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子
为了引导孩子“应该感恩父母”,河南沁阳一所中学举办了大型亲子活动,让学生齐刷刷跪下来向父母磕头,2000人,黑压压一片,场面好不热闹。
意料之中,活动引起了网友的非议。许多人质疑说:“贵校这么搞,实在是很形式主义啊!”“感恩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强制学生去做,难道他们不会尴尬、反感吗?”“叩头传递的是封建社会的旧观念,跟当代的平等观念背道而驰!”
对此,学校的官号直接怼回去说:“你的思维是不是有毛病啊?回家问问父母,给他们磕个头谢恩该不该有争议?中国人现在缺的就是这种仪式,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不孝子!”最后学校负责人出面来解释说:“这是高三年级安排的,校领导事先不知道。而且,磕头只是一种形式,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懂得感恩。”
然而,学校的解释依然没有被网友接受,有人称这事跟近年的“要求学生给父母洗脚”“要求孩子给父母梳头”等感恩功课是相似的,都是“令人尴尬的家庭作业”。有人拿出新闻报道说,四川一所大学曾布置过“给父母洗脚”的假期作业,事后,记者采访了5名学生,结果大家都说这份作业不合理,只是走个形式,但向老师提意见也没啥用,所以就随便写个心得吧。
一份作业,如果在学生眼里是这个样子的,那么也就失去存在的意义了。然而,有人可能会问,“感恩”二字,听起来不是很好吗?为什么变成要求以后就会受到抵制呢?
方式不好易引起反感
其实,“孩子应该感恩”这个观念,毛病不在于“感恩”,而在于“应该”。这是因为,应该包含了一种“亏欠”的关系,如果父母动不动就拿“应该感恩”来要挟孩子顺从,孩子往往被束缚,变得自我价值感低、“愚孝”;在思想开放的现代社会,孩子们则更多表现为无奈和愤怒,给亲子关系造成巨大的裂痕。而且,单向强调“孩子欠父母”的,这本身也不公平。要知道,孩子的出生,给父母带来了快乐、希望、身份感、价值感和成就感。有多少人没有生育前,人生是空虚匮乏缺少意义感的,但有了孩子之后,他们收获和学会了很多,也体验到很多乐趣。但是,我们能说,他们是“欠了孩子的”吗?
一家人如果非要强调“谁欠谁的,谁应该感恩”,这笔账又怎能算得清楚?即使算清楚了,又有什么意义?当代亲子观念已经做出了修正,不再像孝道那样只强调子女一方的付出,而是提倡平等的关系和自然的亲密。而且,这种观念早已在新一代的心中扎下了根。这时,如果你像过去一样,要求孩子按照舊式的传统来磕头感恩,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以下几种情况,相信很多人都体会过吧?
造成孩子尴尬—在很多家庭里,磕头早已不是显示亲密的普遍方式了,甚至给人奴性和盲从的感觉。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要求孩子像古人一样,跪下来向父母磕头大拜,这很容易让他们尴尬、笑场,心生抗拒。
亲密变成负担—对于亲子关系好的学生来说,磕个头,他们或许还能接受。然而,很多“感恩作业”除了磕头洗脚以外,还要求学生做完后写心得,然后家长签字确认!这下,父母和孩子的亲密,变成了需要向外人交代的一个负担,如果做不好,还要挨批评。你说,这感情表达得如此别扭,能不大打折扣吗?
加深孩子反叛—如果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不好,逼他感恩,后果会更严重。青春期的孩子很重视自身的独立,明明他对父母有意见,这时非要按着他的头来个三跪九叩,他就算勉强从了,内心会更加反叛。
原本,孩子和父母已经有隔阂了,被迫做“感恩作业”后,他认为老师也不理解他,于是和老师也有了隔阂,导致他和父母老师的距离更远,成长更加孤单。这是不是教育工作者的失败呢?
当今社会,父母和孩子如何缔造亲密感
现代社会,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父母们养育孩子,期望不再是古代的那种希望孩子感激、孝顺自己,希望孩子报恩;而是期待孩子快乐成长,有独立健全的人格,一家人和和美美、亲密无间。感恩之情是正常人都有的感情,亲子关系好了,孩子自然会懂得感恩。
想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要求孩子别别扭扭地磕头肯定不是好方法。相反,我们可以顺应孩子的年龄特点,陪伴孩子成长,这样,我们渴望的亲密感情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孩子成长的3个关键时期的特点,并且按照特点去陪伴他们。
和婴儿期的孩子互动
婴儿期的孩子无法照顾自己,所以,他们会对照顾自己衣食住行的人产生强烈的依恋。谁要是能够照顾好他,给予他安全感,他就会跟谁亲密。所以,这个阶段,父母要做孩子的“安全基地”,从两个层面给予孩子支持。
首先是身体层面,多拥抱他、触摸他,利用洗澡或换衣服的时间给他按摩,在他恐惧焦虑的时候轻轻拍他的背……因为婴儿还不会说话,他对于父母爱意的感受,很多时候是通过身体来达成的。所以,我们常常可以观察到,当父母和婴儿进行身体互动时,彼此的表情是满足的,也是亲密的。
其次是表情和语言,在孩子笑的时候,回应他一个快乐的表情;在孩子发出“哼哼”声时尽量去理解他的意思,给予相应的回答。这种互动,能帮助孩子迅速地了解自己、了解世界,为学习语言做好准备。同时,父母帮助孩子成长的过程,也将令亲子感情变得更加牢固。
和儿童期的孩子互动
儿童期的孩子,开始初步离开父母,走进世界。这个时期,他们需要大量的技能,去适应比家庭复杂得多的人际关系。同时,他们也需要父母的支持和保护,让他们在紧张胆怯的时候,可以退回到温暖的家庭里来。
这个时候,父母需要和孩子多做游戏,并陪伴他们探索世界,结交朋友。对于孩子来说,走出家庭是一个既惊险又惊喜的历程。如果他们能获得父母最耐心细致的陪伴,那么,父母就是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和青春期的孩子互动
青春期的孩子正在尝试走向独立,他们开始拥有自己的秘密,发表与众不同的意见,对父母不像从前那样听话顺从了。这些迹象说明,他们正在体验自己独当一面的力量,同时,他们需要与父母建立起适当的边界,避免过分依赖父母。
这个时期,父母要获得孩子的心,最关键的一步是要给予孩子充足的空间—比如,尊重他对自己房间的控制权,进他房间前要打招呼;不偷看孩子的日记、QQ和微信记录;对孩子交的朋友,父母固然应该去关心了解,但前提是,要对孩子的选择表现出足够的尊重,然后再提出自己的合理意见。
其实,父母和孩子之间,本来就有天然的感情纽带,是血浓于水、不可取代的。我们只要保护好它,这种亲密感就会源源不断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滋养。如果用别扭和尴尬去破坏它,把它变成一场表演或者一种必须向外人交代的任务,则会使原本美好的亲子情变了味。