.李英。
碑文中提及泾州人李英,亲承郭延庆的教授,终于考中进士,及第时间当在明昌元年(1190)之后。据史籍记载,金代的确有一李英,字子贤,其先辽阳(今辽宁辽阳)人,后徙益都(今山东青州),明昌五年(1194)进士,历仕为淳化主簿、登州军事判官、封丘令、通远令、尚书省令史、吏部主事、左司都事、监察御史、翰林待制、国子祭酒、御史中丞等职。贞祐三年(1215),与蒙古军战于霸州北,兵败死。朝廷赠通奉大夫,谥刚贞[1](元)脱脱等.金史(卷 101).李英传.中华书局,1975.(P2234-2236)。《归潜志》卷5亦有其小传云:“李中丞英,字子贤,辽东渤海人。布衣,以气节闻,后擢第为省掾。贞祐初,北兵犯京师,与侯挚、田琢请偕行,提兵扼居庸关,屡战有功,擢宣差都提控。南渡,召为御史中丞,诏与元帅庚(庆)寿同率兵援燕都。至潞州(应为霸州),遇北兵,战死。初,子贤之出也,河南民望太平。遽丧败,天下惋惜,朝廷褒赠焉。”[2](金)刘祁撰.崔文印点校.归潜志(卷 5).中华书局,1983.(P47)然此李英并非碑文中所记之李英也。
3.李守节。
李守节,又名李节,《中州集》卷7载其小传云:“节字正臣,泾州人。吕造榜进士,以诗名关中。资性滑稽,谈笑有味,而临事以干局称。历威戎、扶风令。初名守节,哀宗即位,去守字。哀宗知其名,谓侍臣言:‘吾不欲人避上一字,李守节何故避之?’良久曰:‘臣子敬君,避之亦可。’正臣有诗云:‘棓头打出和籴米,丁口签来自愿军。’读之,则时政可知矣。”[3](金)元好问.中州集(卷7).李扶风节.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P352)其诗仅存2首,卷末附《中州乐府》又录其词1首[4](金)元好问.中州集(卷7).李扶风节.中州乐府.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P352-562)。由此可知,李节原名守节,因避金哀宗讳而改名节,字正臣。吕造榜进士,即承安二年(1197)进士[5]薛瑞兆.金代科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P160-162),与碑文所云吻合。又《金代人物传记资料索引》亦收录了李守节,然其籍贯为安定(今陕西宁县),兴定四年(1220)知县事,后升任御使[6]牛贵琥,杨镰.金代人物传记资料索引.三晋出版社,2011.(P193)。则此李守节并非碑文中之李守节。
碑文有云:“公事父母尽孝,居丧哀毁过制,蔼闻乡曲。方议其孝廉之举,会明昌初诏下有司:凡举人四赴廷试者,特赐同进士第。公得预此选。乡党遂寢其议。”考之《金史·选举志》有云:“明昌元年,敕四举终场,亦同五举恩例,直赴御试。”[7](元)脱脱等.金史(卷 52).选举志二.中华书局,1975.(P1163)“明昌元年定制,省元直就御试,不中者许缀榜末。解元但免府试,四举终场依五举恩例,所试文卷惟犯御名庙讳、不成文理者则黜之,余并以文之优劣为次。”[8](元)脱脱等.金史(卷 51).选举志一.中华书局,1975.(P1147)《金史·章宗纪》亦云:“明昌元年五月甲子,制省元及四举终场人许该恩。”[9](元)脱脱等.金史(卷 9).章宗纪一.中华书局,1975.(P214)可见,碑文所载与史实完全相符。
碑文云:“(郭延庆)初任泾州教授,其西州边鄙,居学生徒止五七人。公常尽诚训诲,致李英、李守节辈相继登第。泾民叹之曰:‘真所谓破天荒也!’”“破天荒”典出《唐摭言》:“荆南解比号天荒,大中四年,刘蜕舍人以是府解及第。时崔魏公作镇,以破天荒钱七十万资蜕。蜕谢书略曰:‘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曰天荒。’”[1](五代)王定保撰.唐摭言(卷2).海述解送.阳羡生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P11)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亦载此事:“唐荆州衣冠薮泽,每岁解送举人,多不成名,号曰‘天荒解’。刘蜕舍人以荆解及第,号为‘破天荒’。”[2](五代)孙光宪撰.贾二强点校.北梦琐言(卷4).中华书局,2002.(P81)天荒,本指浑沌未开的原始状态,比如盘古开天地。唐代的荆南地处荒僻,教育落后,无一人得中进士,遭到时人的讥讽,称之为“天荒解”。直到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刘蜕舍人考中进士,总算突破了“天荒解”。以至于当时镇守荆南的魏国公崔弦得知此事后,专门给刘蜕写信祝贺,并赠予70万“破天荒”钱。后来,“破天荒”就指第一位进士及第者,引申为从来没有过的事,或第一次出现的事。泾州属庆原路,为彰化军节度使驻地。正如碑文所云乃“西州边鄙,居学生徒止五七人”。由于其地处于西部偏僻山区,经济基础薄弱,教育水平落后,因此多少年来从未有人考中进士,直到郭延庆来此地任州学教授,经其精心指受,李英、李守节两人终于考中了进士,这对于当地来说,的确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喜事,以至于时人有“破天荒”之誉。拙著《金代科举与文学》中对金代进士的地理分布进行过统计,结果是泾州地区只有李节1名进士,即碑文中的李守节[3]裴兴荣.金代科举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由于笔者在对金代进士的地理分布进行统计时,还未见此碑文,因此,泾州籍进士只有李节(即李守节)一人,未包括李英在内。(P89,385),可见“破天荒”之说是符合实际的。
这一篇碑文未被《金文最》《全辽金文》《全金石刻文辑校》等金代文章总集和全集收录;文中所涉及人物,除李守节(即李节)外,其他几位均不见于《金史》《归潜志》《中州集》等史籍记载,亦未被《金史人名索引》《金代人物传记资料索引》《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辽金元卷》《金代书画家史料汇编》《辽金史辞典》等工具书收录;碑主人郭延庆、文中所记载的李英皆为进士,可补《金代科举》《辽金科举研究》之失;其他一些科举史实亦可与正史、笔记所载相互印证。因此,碑文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