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酶的作用”教学实践

2019-05-24 09:06赵群英
生物学通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肉块证据笔者

林 佳 赵群英

(1 广州市南武中学 广东广州 510220 2 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发展中心 广东广州 510310)

科学思维是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1]。科学思维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相关培养,帮助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证据和逻辑对新情境进行探讨和论证。笔者以人教版必修1 第5 章第1 节中“酶的作用”这一内容的新授课为例,尝试在高中生物学课堂进行科学思维培养的教学实践。

1 教学现状分析、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

本节课为高一年级新授课,学生的抽象思维仍未完全形成,对“活化能”等专业术语的理解难度大。笔者通过创设情境→问题驱动→巩固效果等教学环节,达到以下教学目标:通过对情境的分析,能用物质与能量观点认识酶的作用;能以书面形式记录课堂体验感受;基于课堂和生活体验的事实,从证据推导出结论,说明酶的作用原理,准确、清晰地表述概念,训练逻辑思维的流畅性、严密性。

2 教学过程

2.1 创设情境,提供思维沃土 科学思维首先要求学生要学会尊重事实和证据,而尊重事实和证据的前提是要让学生感知和接触事实和证据。因此,笔者创设了特定的生活情境——体验日常生活中肉类嫩化的方法(表1),让学生接触事实和证据,引导学生发自内心地尊重事实和证据。

表1 体验日常生活中肉类嫩化方法的教学设计

感性认知是人们通过感官直接接触外部世界,在大脑中形成感觉和印象,并初步认知事物表象的一种方式,是人们进行理性认知的前提和基础。有研究发现,如果基于多种感官对学习者进行信息输入,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

木瓜蛋白酶是一类巯基蛋白酶,多从番木瓜的乳汁中提取[3]。木瓜蛋白酶能催化多种蛋白质的水解,且耐高温和耐受一定范围的pH 值变化,活性强、稳定性好,对金属离子和去垢剂不敏感,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中的肉类嫩化、啤酒澄清和饲料添加剂等方面[4-5]。课堂开展“含木瓜蛋白酶的嫩肉粉嫩化肉块”这一体验活动,学生兴趣盎然,笔者巧加点拨,除了从常规的视觉、听觉刺激学生,还创设不同情境调动学生的触觉和经验进行学习。这一教学设计将抽象、高深的生物学知识融入到活色生香、可摸可触、直观易懂的载体中,借助感性认知的渠道,水到渠成地激发了学生对酶的作用进行深入认知的学习欲望,培养了比较、分析等科学思维方法。

2.2 问题驱动,培养思维品质 问题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驱动力之一。教师提问具有预设性,能针对教材的重、难点而定,却容易忽略学生的自发性和个体差异;学生提问具有突发性和生成性,却能极大反映其思维逻辑,进而激发学习动力,锻炼思维品质。因此,笔者呈现生活情境后多给予学生时间思考讨论,鼓励其大胆质疑。经过一轮“头脑风暴”基本达成一致,可归纳为以下2 个问题:①加酶后肉质为何迅速变嫩;②扯开未加酶与加酶肉块的力量为何不同。针对抽象逻辑思维薄弱的高一学生,笔者在教学中搭建分步式问题架,即将复杂难解的问题进行解构分步,让学生对“酶能嫩化肉块”这一现象进行逐层剖析,建立已有生物学知识与新事物、新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进而通过抽象和概括、演绎和归纳等思维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针对疑问①“加酶后肉质为何迅速变嫩”,笔者搭建了如图1所示的分步式问题架①:从肉块的主要成分入手,利用学生已有知识逐层分析该成分的基本单位和所需化学键;再引导学生联系初中化学习得的“催化剂”特性,帮助学生构建“酶是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这一概念。

针对疑问②“扯开未加酶与加酶肉块的力量为何不同”,笔者搭建了如图2所示的分步式问题架②。通过分步式问题架①习得的知识,让学生对扯开未加酶与加酶肉块的力量进行对比,得到“酶能减小扯开肉块的力量”的2 种观点;结合催化剂的特性,学生更支持“酶降低了断开肽键的能量”这一观点。最后由笔者引出“活化能”的概念,帮助学生归纳酶的作用是“显著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

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思想强调,教师的设问应了解学生的各种需要,并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思维特点确定难度适宜的问题,真正体现学生的愿望与要求。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发现,组建的2 个分步式问题架恰到好处地帮助学生解决了疑问。由浅入深的分步式问题为学生指明了科学思维的方向,逐步深入、环环相扣、螺旋上升。难度不大的问题,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可以尝试自行解决,同时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建立起初、高中学科间的联系,拓展科学思维的广度。难度较高的问题,教师为学生铺垫科学思维的跳板,帮助学生“跃过”难点,延伸科学思维的深度。这种以问促问、循序渐进的分步式问题架,需要教师整体性把握所授知识的内在逻辑,引导学生从“有疑”到“无疑”的思维转变,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践行科学思维的培养。

2.3 迁移应用,巩固培养效果 通过搭建分步式问题架,向学生展示剖析问题的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思维的方法。笔者深挖“土豆炖肉”这一情境(表2),引导学生迁移应用,尝试探讨生活情境中蕴含的生物学原理。

有效的课堂教学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以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周成海[6]将国内外学者对“理解”的评价指标进行整理发现:学生理解知识,即能建立所学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的新联系,识别出概念、观点之间的差异,能基于所学知识做出推断和预测,并应用于新情境。基于此,笔者对本课例开篇的“土豆炖肉”情境提出质疑,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的兴趣。笔者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初中物理学知识,抓住关键点进行设问,问而不答,抛砖引玉。学生运用课堂习得的分析、比较和归纳等科学思维方法,最终自行解决问题,不仅对酶与加热使肉块变软的作用异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且获得一定的学习成就感。这一设计,既为学习“酶的特性”作了铺垫,又巩固了科学思维的培养效果,事半功倍。

表2 深挖“土豆炖肉”情境的教学设计

3 教学体会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科学思维,如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议题[1]。笔者落实科学思维培养时,时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推进、由浅入深设问、由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由单一学科向多学科联系,帮助学生寻找知识内部的逻辑关系。笔者还通过创设各种真实情境,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理解与运用科学思维。在不断渗透科学思维培养的课堂上,学生终将实现从“一窍不通”到“庖丁解牛”的转变。

猜你喜欢
肉块证据笔者
老师,别走……
东坡肉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最好的老年人食谱
亲爱的小笨
对于家庭暴力应当如何搜集证据
不同真空冷却方式对水煮猪肉块不同部位品质的影响
手上的证据
手上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