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方方
有人做过调查,发现中国男人是世界上最不喜欢说“我爱你”的物种。
如果不幸遇上了这样一个男人,是否就意味着女人只能“对牛谈爱”了呢?
请您先别急着下结论,接着往下看。
今年是马晓琳和刘琦结婚的第二十个年头,没经历过七年之痒,也没有平淡如水,依旧恩爱如初,甚至更甚当年,2018年,他们家还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很多人问:“你们幸福的秘诀是什么?”马晓琳骄傲而认真地回答:“沟通!”
“沟通”这个词听起来很大很空,尤其当你面对的是大概率不会表达、不爱沟通的中国男人时,就会愈发觉得无力吐槽。所以,马晓琳是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才有幸遇到了一個能沟通的好老公吗?当然不是。
马晓琳至今仍记得第一次见到刘琦时的情景。帅气的他一句话也不说,就那么静静地站着,时不时微笑。在马晓琳的正向解读中,这是害羞、内向;但家人觉得,这就是块木头疙瘩。
那么,问题来了:和一个木头人,怎么沟通?“说不出来,那就写出来啊!”没错,只需一支笔、一张纸,两个人便能你来我往,互诉情愫,这就是马晓琳和刘琦的幸福锦囊,他们把它叫作“夫妻交流本”。
把爱写出来
说起夫妻交流本的由来,马晓琳记忆犹新。当时,她在农村支教,一早就得去学校,刘琦上的是中晚班,两个人经常见不到面,交流特别少,加上刘琦又不善表达,彼此能说的就更少了。偏偏马晓琳是个情感丰沛的人,一团火遇上一潭水,苦不堪言。于是,她强烈要求:“既然没法说,那就写!”
一开始,刘琦很不适应,写得很简单:“琳:我上班去了,请你在家等我,不要怕。”有总比没有好,马晓琳回复道:“好。格式不对,缺乏日期,字写得还不错,请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1999年11月11日 琳”。第二天,刘琦没有急着写,而是先在左上角画了一个拿着空弦的丘比特,然后才开始写正文:“妻:你好!我又上班去了,晚上见。地主婆,大眼睛的家伙,小心用电毯,注意安全。—1999年11月12日 琦”。最后,他在右下角画上了一箭双心。
见刘琦知错就改,马晓琳满心欢喜。仔细看时,她才发现,这个不善言辞的男人竟然如此内秀。字写得比她这个老师好上千倍万倍,画也画得形象生动,真是一个宝藏老公呀。那一刻,她突然想狠狠表扬他一番,于是深情赋诗一首:“夫君:你好。以一颗从未有过的真挚的心来等你,以一种欣喜的带着真挚的祝福感想你……想你的是云儿,盼你的亦是云儿……因为有了君的爱,我才会勇敢起来……琦君,打开心窗,云儿在你的窗外等你。—1999年11月12日 琳”。
得到马晓琳老师的认可和表扬后,刘琦同学信心倍增。写得很积极,也越来越多,有时候一页写不完,还备注“请看下页”;创作欲也被大大激发,从一箭双心的丘比特到蠢蠢欲动的示爱嘴唇,从亲吻的老鼠和鸡(两个人的属相)到鸡亲吻大肚子老鼠(马晓琳怀孕),创意满满,爱意浓浓。
更让马晓琳惊喜的是,刘琦在土味情话撩不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一夜不见,非常想念。”“晚上见,回来吻你。”署名也变成了“吻你的人 琦”。她留言:“爱你一百年!”他回复:“爱你一万年。”真是撩人却反被撩啊!谁说爱一定要说出来?白纸黑字,一字一句,这爱是那么的生动、真挚、温暖。
夫妻交流本让刘琦有机会表达出心底最深沉的爱,也成了马晓琳消解孤独的法宝。刘琦常常凌晨一两点才到家,马晓琳自己不敢睡,就一直等着他。在漫长的等待中,她就靠这个本子支撑着。认真阅读着老公的留言,仔细感受着爱的温度,认真书写着甜蜜的回复。在爱的包裹下,孤独被吹散了,寒冷被消融了,长夜不再漫漫,那个承诺要亲吻自己的人儿很快就回来了。
吵架神操作
不过,过日子哪有舌头不碰牙的。爱虽常在,却也会偷懒,给了冲突可乘之机。这时候,夫妻交流本就从大型秀恩爱现场转变为争吵的是非之地了。
马上就要过生日了,马晓琳满心期待,尤其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夫妻交流本的引导和教育,她相信,刘琦同学会在实际行动上大有进步。然而,等啊盼啊,什么也没等来。也许,他会在夫妻交流本上留下些蛛丝马迹吧?可目光如炬,本子被看得都快烧起来了,还是什么都没有。她彻底失望了,眼泪不争气地流下来。
第二天一早,马晓琳带着怨气出了门,刘琦既担心又委屈。他写道:“对不起,地主婆,昨晚我回家没和你说生日快乐,但是我真的没有忘记,回来自己好好找去吧。大坏蛋,傻瓜,地主婆,难道你真的不知道你的丈夫是一个不会用语言表达的人吗?还哭了一晚上,以后不能这样了……亲爱的,吻你。(嘴唇)”。
看到留言,马晓琳瞬间喜笑颜开,像个小女孩一样开心地玩起了寻宝游戏。最后,终于在一个特别隐蔽的地方找到了一枝金箔玫瑰花。不得不说,刘琦在浪漫示爱这件事上真是进步神速啊!
还有一次三八妇女节,两个人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了争执,当着很多人的面吵了起来。吵完后,马晓琳很快就忘了,刘琦心里却很不是滋味。“老婆,想起昨天的妇女节日,我恨死你了……就算是我说错了话,你也不应该在外人而且人那么多的地方吵。人人都有自尊,我想你受过了高等教育,肯定比我懂得多……”留言中还写了“我好累,我好痛”这样的字眼,情深意切。这时,马晓琳才意识到自己犯了错,于是立刻认错,态度良好,还保证以后要为了他改掉坏脾气。
马晓琳说,在纸上吵架,好处多多。首先很文明,避免因冲动而口不择言。其次很节制,为防止吵架升级,能够就事论事。再次很深刻,既有足够的时间把自己的想法真实而全面地表达出来,又能给对方一个消化的过程。而且,有这么一份完整的吵架记录,随时翻看,既能温故知新,又能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除了化解争吵,夫妻俩还会主动袒露自己的不足,防患于未然。马晓琳自认是特别会表达爱的人,当初建夫妻交流本也是为了让老公多说爱。结果,人家特别积极,坚持把爱写了出来,而她却渐渐丢掉了初心,很少说爱了。于是,她主动反省:“琦:因感悟人生真情的渐失,所以很少说‘我爱你了。今天,在心里默念了无数‘爱你,不知可否有感应?看来,我们凡夫俗子还是每天多说几遍‘我爱你,才会爱意浓浓……”
育儿大探讨
后来,马晓琳和刘琦晋升为准爸妈,他们对彼此的称呼也变成了“孩子爸爸”“孩子他妈”,夫妻交流本上开始越来越多地讨论起孩子的话题。
有身份的转变和适应。她写道:“盼盼的爸爸:你好吗?对这一称呼,可否高兴?云儿想你一定会接受的。是啊,君三十有二才得一孩,对孩子早就期盼许久了吧……盼盼乃有期盼之意,又因其是国宝级的,是多么珍贵啊。”他写道—“老婆(孩子他妈):你们娘俩好吗……别害怕,有小宝宝陪你……我好像有点唠唠叨叨的,说得太多了,都是爱你的原因……吻你们娘儿俩。”
有日常的關怀和照顾。那时,家里不富裕,刘琦担心马晓琳舍不得花钱,叮嘱道:“如果还想吃什么自己去买,不要怕花钱,保养好自己的身体。”他还特别贴心地为她准备了舒缓的音乐,马晓琳听得心里暖暖的:“老公(孩子的爸爸):感谢君的音乐带给我无比的舒畅与安慰,想想君真是细心,真好!”
还有初为父母的成长心得。马晓琳借了本《优生圆满胎教法》,看完后既兴奋又焦虑。兴奋的是,学到了很多新知识;焦虑的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书中说孕妇不应该有生气、悲伤等不良情绪,对孩子不好。可她却是个坏脾气的人,怀孕后更是无法自控,为此她很自责。刘琦先肯定了妻子的勤奋和好学,“你借来的书,我已经看了,写得真好。”然后分享了自己的想法,缓解她的焦虑,“不要太相信它,只做个参考吧,(否则)会把自己憋坏的。祝你做个好妈妈。”
孩子出生后,夫妻俩在教育观念上继续探讨。马晓琳会把所有的玩具拿出来,任由孩子挑选和组合,或是奥特曼遇见机器猫,或是机器人遇上小蛇,都会发生不一样的化学反应。而刘琦则希望拿一个玩一个,有秩序。为此,两个人没少笔锋相对,在探讨和交流中育儿,痛并快乐着。
迎战叛逆期
不知不觉,儿子已经上五年级了,读的恰巧就是马晓琳负责的那个班。既是妈妈又是老师,既是儿子又是学生,面对这样的双重身份,母子俩都不知该如何应对。再加上儿子开始有些叛逆了,亲子间的交流也不似从前那般顺畅了。
这时,马晓琳突然想到,为什么不照着夫妻交流本来个亲子交流本呢?其实,以前她经常给儿子读夫妻交流本,反响还不错。虽然有如背书,但毕竟是在叛逆期,她决定“假公济私”,把建亲子交流本变成一项家庭作业,要求班里每一个家长和学生都要有这样的本子,把平时不能说的、不敢说的写下来,以文交心。
刚开始时,主要是写学习,很像写检讨。有一次小测试,50道题错了20多道,马晓琳很生气。儿子留言解释:“不是不会,是没有认真作答”,并保证“下次成绩肯定上升”。渐渐地,多了一些解决冲突的话题,开始有了深层沟通。两代人想法不同,一说就炸。那就把生气的原因写出来,再把各自的想法列出来。对彼此有更多的了解之后,就算不能达成一致,至少做到互相理解。再后来,还会聊一些情感话题。有一次,有个女孩递给儿子一把棒棒糖,然后一溜烟儿跑了。他不认识她,也不知道她在干吗,有点烦。马晓琳知道这是少年的懵懂,告诉他:“有人崇拜你,你要善待别人。”
亲子交流本不仅帮儿子成功度过了叛逆期,让马晓琳和他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而且,班上的学生和父母之间也因此建立了很好的沟通模式,大受好评。
马晓琳发现,夫妻交流本和亲子交流本都是点与点的对接,缺少一家三口共同参与的功能。尤其是日子过久了之后,大家都有些懈怠,自我约束不足,彼此间说话没分寸,总会口无遮拦地呛声。左思右想,她提议设立家庭公约。让她意外的是,提议全票通过了。原来,一个家的变化,每个成员都能感觉到。
大家各抒己见,很快定出了具体内容。有基本原则,如家庭成员人人平等,相互理解、尊重、支持;有积极倡导,爱惜身体,体重不能超标或过轻;有惩罚标准,骂人扣10元,乱扔东西扣5元;还有家庭会议一月一次,轮流主持召开……
定好后,大家互相监督。见谁违规了,就赶紧拿个小本记下来:谁几月几日因为什么扣多少钱。每月汇总一次,一起聚餐。有一次,马晓琳见迟迟没有罚款进账,担心聚餐要泡汤。于是,一边藏着小本一边说:“老公,你骂我一个呗。”“骂你?等下辈子吧,哈哈!”这种鼓励别人犯规的伎俩,几乎每个人都玩儿过。
虽然小“阴谋”不断,但依旧无法阻挡大家共同进步的步伐。尤其是每月一次的家庭会议就成功商定过很多大事。儿子要竞选全国最美中学生,大家一起探讨怎么写材料,每人贡献几点,很快就搞定了;老房子拆迁时,商议要不要买新房、买多大、在哪儿买;结婚纪念日时,商量在哪儿过、怎么过等。没有特别重大的主题时,大家就一起做做游戏,有时还帮着儿子一起背单词。
随着科技的发展,交流的载体先后经历了笔记本、短信、QQ和微信的迭代。虽然在本子上写得少了,但这一家人通过交流本锻炼出来的沟通能力早已深入骨髓。刘琦不仅能把爱写出来,还能把爱说出来并认真做出来。节日里的暖心问候,特殊日子的惊喜浪漫,一个都不少。儿子也长成了很会表达爱的人。毫不吝啬对父母说“我爱你”;7岁时就把亲友的生日记在本子上,亲手做贺卡送去祝福;精心为爸爸设计花瓣雨生日趴;用心制作与妈妈一起成长的照片集锦为她庆生……
不管是夫妻交流本、亲子交流本,还是家庭公约、家庭会议,抑或是时下火热的微信语音、视频,都离不开“沟通”二字。其实,每个人都有沟通的欲望,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心寻找适合的沟通方式。一旦找到了,心就打开了;只有心打开了,爱才会流淌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