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汪宗猛 田玉庆
近日,济宁市国资委将践行市委、市政府关于为企业发展纾难解困、为项目建设清障开路“两个百日攻坚”行动要求,与深入开展“担当作为、马上就办”联系服务企业活动相结合。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丰家雷到济宁能源、山东公用,济宁城投、济宁国投、鲁泰控股、济宁公交等企业一线调研,详细了解企业运营情况,统筹国资国企整体力量,帮助协调企业改革发展、生产运营和重点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这是济宁市国资委积极助力企业纾难解困行动的一个缩影。
济宁市国资委认真落实全省、全市干部作风建设会议等会议精神,深入开展“担当作为、马上就办”联系服务企业活动,加快国资国企党员干部转变作风,破解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说了算、定了干、按期完”,在济宁高质量发展中积极贡献国资国企力量。
一企一策抓好混改落地。制定《支持市管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意见》等文件,推动济宁城投与南威软件等成立合资公司,加快山东公用上市、鲁泰控股上市进程。
完善现代国有企业制度。规范市管企业董事会运作,落实董事会向股东报告工作制度。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要求,试点职业经理人制度,推进经理层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
深化企业内部制度改革。修订《市管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改革企业工资增长机制,落实市场化薪酬分配制度。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采用超额利润提成、分红权等方式,对符合条件的核心人才实施有效激励。全面推进市管各级企业定编定员定岗工作,一般性用工在企业内部调剂解决,杜绝在岗职工无序增加。
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围绕我市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目标任务,调整市管企业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完善项目联系包保机制,全力推动济矿物流、阳城煤矿技改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开工、建成投产;加快济宁快速路、凤凰台公园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进度,为我市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支撑保障。实质化推进市管投资运营公司改建工作,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能,强化重点项目建设保障能力。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与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健全与高端科研机构的常态化对接机制,引进转化一批科技成果。以“双招双引”为突破,全力引进央企、省企、外企和知名民企;在眼睛向内挖掘企业现有人才的基础上,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短缺专业人才、转型升级项目急需人才。
实施企业重组整合。推进市城建投、济宁国投、山东公用、文旅集团等对新纳入企业,优化配置资源,压缩管理层级,解决遗留问题,规范经营管理,确保“接得住、管得好、能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市管企业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要素向主业集中,增强核心业务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按照市人大督办要求,加快济宁能源、鲁泰控股等国有煤炭企业转型发展。
提升企业运营质量。以抓基层打基础实施“双基工程”为突破,扎实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综合绩效评价、质量标准管控,持续推进降本增效。对标行业先进企业,“一企一策”制定市管企业降成本降杠杆控负债增效益任务目标,并纳入企业年度重点工作考核,全力推动企业“两降一控一增”,提升经济运行质量。
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实施资产负债率和带息负债规模双重管控,严防债务风险。强化投资管控,严禁超越财务承受能力的投资行为。拓宽融资渠道,提升直接融资比重。压紧压实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推进法治国企建设,不断提高依法治企水平,有效防范法律风险。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确保企业秩序稳定可控。加快推进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确保依法下放的权力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维护好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完善服务企业机制,市国资委领导干部带头包保企业包保项目,靠在企业一线解决问题,推进服务企业工作常态化。形成企业问题诉求清单,限期解决市国资委权限范围内的问题,并积极争取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实行落实一项销号一项。学习借鉴省国资委做法,探索建立市管企业“国资云”平台,逐步实现对企业重大决策和重要经营管理活动的动态监控。加强对县级国资监管的指导监督工作,加快县属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改进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强化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和社会贡献等约束性指标考核,引导企业提升运营质量效益;夯实项目建设、双招双引、科技创新等引导性指标考核,激励企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科学设置市委、市政府交办的重点任务、重大事项的考核权重,引导市管企业牢固树立中心意识、大局意识,推进任务落地落实。
强化国有资产经营责任追究。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监督体系,落实法律、预算、资金等防控措施,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部门和岗位的监督。严格执行国有资产重大损失核查追责制度,严肃查处违规经营投资和利益输送等行为。
济宁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丰家雷(左一)到阳城煤电调研,协调解决项目建设难题
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贯穿国企改革全过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推进党建工作创新,实现党建与生产经营相融合。
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原则,落实好容错纠错机制,为企业家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加强企业纪检监察机构建设,落实好监督责任,紧盯关键少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