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霞,刘刚,刘峰,肖尹,李鹏远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 300120)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恶性肿瘤是人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影响人类生命健康。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模式的改变、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皮肤恶性肿瘤发病率不断增加。国内许多地区的该类疾病的发病率有升高趋势[2-5]。皮肤恶性肿瘤防治工作毫无疑问已经成为当前肿瘤防治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掌握天津地区皮肤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本文对2006年1月—2015年12月确诊的皮肤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了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和发病部位、肿瘤病理类型构成的分布情况,旨在了解天津地区皮肤恶性肿瘤的临床发病情况和变化趋势,为其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1.1 病例资料 来源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原天津市长征医院)的病理科库存资料。
纳入标准:①患者在2006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首次确诊为皮肤恶性肿瘤;②本研究中的临床上常见皮肤恶性肿瘤包括:基底细胞癌(BCC)、侵袭性鳞状细胞癌(SCC)、原位鳞状细胞癌(Bowen病)、湿疹样癌、角化棘皮瘤、黑素瘤(MM)、其他(包括各种转移癌、疣状癌、皮脂腺癌、小汗腺癌、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腺样囊性癌、细胞淋巴瘤、血管肉瘤、外毛根鞘癌等);③根据病理号借阅病理切片,依据病理诊断标准,符合皮肤恶性肿瘤的病例。
排除标准:①首次确诊时间不在纳入时间范围内;②首次确诊时间、发病年龄、部位、性别不详,阅片后对诊断有争议以及无病理切片可供复查者。
1.2 研究方法 通过调阅我院病理科十年间所有病理登记本,记录临床上常见皮肤恶性肿瘤患者的性别、发病部位、送检日期、诊断结果等项,设立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和肿瘤病理类型等几大相关因素,参照《中国临床皮肤病学》第3版以及《皮肤病理学与临床的联系》的分类标准对病理进行分型,统计各因素所占比例并制成表格。利用Excel表建立数据库,录入研究内容,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1 一般情况 10年来皮肤恶性肿瘤患者总病例数共计1 293例,逐年呈波浪式上升趋势,总体呈增长趋势,特别是近2年患者人数明显增多,其中基底细胞癌(BCC)增长幅度最高。1 293例患者其中男684例,占52.82%;女609例,占47.18%。男性构成比稍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12∶1。
图1 皮肤恶性肿瘤在各年代中分布情况
2.2 患者各年龄组发病情况 1 293例患者平均年龄67.03岁,最大87岁,最小12岁,60岁以上患者共853例,占65.10%,其中基底细胞癌(BCC)、鳞状细胞癌(SCC)、原位癌(鲍温病)、湿疹样癌、角化棘皮瘤均在60岁以上患病的人数最多,发病中位数年龄分别为68岁、65岁、61岁,65岁及67岁。可认为以上五种病种的患者以老年人为主。而黑素瘤的发病中位数年龄为53岁,发病多见于中年人,见表1。使用SPSS软件经Kruskal-Walis H检验,得出H值为33.726,P<0.01,可认为皮肤恶性肿瘤患者在0~22岁、20~40岁、40~60岁及 60岁以上4个年龄段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患者性别和发病部位 所有皮肤恶性肿瘤患者中头面颈部发病率最高(635例,占49.11%),其次为躯干(210例,16.24%)、四肢(159例,12.30%)、会阴(83例,6.42、)肢端(69例,5.34%,本组资料中49.11%的病例发生在头面部,其中68.90%的BCC、54.55%SCC及61.17%的角化棘皮瘤发生于头面颈部,Bowen病以躯干(36.71%)及四肢(39.61%)为主,湿疹样癌皮损以会阴部为主(70.77%),黑素瘤(MM)以肢端为主(75.38%),见表2。
表1 皮肤恶性肿瘤不同年龄段发病情况例(%)
2.4 组织病理构成 本组1 293例患者从病理分型构成上看,最多见的是基底细胞癌(BCC)659例,占比50.97%,其次为Bowen病207例,占比16.01%,侵袭性鳞状细胞癌(SCC)143例,占比11.06%,角化棘皮瘤103例,占比7.97%,MM 65例,占比5.03%,湿疹样癌65例,占比5.03%,其他54例(淋巴瘤、血管肉瘤、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皮肤转移癌),占比3.93%,见表 3。
皮肤恶性肿瘤是人类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1],美国肿瘤学会的数据显示,皮肤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一半,且发病率在逐年上升[2]。国内一些地区的皮肤恶性肿瘤研究资料也表明皮肤恶性肿瘤发病率有不断增长的趋势[3-5]。
我院皮肤科为天津地区三甲医院皮肤科中较大的科室,是国家重点专科,门诊量大,皮肤病理及皮肤外科工作开展早,在皮肤肿瘤诊治积累了丰富经验,对天津地区皮肤恶性肿瘤的诊治有代表性。本次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自2006年以来,天津地区皮肤恶性肿瘤确诊人数逐渐上升,这可能与人们健康意识增加,年就诊人次增加,医生诊断水平增高,皮肤镜及皮肤CT等新的筛查诊断方法增加,行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增多有关。
本组资料显示天津地区皮肤恶性肿瘤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发病例数多,总体性别比为1.12∶1,其中侵袭性鳞状细胞癌(SCC)、Bowen病,湿疹样癌病男性多于女性,尤其是乳房外湿疹样癌男性患者明显较女性患者多。而黑素瘤(MM)在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中发病例数接近,基底细胞癌(BCC)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稍高,与北京,邯郸、重庆等地区报道相一致[3-5]。本组皮肤恶性肿瘤主要发病年龄为60岁以上年龄段患者占65.10%,50~60岁年龄段患者占17.79%,提示老年患者为皮肤恶性肿瘤高发人群。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免疫功能特别是皮肤防御功能下降,紫外线辐射随着年龄增长累计量增加,这些因素均可增加患皮肤恶性肿瘤的风险。提示临床中对于老年患者可疑病损应及早行组织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做到早期诊断及治疗以提高皮肤恶性肿瘤的治愈率。
表2 皮肤恶性肿瘤性别、发病部位分布 例(%)
表3 病理分型构成表 例
本组资料中49.11%的皮肤恶性肿瘤病例发生在头面部,发病率远高于其他部位皮肤恶性肿瘤(P<0.05)。其中68.90%的BCC及54.55%SCC发生于头面颈部,显著高于其他皮肤恶性肿瘤(P<0.05),与国内外报道基本一致表明皮肤恶性肿瘤与紫外线辐射关系更为密切[1-6]。世界卫生组织将紫外线致癌机制归纳为先兆损伤、DNA损伤、氧化应激、免疫抑制等几方面。有研究表明紫外线累积辐射量的增加是皮肤恶性肿瘤发生的主要原因,从日光性角化病、BCC到SCC呈增加趋势,存在明确的紫外线暴露量和效应关系,而头面颈部总是处于暴露状态,受紫外线照射后易发生肿瘤病变。Bowen病多见于躯干和四肢部位,非曝光部位比曝光部位更多,与有关文献报道相近[7],其发生可能与日光照射、接触砷剂、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等有关。湿疹样癌多见于会阴部位,与新疆等[8]地区报道一致,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可能与女性乳房部及外阴部湿疹样癌多就诊于乳腺及妇科,较少来皮肤科就诊有关。MM主要累及肢端(75.38%),临床常见于足跟及足趾,特别是易摩擦挤压部位。与国内近期文献报道基本一致[9-11],说明我国肢端MM为最常见亚型。从病理分型的构成比来看,其中BCC(占比50.97%)仍是最常见的恶性皮肤肿瘤,其次是鳞状细胞癌(占比27.07%),Bowen病显著较侵袭性SCC多见,与北京,青岛[3,12]等地区报道基本一致,与重庆、桂北、云南等地区[5,13-14]报道略有差别。MM(占比 5.03%)位于第6位,虽然与西部地区报道不一致[15],但其恶性程度高,是皮肤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中国各地报道的皮肤恶性肿瘤的病理分型构成存在的不同可能与地理环境、紫外线强度及工作性质、人们健康意识及就医条件不同有关。也可能与研究方法及目标人群不同发生的数据偏移有关,有待进一步阐明。
综上所述,相较于国内外皮肤恶性肿瘤研究资料,天津地区发病情况有其自身特点。本次研究未能对皮肤恶性肿瘤在皮肤肿瘤中的发病率,皮肤恶性肿瘤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进行分析,需要后期进一步对皮肤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本地区皮肤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的研究及防治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