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瑶
中高端市场一直是国产手机向往的领域,但由于此前技术创新储备不足,这个市场长期以来都由苹果和三星垄断,国产手机很难立足。
可喜的是,经过多年卧薪尝胆,以华为、小米、OPPO、vivo为代表的国产手机,终于在近两年迸发出一系列科技创新的火花,不仅让消费者眼前一亮,也开始让全球市场正视中国企业的实力。
国产手机在5G标准制定上获得了编码规则制定权。2017年11月美国举行的3GPP RAN1#87会议中,华为主导的Polar码成为eMBB场景下控制信道编码最终方案,高通主导的LDPC码成为数字信道编码方案。
据恒大研究院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8年底,在已公开的5G相关专利中,韩国、中国、美国分别拥有5947、3929、2553件授权专利,合计超过所有授权专利的80%。
2019年2月底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华为发布的折叠屏手机。
企业方面,韩国三星电子拥有2300件、排名第一,高通拥有232件、排名第四,华为拥有113件、排名第七。
具体到手机产品层面,继三星在2019年2月下旬发布了Galaxy S 10 的5G版后,华为、OPPO、小米、一加、中兴等都在2019年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期间亮相了自己的5G手机,备受国内外业界关注。
芯片(这里指SoC,System-on-Chip,系统级芯片)是智能手机的心脏,也是成本及性能的核心。长久以来,应用处理器、基带处理器、存储芯片等都由高通、苹果、三星等高度垄断,极大牵制了国产手机向中高端市场进军。
基于多年研发投入,国产手机终于在自主芯片上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华为在由ARM提供核心的基础上,重新设计架构,自主研发了应用处理器和基带处理器,成功推出海思麒麟芯片并应用到Mate和P系列产品中。凭借华为在终端市场的表现,华为海思已经在SoC市场发展到了约10%的份额。
公开消息显示,华为最新推出的麒麟980芯片不仅采用了华为全新自主研制的GPU整体架构,还搭载中国科技公司寒武纪第三代AI(人工智能)NPU(嵌入式神经网络处理器),在内存、CPU、GPU上均有出色表现。
在先后遭遇外资企业掣肘后,国产手机厂商开始与国内面板厂商加深合作。比如,华为派出研发人员与京东方合作,帮助后者落成中国首条、全球第二条第六代柔性AMOLED生产线。
3929 截至2018年底,韩国、中国、美国分别拥有5947、3929、2553件5G相关授权专利,合计超过所有授权专利的80%。
这种抱团合作反映到产品上,就出现了继苹果iPhone X“刘海屏”之后,国产手机也纷纷在屏占比上下功夫,比如vivo X23采用了“水滴屏”,荣耀Magic 2推出“滑盖全面屏”……到了2019年,厂商们又将目光瞄准了折叠屏,希望解决“人们渴望更大的显示屏”和“大屏必然导致设备体积增大”之间的矛盾。
截止到目前,华为已经发布首款折叠屏手机,小米、OPPO等也有相关信息曝光。与这些手机厂商合作的国产面板厂商包括但不限于京东方、维信诺、天马,另有面板厂商柔宇科技从幕后杀到台前。未來,国产手机显示屏或将掀起一轮大战。
国产手机厂商在摄像头上的创新主要包括数量、技术和结构设计三个层面。数量上,从二摄到三摄再到四摄,一路升级加码;技术上主要有AI拍照、3D拍照等,结构设计上则是对摄像头进行了隐藏设计,比如OPPO Find X 潜望式摄像头、vivo NEX升降式前置摄像头。
手机摄像头由CMOS图像传感器、光学镜头、音圈马达、红外滤光片、支架等组成,其中以CMOS图像传感器技术最为核心,成本也最高。手机厂商们一般会与索尼、三星等日韩厂商达成供货合作,不过据业内人士透露,华为P20 Pro 和Mate 20 Pro上使用的索尼IMX 600传感器是两家耗费了几年时间和巨大财力共同研发的,可初步视为国产手机在摄像头传感器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随着手机屏占比不断提高、运存扩大、系统升级以及App功能越来越强大,手机的续航能力成为决定用户体验的重要因素。为了在固定的电池容量下突破电池的使用潜能,国产手机厂商想了很多办法。
首先出现的是以“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为代表的快充竞赛。比如,OPPO推出SuperVOOC超级闪充技术,采用串联双电芯设计,将两块1850mAh电池串联起来,利用分压快充分方式同时给两块电池充电,最高充电功率可达50W,10分钟即可充电40%;华为则在Mate 20系列手机上配置4200mAh电池的同时,采用了40W快充技术,30分钟充满七成电量。
有线快充还不够,华为Mate 20 Pro还支持15W的无线快速充电技术,并且通过了德国莱茵的第二代认证,大约相当于传统的无线充电速度的2倍。
此外,反向充电也在成为新技术潮流。Mate 20 Pro、小米Max 3均已支持无线反向充电,能够给支持无线充电的手机、智能手表等设备充电。
随着智能手机向更高屏占比迈进,屏下指纹识别技术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解决方案。目前的屏下指纹方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高通为代表的超声波指纹识别,一种是以美国厂商Synaptics和国内厂商汇顶科技为代表的光学指纹识别。
国内厂商采用的屏下指纹方案主要是光学指纹识别。比如,小米8探索版采用的就是Synaptics的方案,vivo X21采用的是汇顶科技的方案,OPPO R17系列因汇顶科技光学指纹芯片延迟供货,选择采用了另一家国产指纹识别厂商思立微的光学指纹识别方案。
相比光学指纹识别,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难度更大,成本也更高,所以长期以来只有高通这样有数十年积累的大公司能掌握。不过几个月前,思立微宣布研发出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核心之一——压电超声换能器PMUT,预计今年达到量产水平。如果能成功实现,那么国产手机在屏下指纹方面将更具竞争力。
相比单个部件和技术,AI更像遍布手机各个部位的血液,让智能手机更加智能、智慧。
目前国产手机厂商对人工智能的运用主要集中在两大层面:一是拍照,主要包括AI场景拍摄、AI美颜、AI背景虚化三大功能,原理主要是自动识别各类环境、并相应地调整相机参数设置。
二是语音助手,如vivo的“Jovi”、OPPO的“小欧”、小米的“小爱同学”、华为的“小E”。相比拍照,语音助手可链接百科、购物、交通、翻译、扫题、识屏等多项智慧功能,囊括至少20个应用场景,在开发和使用前景方面大有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