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丰 李正欣 陈继成 田舢
[摘 要] 针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时间紧张、技术要求高,实践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以任务驱动法实施课程实践:将学员小组选定的项目分解为若干具体的任务,按照“设计任务-实施任务-评价任务”的任务环来,辅以开发过程概要介绍、补充扩展环节,较好地达成了深化知识理解、提高动手能力的目的,提高了学生合作与探索的意识,实现了良好的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任务驱动法;项目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07. 081
[中圖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9)07- 0196- 03
0 引 言
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具有综合性强、知识点多、数理逻辑弱的特点。在以往课程教学中,由于缺少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践环节,学生难以掌握开发过程所需的基本技能,对开发过程管理的理解也不深刻,课程教学效果不够理想[1,2]。
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在教学中专门安排了课程实践,由学生完成自选项目从系统分析、设计直到实施的全过程。通过课程实践,学生直观感受和理解了所学概念,实践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但也存在着以下问题:由于学时紧张、课程实践的涉及面广,大部分学生只能写出分析、设计报告,甚至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部分学生直接开展程序编码调试工作,对分析设计工作没有精力投入。概括起来,学生在完成课程实践时,由于基础差异大、关注兴趣散、时间紧张等原因,效果并不够理想。
为使课程实践达到更好效果,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进行有效运用。
1 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情境下,把教学任务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并组织学生完成任务,通过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任务这一载体,使学习者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3,4]。这一方法使学生被动学习过程变为主动地探索研究过程,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能培养学生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5]。
该方法在信息技术类课程、财务实务类课程等多类课程教学中得到应用[6-11]。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而言,为更好地达成课程实践教学的目的,值得进行探索应用。
2 任务驱动法的应用
考虑到课程实践的特点,按照如下要点应用任务驱动法。
2.1 以学员小组为单位
把学生组织为小组进行课程实践。每个小组由3~5名学生组成,以学生自愿组合为主,按照基础与能力“强弱搭配”的方式组成小组。必要时,教师要加以干预,避免组成“弱弱结合”的小组。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小组长。小组长负责安排成员的分工,组织大家完成任务。小组长在技术上未必是最好的,但应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能够组织好小组的学习。
2.2 小组选定一个项目
课程实践中,每个小组需要完成一个项目的开发。这个项目就是任务驱动法中任务的总来源。为避免项目过于分散,由教师给出几个候选项目,如自行车网点车辆管理系统、物业维修管理系统、飞机故障收集与分析系统。项目要具有明确的需求,在实现程度上还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2.3 按照“概要介绍-实践-补充扩展”的过程实施
任务驱动法的实施过程可以划分为任务前、任务环、任务后等几个步骤,也可以划分为创设情景、自主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意义建构等活动[5,12]。按照“概要介绍-四阶段实践-补充扩展”的过程(如图1所示)实施该方法。
2.3.1 概要讲解
在任务驱动法的开发实践之前,安排专题,概要介绍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阶段划分、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和技术,使学生形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总体认识,减少完成任务时的盲目性。
2.3.2 按照“分析-设计-实施”三阶段逐步实施任务环
管理信息系统有较强的阶段性,因此,课程实践按照“分析-设计-实施”的步骤实施。每次授课中的任务按照“设计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完善任务”的任务环进行。
(1)设计任务。把管理信息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归纳为若干相对独立的任务,进而分解为子任务(见表1)。任务分解后,还要设置合理的情境,将任务进一步细化。比如,在输入设计的实践中,设立了“减少或避免输入错误,提高美观度”的情境,引出输入值检查、合理使用录入控件、布局样式优化等具体任务。
(2)完成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是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过程。为了给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提供更好的“锚点”,编写了《系统分析设计实施指导书:基于任务的视角》,具体描述每个任务的具体内容、可能遇到的问题、可以访问的资源等。在学生完成任务时,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通常并不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解决具体问题。比如,并不直接告诉学生如何优化界面,而是展示一些界面供学生借鉴,或者提供有关界面设计的资料供其学习文章。
(3)评价任务。学生把任务的完成情况展示给教师及其他同学,由教师及其他同学给出评价。评价不仅要给出评判结果,还要指出哪些方面可取,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以及如何改进,使学生能够逐步逼近最优[12]。
(4)完善任务。任务设计、实施和评价之后,教师对所设计的任务可能会产生新的认识,应结合学生完成任务中的反馈,完善原来设计的任务。
2.3.3 补充扩展
任务驱动法中的任务难以覆盖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方面面,另外还有部分内容不适宜用通过任务驱动法来实践。为此,完成课程实践之后,需要补充完成任务过程中未涉及的知识点,并进行必要的扩展介绍。比如,校验码设计这部分内容,可以补充常见权重因子取值、身份证号码校验码计算等内容。
3 应用效果
基于任务驱动法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在我校管理工程专业中应用了三年。教学实践反馈这一方法的主要效果有:
(1)项目实践的完成率提高。学生小组以集体的力量进行项目实践,小组中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进行编码、界面设计或者课件制作、汇报等。项目实践的完成率达到了96%。
(2)学生动手能力增强。通过实践,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应用、管理有了直接而深刻的体会,更好地理解了枯燥的原则性内容,锻炼了动手能力。
(3)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学生面对任务时,思考的空间更大了。在思考、讨论、利用教材或网络等资源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提高。此外,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进行表达、沟通,合作意识与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加强。
(4)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储备,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务教学过程;同时,也要求教学实施过程中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才能指导学生解决其所面临的个性问题。
4 结 语
任务驱动法中,通过学生完成特定情境下的任务来实现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5],给了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在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实践中,按照“以项目为主线,以任务为载体”,分组完成选定项目的方式,结合开发过程知识概要介绍、知识补充与扩展等环节,配以必要的指导和辅助资源,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合作意识以及表达能力,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欣,張毅,丁涛.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2.32(5):56-58.
[2]肖宁.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6(7):135-136.
[3]李霞. 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33(27):56-58.
[4]张颖,张继平,宋岩.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验教学改革[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 32(11):167-170.
[5]杨玉明, 温晴.任务教学法评述[J]. 中国成人教育,2007(12):148-149.
[6]金惠敏. 任务驱动下的应用文教学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18):51-52.
[7]黄顺,李臻, 徐明等.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改革中的运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810-14811.
[8]王晓玲,颜秉忠.探析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实效性[J]. 教育与职业,2012(8):154-155.
[9]位春苗.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中的应用[J]. 商业教育,2013(10):175-176.
[10]任亮,唐林.基于任务驱动的ASP.NET高级应用开发课程改革研究[J]. 教育探索, 2013(4):22-23.
[11]田海梅,张燕. 基于任务驱动的计算机专业课教学模式[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5):145-147.
[12]李秀坤,娄久,张岩. “自适应”任务驱动实验教学模式研究与实施[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5):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